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zhí)祆?/p>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鴨溪鎮(zhèn)白龍小學附屬幼兒園,貴州 遵義 563100)
美術區(qū)有剪紙、折紙、撕紙,蠟筆畫、毛筆畫、水彩筆畫,橡皮泥、輕粘土、紫砂泥。材料豐富、形式多樣、創(chuàng)意無限,要從中找出適合幼兒進行探究的科學活動內容,需要老師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慧眼以及大量的整理工作。首先,從材料里尋找科學現象。美術區(qū)中有各種各樣的紙,在畫水墨畫時會用到宣紙。第一次水墨畫活動時,我們會引導幼兒分別觸摸、感受宣紙的正、反面,告訴他們要畫在宣紙毛毛的一面,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畫在毛面?畫在光面會怎么樣?為什么水粉顏料可以和蠟筆一起畫而不能和炫彩棒一起畫?為什么有的記號筆畫的畫可以用濕抹布擦掉而有的擦不掉?在這十萬個為什么里我們發(fā)現其實宣紙的正反而都可以畫畫,只是畫在毛的一面墨會干得快,畫在光的一面墨干得慢。其次,從過程中尋找科學現象。幼兒在美術區(qū)進行葉脈拓印畫時會發(fā)現沒有一片樹葉的葉脈是一模一樣的。在吹畫時會發(fā)現顏料會隨著吹的方面進行流動,吹得輕流得慢流得距離短,吹得重流得快流得距離長。在進行色彩拓印畫時會發(fā)現食用色素會浮在混有牛奶的水上,但是滴在普通水面上就會融在水里。洗好蘸有黃色顏料的毛筆后再洗蘸有藍色顏料的毛筆,洗毛筆水是綠色的,當洗了各種顏色的毛筆后,最后的水是黑色的或是深褐色的。
當我們費盡心思地從美術區(qū)中挖出這么多科學內容后,是不是要一股腦的全部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去進行探究實踐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要對找到的所有涵蓋“科學”元素的美術活動進行有效的梳理,從中找出那些低結構、易操作、變化多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給幼兒提供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因為在美術區(qū)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我們要確保這個活動首先得是一個美術活動,不然它就失去了在美術區(qū)開展的意義了,然后才是去挖掘它的科學探究價值,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活動。如果只是為了科學探究,或是以科學探究為主,那它就應該在科學區(qū)中開展。例如:同為色彩類的美術區(qū)活動,彈珠滾畫和彩色陀螺,前一個就是一個很棒的低結構材料,后者就是一個高結構的活動內容。彈珠滾畫是幼兒根據自己的愿意把蘸有紅、黃、藍三種顏料的彈珠放在白色紙盒內隨意滾動而成,所有幼兒完成的作品,或者是一個幼兒完成的多幅作品,每一幅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幅作品除了它本身的藝術美外,孩子們會發(fā)現在這三種顏色兩兩相交或三種重疊處,會變出一種新的顏色。雖然我們只提供了三種顏色的顏料進行美術活動,但是最后的作品卻呈現出五彩斑斕的效果,這個美麗的效果就源自于顏料的三原色原理。而彩色陀螺如果要實現它在旋轉時的魔法效果—讓所有的色彩均消失不見,整個圓盤變成了灰白顏色的話,就需要按順序精準地分割赤、橙、黃、綠、淺藍、紫六種顏色在圓盤上的面積比例,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涂顏色的美術活動,而且還是一個高結構的美術區(qū)活動,實際上更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探究活動。所以前者適合美術區(qū),后者更適合科學區(qū)。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體現就在于幼兒的主動探索與教師的隱性指導中。教師是幼兒探索過程的引導者、支持者、配合者,讓幼兒把主動探究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實踐自我想法的能力。首先,鼓勵幼兒不怕失敗,敢于挑戰(zhàn),勇于嘗試。有一些探究活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孩子們嘗試了一兩次后都失敗的話,一種可能是不愿意再玩了,直接放棄;另一種可能是一定要成功,死皮賴臉的讓老師幫他完成。面對這樣的情況,總是不斷地鼓勵幼兒“你可以的,再試試?!薄澳氵@么厲害一定行,多試幾次就會成果的?!痹诶蠋煹摹案呙弊印焙汀疤且屡趶棥钡亩嘀毓膭钕?,孩子們會大大增強信心,激發(fā)他們挑戰(zhàn)的勇氣。在幼兒再次探究的過程中,再加上“輕輕地試試看”、“換個方向試一試”等適度的指導,孩子們就能在這樣一次次的挑戰(zhàn)中養(yǎng)成不怕困難、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質。其次,引導幼兒回憶過往,總結經驗,主動嘗試。在一些簡單、常見的探究活動中,幼兒是完全可以獨立自主進行的,只是因為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平時記得快也忘得快,不太善于結果經驗,常常會忽略一些已知的現象,就會導致像“老師快來呀!”“老師怎么辦?”等“呼救”聲此起彼伏地響徹整個活動室。面對這類問題,只要幫助幼兒回憶總結以往的學習、生活經驗,再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孩子們是總能成功的。例如:在三原色的探究活動中,我不會在游戲前和幼兒說“今天美術區(qū)里只有紅色、黃色和藍色三種養(yǎng)料,如果你還需要其他顏色的話先自己想想辦法,也可以找同伴商量,最后實在沒有辦法再來找老師幫忙?!庇變涸诶L畫過程中如果需要綠色的話他們就會自己去嘗試,有的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和發(fā)現,很快地用藍色和黃色混合出綠色來;有的會三兩個人一起討論,說著說著就靈光一閃,突然想起平時美術活動中的一些現象,最后也嘗試混合出綠色來;還有的會不“死心”的在材料箱翻箱倒柜地找找有沒有以前用剩下的綠色顏料,發(fā)現無果之后會來找我?guī)兔?,我則會幫助幼兒去回憶那些平時美術活動中的片斷,引導幼兒自己總結發(fā)現原來藍色和黃色混合后就能得到綠色。
以確認兒童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以促進兒童的自主發(fā)展為根本,葉圣陶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上文從這一教育思想出發(fā),分析了幼兒美術教育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