•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十五年(2002—2016)
    ——CiteSpace輔助的可視化文獻計量分析

    2019-01-17 03:39:30王樹槐
    關鍵詞:語料庫譯者文獻

    呂 奇, 王樹槐

    (1.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62;2.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一、引言

    利用語料庫開展譯者風格研究濫觴于Baker(2000),她將譯者風格定義為“譯者留在文本中的一系列語言及非語言個性特征(既包括譯者選材、慣用策略,也包括前言、后記、腳注、文內詞匯注釋等,特別是譯者個性表達方式,即典型語言運用習慣)”[1]。Baker之后的相關研究雖然不少都是考察譯者風格,但方法上并不都遵照 Baker的模式。[2]近年來,作為語料庫翻譯學重要子領域之一的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①逐漸走進國內學者的學術視野。鑒于此,本研究將基于中國知網(wǎng)(CNKI)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以CiteSpace軟件②為輔助,從文獻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等方面對近十五年(2002—2016)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并從研究主體、研究客體、研究模式與方法、研究視角與路徑等維度總結其主要特點與存在問題。

    二、CiteSpace輔助的可視化文獻計量分析

    本研究用于數(shù)據(jù)分析的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wǎng)(CNKI)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首先采集數(shù)據(jù):在CNKI新版KNS6.6中進行高級檢索,檢索范圍分為“全部文獻”和“重要期刊文獻”兩個層面③,主題為“語料庫”并含“譯者風格”或者“語料庫”并含“翻譯風格”④,發(fā)表時間和文獻來源不限,勾選“中英文擴展”,進行精確檢索后共得到234條檢索結果;而后對檢索結果進行人工篩選,剔除以下三類文獻:一是期刊總目錄、書評、會議通知、新聞、翻譯實踐報告、欄目導語;二是與已發(fā)表論文重復的會議論文摘要;三是其他不相關文獻(例如有些文獻僅僅冠以“語料”的提法,不是真正意義上利用語料庫方法開展的研究);最后分別確定“全部文獻”181篇和“重要期刊文獻”31篇作為本次文獻計量分析的元數(shù)據(jù)。

    (一)文獻分布

    從年度發(fā)文分布來看,國內第一篇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相關文獻發(fā)表于2002年[3],該文獻評述了當時國外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最新成果,但并未進行實證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2003年至2005年的發(fā)文量均為0篇,2006年和2007年也僅為1篇,彼時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在國內鮮有開展。從2008年開始,發(fā)文量出現(xiàn)逐年上升的局面,雖然2012年略有回落,但2014年達到歷史峰值(40篇),2015年也依然保持在38篇。2016年統(tǒng)計的是上半年數(shù)據(jù),如果把下半年發(fā)文以及彼時尚未收錄的2016年優(yōu)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等因素考慮在內,2016年對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的關注度依然可期。

    從文獻類型和研究層次分布來看,期刊論文117篇(其中重要期刊論文31篇,占全部論文數(shù)26.5%),學位論文64篇(其中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11篇,占全部學位論文數(shù)17.2%)。這說明國內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對運用語料庫進行譯者風格研究持有一定關注度,但在高層次研究上仍有待加強。

    (二)研究力量

    研究力量、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知識圖譜借助CiteSpace完成,首先對參數(shù)進行共性設置:分別設定時間分區(qū)(Time Slicing)為2002年至2016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年,術語資源(Term Source)為標題(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關鍵詞(Author Keywords)、關鍵詞擴展(Keywords Plus),連接強度算法為Cosine,Top N閾值為50,視覺可視化效果為靜態(tài)(Cluster View Static);然后對參數(shù)進行個性設置:設定節(jié)點類型(Node Type)為作者(Author),Pruning算法勾選為最小生成樹(Minimum Spanning Tree),Article Labeling閾值調整為1,對部分節(jié)點進行歸并⑤,得到相應的作者發(fā)文圖譜(參見圖1):

    圖1 作者發(fā)文圖譜(重要期刊文獻)

    從作者發(fā)文情況來看,無論基于全部文獻統(tǒng)計,還是基于重要期刊文獻統(tǒng)計,劉澤權、黃立波、胡開寶穩(wěn)居高產作者前三位,這說明此三人是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活躍學者,他們近年專注于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產出了兼具質量與數(shù)量的系列研究成果(參見表1和表2)。

