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菲
(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800)
機動護士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可向缺少護理人員的科室進行應急調配的護理人員。機動護士來自于不同的科室,其主要任務是應對突發(fā)事件。國家衛(wèi)生部于2012年發(fā)布的《關于實施醫(yī)院護理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醫(yī)院應當建立機動護士人力資源庫,以確保在醫(yī)院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以及特殊情況時,能及時地補充臨床護理崗位中缺失的護理人員并順利完成護理人力的應急調配工作[1]。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機動護士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訓,可提高其應急護理的工作能力[2]。PDCA循環(huán)又被稱為質量環(huán),是管理學中的通用模型。PDCA循環(huán)是按照Plan(計劃)、Do(執(zhí)行)、Check(檢查)、Act(修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的一個科學化程序。隨著護理管理的不斷發(fā)展,該循環(huán)也被逐漸地應用在護理管理中。自2014年該院建立機動護士人力資源庫后,機動護士的崗位工作能力始終不達標,機動人力資源的利用率不高。2017年該院對機動護士進行了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機動護士進行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和2017年在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醫(yī)院接受培訓管理的40名機動護士。根據(jù)接受培訓管理的時間不同,將2016年在該院接受培訓管理的20名機動護士作為對照組,將2017年在該院接受培訓管理的20名機動護士作為觀察組。在對照組機動護士中,有男性2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26~32歲;其工作時間為5~8年;其中,大專學歷的機動護士有17名,本科學歷的機動護士為3名;其職稱均為護師。在觀察組機動護士中,有男性3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26~34歲;其工作時間為5~9年;其中,大專學歷的機動護士有18名,本科學歷的機動護士有2名;其職稱均為護師。兩組機動護士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機動護士進行常規(guī)培訓管理,培訓管理的方法是:1)為機動護士發(fā)放與培訓內容相關的書面材料,并由護士長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對機動護士進行急救護理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能的講解。2)護士長安排機動護士到各科室接受臨床實踐培訓。對觀察組機動護士進行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方法是:1)P階段(計劃階段)。⑴現(xiàn)狀評估:了解機動護士過去接受應急任務的表現(xiàn)及其每季度接受培訓后的考核成績,評估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產生問題的原因。對機動護士過去的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后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①機動護士在接受應急調配后,對相關科室的護理方法及護理技能掌握不全。這主要是由于其接受常規(guī)培訓管理的方法單一,導致其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②機動護士在接受應急調配后,不能快速進入應急救護工作當中。這主要是由于培訓課程中未包含每個科室工作的內容和流程,且未對培訓效果進行持續(xù)性的追蹤評價。⑵醫(yī)院成立機動護士急救培訓小組,對機動護士進行專門的培訓管理。由急診科護士長擔任帶教組長、由一名省級的急診??谱o士擔任帶教秘書,并選取6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組員,共同制訂機動護士的全年培訓管理計劃和考核內容,以提升其應急工作的能力[3]。2)D階段(執(zhí)行階段):根據(jù)培訓管理計劃對機動護士進行培訓管理。⑴采用課堂傳授的方式為機動護士講解與急救護理相關的知識。每月對機動護士進行1~2次培訓。讓機動護士以分組的形式到急診科和ICU等各科室接受2周的輪訓,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內科、外科及婦科等??婆嘤?,并為其講解相關科室的工作流程。⑵為機動護士建立QQ群或微信群,定時上傳相關的學習資料及學習任務,讓其對常見的護理理論知識進行自學并在培訓時對其進行提問,以考察其自學的效果。⑶采用操作示范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法對機動護士進行急救護理技能的培訓,為其演示應對不同急救場景的流程及處理方法,并每隔半年對其進行一次應急護理演練的專項培訓。⑷為機動護士講解其職責的重要性,以增強其責任感,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加培訓。將機動護士的培訓時間算作工作時間,并在其接受應急任務時給予其相應的績效加分,以提高培訓管理的效果。3)C階段(檢查階段):⑴每季度對機動護士進行一次基礎急救護理知識考核,每半年對其進行一次急救護理場景模擬考核,以檢查其對基礎急救護理知識及急救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jù)考核結果,對其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輔導。⑵制定“機動護士臨床實際工作能力考核表”,在機動護士每次執(zhí)行完應急任務后,由科室負責人對其在應急護理工作中的應急護理能力、溝能能力、協(xié)作護理能力、對護理工作流程的掌握情況、護理任務的完成情況5個方面進行評分,并提出其在應急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4)A階段(修正階段):根據(jù)對機動護士的考核結果對其在接受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反饋,并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及新的培訓管理方案,將新的培訓管理方案納入到下次對其進行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中[4]。
對比兩組機動護士的急救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考核成績,并對比其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的考核成績。1)采用筆試的方式評估機動護士對急救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采用場景模擬操作的方式評估其對急救護理技術的掌握情況??己说目偡志鶠?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對急救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護理技術的掌握情況越好。2)各科室負責人對機動護士在執(zhí)行應急護理工作中的應急護理能力、溝能能力、協(xié)作護理能力、對護理工作流程的掌握情況、護理任務的完成情況5個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分,每方面的滿分為20分,對其表現(xiàn)不滿意的記0~11分,對其表現(xiàn)一般滿意的記12~15分,對其表現(xiàn)滿意的記16~18分,對其表現(xiàn)很滿意的記19~2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臨床實際護理的工作能力越好。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機動護士相比,觀察組機動護士急救理論知識考核的平均分數(shù)、急救技術操作能力考核的平均分數(shù)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機動護士各項考核平均分數(shù)的對比(分,)
表1 兩組機動護士各項考核平均分數(shù)的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機動護士相比,P<0.05。
急救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考核的平均分數(shù)觀察組 20 92±2.35 94±1.58對照組 20 81±3.75* 85±2.66*組別 例數(shù) 急救護理理論知識考核的平均分數(shù)
與對照組機動護士相比,觀察組機動護士的應急護理能力、溝能能力、協(xié)作護理能力、對護理工作流程的掌握能力、護理任務完成能力的平均評分均較高,其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的平均總評分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機動護士臨床實際護理工作平均分數(shù)的對比(分,)
表2 兩組機動護士臨床實際護理工作平均分數(shù)的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機動護士相比,P<0.05。
項目 觀察組(n=20) 對照組(n=20)應急護理能力的平均評分 17±2 14.5±2.5*溝通能力的平均評分 17±2.5 15.5±2.5*協(xié)作護理能力的平均評分 16±2 14.5±1.5*對工作流程掌握能力的平均評分 17±1.5 15±2*護理任務完成情況的平均評分 18±2 15±1.5*日常實際護理工作的平均總評分 88±4 79±4*
PDCA循環(huán)管理是一種具有持續(xù)改進效果的管理模式[5]。每進行一次PDCA循環(huán)都可將質量管理的效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不斷地改進[6]。PDCA循環(huán)管理在護理質量管理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機動護士進行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可提高其靈活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進而可提高醫(yī)院的護理水平。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機動護士相比,觀察組機動護士急救護理理論知識、急救護理技術操作能力及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的考核分數(shù)均較高。
綜上所述,對機動護士進行PDCA循環(huán)培訓管理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