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縣實驗中學 趙英杰
初中生對事物的感知一般是憑借直覺的好惡,并不是通過理性分析。初中生這種認知傾向會使其在語文課堂中對感興趣的內(nèi)容積極主動的探究。而對于認為無趣的知識,學生會將注意力進行轉(zhuǎn)移,完全不聽教師的講解。還有種情況是學生在教師剛剛開始授課時還是很感興趣的聽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趣漸漸淡化,直至消失。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高。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jīng)是教育工作者關(guān)注的重點。
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還未發(fā)展完全,學生會依據(jù)教師與其之間的關(guān)系來決定學習某門課程的程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真誠的與學生相處,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若是某些學生將注意從課堂中轉(zhuǎn)移,教師會讓這些同學站起來大聲的對其進行批評,或是用力的敲擊講臺。這些教師的做法,只是暫時將學生的注意拉回到課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使學生主動的加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當遇到學生注意不集中時,教師不妨幽默一點,與學生開個玩笑,緩解課堂氣氛。這樣的方式更能獲得學生的好感,相較于在班級中發(fā)脾氣的方式要更為有效。學生在心理上增添了對教師的好感,就會折射到教師所教的課程中,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學生產(chǎn)生信服感,當學生認為教師是其遇到的最好的教師,值得尊敬和信賴,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喜歡和親近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會增強,將自身的潛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掘,提升教學質(zhì)量。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使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進行知識的傳遞,也伴隨著情感的交流。
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導語的設計,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歌曲導入、視頻導入、圖片導入、問題導入等等。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興趣點,選準導入語的突破口,通過文章中的背景、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與事件、影視片段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這樣進行教學不僅能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還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將課堂氛圍進行活躍,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三分鐘,通過三分鐘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聽故事,演講,背誦等等進行課前熱身。將學生的注意吸引到課堂中,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入新穎的教學內(nèi)容能將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激發(fā),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運用一些教學技巧,多鼓勵學生,少批評學生。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大膽的質(zhì)疑與提問,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教師不要因為學生提出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就指責和批評學生,而是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依據(jù)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討論。教師要關(guān)注每位學生,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鼓勵其進行發(fā)言,借機表揚,增強學生的信心,促使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主動的加入到語文課堂中。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進行補充說明,肯定學生正確的回答,指導學生錯誤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將學生的知識進行鞏固,又將課堂教學的氛圍進行活躍,達成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如今的教育教學手段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媒體技術(shù)被廣泛的運用到了教學中,初中語文課堂也不例外?,F(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能通過音樂、圖片、視頻等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畫面,將原本枯燥無趣的語文學習內(nèi)容變得生動、清晰和形象。將多媒體技術(shù)融入到初中語文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學生的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語文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是單純的為學生講授知識,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習,會逐漸依賴教師與教材。這種單向傳輸、突出教師地位的教學形式,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扼殺,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只能被動的接收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才是教學的重點,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展開。現(xiàn)代教育更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學會了自學才能將自身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充分的發(fā)揮。這種動力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更是獨具個性的個體,有著自身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觀點。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另一方面,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圍繞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最大程度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若在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加入語文課堂。在學習《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這一話題,“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至今還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既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完成了教學任務。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就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強烈的好奇和求知欲,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