    表1 高產作者列表(全部文獻)

    表2 高產作者列表(重要期刊文獻)

    劉澤權[4-6]及其團隊青年學者侯羽[7-8]、張丹丹[9]等基于《紅樓夢》平行語料庫開展了譯者風格系列研究,觀測點豐富多樣,如詞匯密度、平均句長、報道動詞、敘事方式、篇章手段、主語位置名詞化、強調斜體詞、韻式、委婉語、敬語、愛稱翻譯等。黃立波述介了語料庫翻譯學近年的研究進展,尤其重點提及了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并基于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漢英平行語料庫(CEPCOCN),以葛浩文、戴乃迭為個案,分別從標準化類符/形符比、平均句長等語言參數(shù)維度和“兩可型”敘述話語處理等敘事參數(shù)維度開展了譯者風格研究;作者經(jīng)過系列研究,提出了翻譯文體的多重復合對比模式。[2][10-14]胡開寶及其團隊總結了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內涵與意義,述評了國外語料庫翻譯學二十多年來發(fā)展和趨勢,重點評析了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并基于莎士比亞戲劇英漢平行語料庫開展譯者風格研究,如莎劇漢譯本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應用及其動因研究、莎劇漢譯本中顯化的實證研究以及梁實秋和朱生豪翻譯策略應用和翻譯風格的比較研究等。[15-18]

    此外,高產作者中,盧靜[19-20]、嚴苡丹[21-22]等幾位學者亦以《聊齋志異》、李白詩歌和魯迅小說為個案,呈現(xiàn)了各具特色的語料庫譯者風格實證研究。

    可以發(fā)現(xiàn),上述高產作者借助語料庫工具,圍繞固定主題,從不同視角和維度開展系列研究,具有規(guī)模性和系統(tǒng)性,并非是有感而發(fā)、隨感而寫的零星散論。

    (三)研究熱點

    對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的分析能夠更好地掌握研究特點與發(fā)展趨勢,前者可通過考察高頻關鍵詞、高被引文獻、高被引作者等參數(shù)洞悉;后者可通過考察激增關鍵詞、激增被引文獻、激增被引作者等參數(shù)管窺。囿于篇幅,下文將選取高頻關鍵詞⑥和激增關鍵詞分別考察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

    對關鍵詞參數(shù)進行個性設置:節(jié)點類型設定為關鍵詞(Keywords),Pruning算法不勾選,Article Labeling閾值分別調整為2(全部文獻)和1(重要期刊文獻),對部分節(jié)點進行歸并⑦,得到如下圖譜(參見圖2和圖3):

    圖2 高頻關鍵詞圖譜(全部文獻)

    圖3 高頻關鍵詞圖譜(重要期刊文獻)

    表3 高頻關鍵詞列表(全部文獻)

    表4 高頻關鍵詞列表(重要期刊文獻)

    總體而言,全部文獻和重要期刊文獻的高頻關鍵詞列表排名前四的關鍵詞完全吻合,下面我們結合圖3、圖4和表3、表4對一些重要高頻關鍵詞進行解讀。

    排名前兩位的關鍵詞分別為“譯者風格”(92次/19次)和“語料庫”(91次/14次),其頻次顯著領先于排名第三的“語料庫翻譯學”(21次/7次),其所在節(jié)點外圍的紫色光圈較粗⑧,說明其所在節(jié)點中心地位非常明顯,這應證了國內學者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語料庫方法研究譯者風格;此外,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隸屬于語料庫翻譯研究范疇,因此“語料庫翻譯學”也位列高頻關鍵詞前列。

    排名第四的是“《紅樓夢》”(21次/6次)。此外,《論語》《蘇東坡傳》《聊齋志異》《道德經(jīng)》《詩經(jīng)》也位列高頻關鍵詞前列(因篇幅有限,未在表中列出),這說明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典籍英譯已成為重要研究對象,不少國內學者以此類典籍作品為語料,考察不同譯者的翻譯風格(如西方漢學家、國內翻譯家、中外合作譯者等)。

