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姣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采取心理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治療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7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A組和B組,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在護理后,B組肺功能指標要優(yōu)于A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兩組護理滿意度B組明顯高于A組。結論 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采取心理護理效果明顯,能夠促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有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慢性阻肺;心理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1
慢阻肺的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流的不完全可逆受限,從而出現(xiàn)特異性炎癥[1]。該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多發(fā),由于病程較長,治療有一定的難度,給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本次以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心理護理的臨床價值為主要目的,詳細報告內(nèi)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diào)查選取2018年2月~2018年11月患者均為老年慢阻肺患者87例,平均病程(1.3±0.4)年,按照隨機方式分組。所選對象均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等被確診為該病,以咳痰、氣短等為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隨機將87例患者分為A組(43例)和B組(44例),A組43例中女23例,男20例,年齡56~75歲,平均63.1±4.2)歲;B組44例中女23例,男21例,年齡66~76歲,平均(62.9±4.1)歲。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方面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分析。
1.2 護理方法
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是A組,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
在此基礎上B組采取的是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認知干預。由于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處于下降趨勢,再加上患有慢阻肺,病情反復發(fā)作,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同時對自身病情了解不是很清楚,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在這時,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深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2)多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內(nèi)心真正想法以及對疾病所擔心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答。并且要多與患者家屬溝通,獲得家屬支持,家屬要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3)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告知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一旦患者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要轉移其注意力,緩解緊張不安的情緒。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軟件SPSS 19.0對本次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前者進行(x±s)表示,t檢驗,后者進行百分數(shù)表示,x2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即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2 結 果
2.1 對比A組、B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
在護理后,B組肺功能指標要優(yōu)于A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內(nèi)容見下表1。
2.2 對比A組、B組護理效果
A組43例患者中有10例滿意、20例基本滿意,13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69.77%(30例);B組44例患者中有20例滿意、22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5.45%(42例)。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B組明顯高于A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次采取的是心理護理,數(shù)據(jù)顯示:B組肺功能指標要優(yōu)于A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兩組護理滿意度B組明顯高于A組。心理護理是以患者為核心的,給患者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同時獲得來自于家庭的支持,多關注患者內(nèi)心,給予其安慰與鼓勵。該護理方式不僅能夠對患者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并且能夠幫助患者調(diào)整心態(tài),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促使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降低,提高護理滿意度。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為患者解答疑惑。
綜上所述,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采取心理護理效果明顯,能夠促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有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上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姜海燕.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50-251.
[2] 周云霞,宋云華.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4):13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