    略顯“意外”的是“翻譯教學”入圍高頻關鍵詞,這說明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除了應用于考察文學作品翻譯,還能應用于其他領域。例如周娟、王瀾將譯者風格研究成果運用于翻譯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可借助平行語料庫對多個譯文進行對比研究,進而對不同譯者風格獲得感性認知,提升翻譯意識。[23]董琇選取《水滸傳》賽珍珠譯本和沙博理譯本,引導學生從全文高頻詞統(tǒng)計、高頻名詞個案考察和獨特詞語分析三個維度進行對比,啟發(fā)學生利用文本分析軟件比較不同譯者風格。[24]

    同時也應注意到,由于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開展時間不長,這個新興領域尚未形成較為集中的熱點,成果較為分散,關鍵詞較為籠統(tǒng)。

    (四)研究前沿

    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激增被引文獻和激增被引作者,主要原因是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在國內開展時間并不長,而“新興領域的研究往往比較分散”[25]201。但對全部文獻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激增關鍵詞“《紅樓夢》”(如圖4所示)。

    如前所述,“《紅樓夢》”成為激增關鍵詞,主要還是近年國內對典籍外譯和其他文學作品外譯研究熱潮契合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大背景。除上文已提及的劉澤權等學者外,還有一些國內學者如伍小龍、黃菁[26]、肖維青[27]、姚琴[28]、洪濤[29-30]等也以《紅樓夢》為語料,對譯者風格進行了探索。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典籍外譯研究中,隨著不少學者將目光由“譯”的層面逐步轉向譯本海外出版、發(fā)行、傳播等“介”的因素,因此關鍵詞“《紅樓夢》”的激增熱度在2012年之后逐漸衰減。

    此外,由于CNKI近兩年(尤其是2016年)收錄的最新文獻因為“太新”而未能“來得及”被(多次)引用;即便是被引用,施引文獻一時間也“來不及”被收錄到數(shù)據(jù)庫中,故而可能會遺漏某些最新文獻,影響研究者掌握研究前沿全貌。為彌補以上不足,本研究又在重要期刊范圍內對2016年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最新成果進行補遺,發(fā)現(xiàn)一些較有特色的前沿研究,例如:楊子提出了以基于構式理念的語料庫檢索考察譯本中的復現(xiàn)模式;[31]詹菊紅、蔣躍提出了將語言計量特征應用于語言風格對比及譯者身份判斷的方法。[32]上述研究分別將構式觀和語言計量特征與語料庫方法相結合,為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拓寬了視閾。

    圖4 激增關鍵詞(全部文獻)

    三、主要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上述可視化文獻計量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管窺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不少重要表征,但知識圖譜在呈現(xiàn)直觀信息的同時,在統(tǒng)計維度上存在局限,仍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梳理、歸納與提煉,雖不應夸大其用,但亦可為我所用,以之為輔助去總結其特點與不足。

    (一)主要特點

    首先,就研究主體而言,以劉澤權、胡開寶、王克非等為代表的學者最早向國內述介了國際語料庫譯者風格的前沿成果,并結合特色開展了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推動了這一研究領域在中國的興起與發(fā)展;以黃立波、盧靜等為代表的中青年學者結合語料庫語言學、文體學、敘事學等領域相關理論對譯者風格進行歷時與共時的多維度、跨學科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范式與內涵,將研究向縱深推進。過去十五年,國內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對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投以持續(xù)關注,研究成果顯著增加,但高層次研究仍有待提升。

    其次,就研究客體而言,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借鑒國外最新成果,結合自身特色陸續(xù)開展,其研究對象日益多元化,主要圍繞譯者文體風格(如標準化類符/形符比、平均句長、詞匯密度、可讀性等)、譯者詞匯選擇傾向風格(如言語行為轉述動詞、語氣助詞、情態(tài)動詞等)、譯者敘事風格(如敘事視角、人稱、言語思想呈現(xiàn)等)、譯者風格與翻譯策略、譯者風格與意識形態(tài)等展開。尤其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大背景之下,典籍作品的譯者風格研究成為關注熱點之一。國內學者借助語料庫工具,從“誰來譯”和“怎樣譯”等角度來探索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可行路徑,契合了時代背景。

    再次,就研究模式與方法而言,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模式由比較模式(comparative model)為主,轉向因果模式(causal model)為主、比較模式為輔,但鮮見過程模式(process model),具體表現(xiàn)在:相對于只關注不同譯本對比來考察譯者風格這種靜態(tài)的、以產品為導向的比較模式,因果模式這種動態(tài)模式在吸收以產品為導向的研究優(yōu)勢基礎上,借助語料庫工具,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描寫、解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幫助研究者對譯者個性化的翻譯行為作出判斷,有時亦結合文本內外的詩學、意識形態(tài)、譯者慣習、讀者審美情趣等語言、文化、社會語境因素對譯者風格的形成進行歸因。研究方法采取的大都是“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而“語料庫驅動”的研究較為少見。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者主張綜合多種研究方法的結果,進行“三角驗證”(triangulation)[33]。

    最后,就研究視角與路徑而言,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脫胎于語料庫語言學,植根于語料庫翻譯學,由最初的語言學范式,逐步轉向多領域交叉的跨學科研究。具體表現(xiàn)在:借鑒文本統(tǒng)計學、語料庫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文學文體學、文化學、社會學和翻譯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去綜合考察譯者風格。例如與功能語言學相結合,研究詞匯選擇的人際意義;又如與文學和文藝學理論相結合,從前景化、陌生化、讀者期待等方面洞悉譯者風格。

    (二)存在的問題

    張繼光對國內語料庫翻譯學1993年至2014年研究狀況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已成為近年來國內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熱點和前沿之一。[34]然而,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發(fā)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亟待突破:

    首先,研究對象、研究視角和路徑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模仿、借鑒國外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的痕跡。胡開寶將國外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方法特點歸納為“以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從詞匯和句法總體特征、具體詞匯或句式應用的頻率、具體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運用等角度分析不同譯者風格的差異,并依據(jù)語言學、文化理論和翻譯學理論解釋譯者風格形成的原因?!盵18]6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不少也是遵照這一“套路”進行的;有些研究雖然有所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程度遠遠不夠。誠然,國外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比中國起步更早,研究體系也更為成熟,在特定階段予以借鑒是必要的;然而,國內研究也已走過逾十五個年頭,我們不能裹足不前,總停留在效仿國外研究的階段,只有在學理和研究范式上加以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的良性發(fā)展。

    其次,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模式存在局限。借助語料庫工具、采取因果模式研究譯者風格看似“完美”(既有描寫與分析,又有解釋和歸因),然而此類研究的出發(fā)點是文本,研究者借助語料庫對文本進行各類分析,再由文本去倒推譯者風格,并從一些視角、運用特定理論加以解讀和歸因,但此種歸因多大程度上具有客觀性?研究者所作的歸因又是否真如譯者所想?有些研究對數(shù)據(jù)的解讀和解釋帶有預設痕跡,有些數(shù)據(jù)分析是“一張皮”而對數(shù)據(jù)的解讀與解釋是“另一張皮”;還有些研究歸因似乎三句話不離意識形態(tài)、贊助人、詩學、譯者慣習、源語和目的語文化規(guī)范等因素,而解釋歸因與研究數(shù)據(jù)之間多大程度上存在相關度(correlation),則難以像二語習得研究那樣加以量化。

    再次,語料庫研究方法存在困境。借助語料庫,對譯者風格進行量化研究,其初衷是盡可能力求客觀,避免只圍繞少量語料進行內省式感悟式研究。但語料庫統(tǒng)計工具的觀測維度畢竟有限,大都基于詞本位、句本位,而到了語篇、語用、語義等層面,純粹使用無標注的語料庫進行譯者風格研究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對語料庫進行人工標注,或可拓寬語料庫研究的觀測維度,使語料庫“增值”;但如果對語料加工太多,則不可避免會摻雜主觀因素,這樣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就不那么“純粹”了,對研究結論信度恐造成影響。此外,由于有“翻譯”這一變量存在,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又有其特殊性,將語料庫語言學的常用考察參數(shù)簡單移植到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中往往并不奏效。

    四、結語

    在CiteSpace軟件輔助下,本研究對過往十五年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進行了可視化文獻計量分析,我們更為清晰地洞悉了翻譯研究這一新興子領域的發(fā)展歷程、主要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脫胎于語料庫語言學,植根于語料庫翻譯學,國內學者在借鑒國際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前沿成果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開展系列研究,推動了該研究領域在中國的興起與發(fā)展,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研究對象日益多元化,主要圍繞譯者文體風格、譯者詞匯選擇傾向風格、譯者敘事風格、譯者風格與翻譯策略、譯者風格與意識形態(tài)等展開,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外譯研究;研究模式由比較模式為主轉向因果模式為主;研究方法上借助語料庫工具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文本內外相結合,描寫分析與解釋歸因相結合;研究視角與路徑由語言學范式逐步延展到多領域交叉的跨學科研究。與此同時,國內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高層次成果產出尚需提升,在學理和研究范式上需要更多創(chuàng)新,在研究模式與研究方法上仍存“瓶頸”亟待突破,這些都需要國內學者攜手攻克難關。

    注釋:

    ① 利用語料庫進行譯者風格研究,學界目前主要有“基于語料庫的(corpus-based)”研究和“語料庫驅動的(corpus-driven)”研究兩種主要方法。梁茂成對此進行了詳細區(qū)分;另有李德鳳、盧靜等學者提出了“語料庫輔助的(corpus-assisted)”研究。為統(tǒng)一表述,本研究使用“語料庫譯者風格研究”這一提法。

    ② CiteSpace是一款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它能夠通過可視化手段來呈現(xiàn)科學知識結構、規(guī)律和分布情況,顯示一個學科或知識領域在一定時期發(fā)展的趨勢與動向,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領域的演進歷程,并生成可視化圖譜。該軟件由英籍華人、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陳超美教授研發(fā),本研究使用版本為CiteSpace 4.4.R1,更新時間為2016年7月31日。

    ③ 前者主要包括期刊、特色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國內會議論文、國際會議論文、報紙、學術輯刊、商業(yè)評論子庫,旨在了解研究文獻全貌;后者主要包括北大核心或南大CSSCI收錄期刊,旨在考察高層次研究文獻。

    ④ 檢索字段選擇“主題”,因其包括標題、關鍵詞、摘要這三個字段,旨在最大限度在查全率與查準率之間尋求平衡,力求檢索效果達到最佳。此外,主題除“譯者風格”,還選擇了“翻譯風格”,這是考慮到“譯者風格”作為一個固定術語在國內文獻中出現(xiàn)的時間不長,在這一提法正式被學界接受并廣泛運用之前,國內早期不少文獻都是冠以“翻譯風格”的提法(大多為某某譯者的翻譯風格,例如“基于語料庫的劉士聰翻譯風格研究”等),雖然能指不同,但所指相似,因此本研究將此類文獻也歸入譯者風格研究范疇。此外,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為2016年7月29日;文獻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止時間為2016年6月30日。

    ⑤ 歸并節(jié)點包括:“王克非”和“柯飛”歸并為“王克非”。

    ⑥ 關鍵詞一定程度上是對文獻核心主題、內容的濃縮和概括;高頻關鍵詞的統(tǒng)計和分析可以幫助洞悉某一學科領域的重要主題和研究熱點。

    ⑦ 歸并節(jié)點包括:“《紅樓夢》”和“紅樓夢”歸并為“《紅樓夢》”;“平行語料庫”和“雙語平行語料庫”歸并為“平行語料庫”。

    ⑧ CiteSpace中用紫色外圈對重要文獻(或作者、期刊、領域以及機構等)進行重點進行標注。換言之,帶有紫色外圈的節(jié)點為關鍵節(jié)點,紫色線框越粗,其中心權重值越高。

    猜你喜歡
    語料庫譯者文獻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讀·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東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mes of Langston Hughes’“Salvation”
    西江文藝(2017年12期)2017-12-31 00:00:00
    把課文的優(yōu)美表達存進語料庫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fā)與實現(xiàn)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河北省| 岱山县| 固镇县| 荣昌县| 聊城市| 乌鲁木齐县| 吐鲁番市| 聊城市| 固镇县| 永年县| 江孜县| 报价| 建平县| 茶陵县| 西城区| 镇巴县| 昌邑市| 南召县| 奉化市| 化隆| 庆城县| 澄迈县| 科技| 喀喇| 玛纳斯县| 吴忠市| 措美县| 滕州市| 东丽区| 呼伦贝尔市| 平顶山市| 云龙县| 贵港市| 禄劝| 馆陶县| 资溪县| 曲靖市| 云和县| 宁夏| 高碑店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