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將道德教育自然滲透進小學語文的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更好地體會到小學語文的綜合教育功能。而且,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接受道德教育可以更加自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說教灌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要發(fā)揮小學語文道德教育的特長,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自然融入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3-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042
正所謂立德樹人,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標準,需要讓學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從而做一名對社會有積極價值的社會主義新人,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將道德教育自然滲透進去,擴展道德教育的渠道。讓學生接受更加綜合立體的道德教育,增強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效果。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學與實際相結(jié)合等,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德育情感的培養(yǎng)。所以,在接下來的內(nèi)容中,我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中的道德教育如何開展,談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
一、在介紹課文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基本情況時進行道德教育
入選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有較為深刻的含義,立意比較深遠,作者一般也有著比較坎坷的經(jīng)歷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所以,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自然地向?qū)W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從這些故事當中給學生一些人生價值觀的指導。提高學生對于積極向上人生觀的認可度,從而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理想。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我首先向?qū)W生介紹了這篇文章的具體創(chuàng)作背景。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在臺灣的一所小學,看到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字的感人場景。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進一步理解這篇文章提出以下的問題:當時,臺灣的教師和學生要學習漢語言文字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他們是否克服掉了,他們采取什么方式克服的?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化是為了什么?提出了這些問題之后,學生自然就開始了深入的思考,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思考的深度和學習的積極性,我還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之中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大膽想法。經(jīng)過討論分享,學生一致認為,這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xiàn),是忠于祖國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里面承載著對于文化的民族傳承感。所以,這樣的課程安排,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將道德教育有機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我們學習小學語文這門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非常自然地滲透道德教育,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等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的時候,都會從某些角度滲透一些道德規(guī)范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古詩詞作品的時候,里面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些價值觀,可能與當下的會有一些不同,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不用,時代不同了,哪些價值觀和道德行為要繼續(xù)保持,哪些需要摒棄,這些都要有辨證思考才能讓學生做到真正理解。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融入一些數(shù)據(jù)資料,或者是列舉身邊發(fā)生的一些真人真事,這樣都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雖然看起來好像教師說了一些題外話,但是,某些題外話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結(jié)構(gòu)滲透德育,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jié)合起來,在學習記憶這些漢字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明白漢字構(gòu)字的內(nèi)在原理,從中學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三、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進行巧妙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如何以及在什么時候進行道德教育。例如,在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前進行備課。在備課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篇課文主要向?qū)W生講了哪些道理,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變,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習慣。所以,在課堂之上,就要進行巧妙的引導,讓學生不僅明白這些道理,而且會在生活中進行認真的學習和實踐。兩只一起生活的小獅子,一只好吃懶做,一只刻苦訓練,所以,兩只小獅子最后的人生境遇也會不同,自立自強的小獅子,有著更美好的未來,而好吃懶做,需要依賴父母的小獅子也喪失了很多的自由。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重點理解獅子媽媽說的話: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讓學生明白“真正的獅子”應該具備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只有很好地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在教學中才能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有效運用課本的插圖,進行道德教育工作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著非常豐富的插圖資源,在插圖當中,讓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這本身是非常有效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有的時候不需要教師說什么,學生能夠看到插圖當中的互動關系,自然就會得到一些啟發(fā),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到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從中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所以,教師要把這些插圖利用起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并且鼓勵學生自己配一些插圖,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因為在繪畫的時候,學生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投射到圖畫當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講解,就可以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效果。
鑒于插圖在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可以嘗試以插圖為突破口,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品析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德育。以我自身為例,在教學《清明上河圖》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插圖,隨后又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出示了反映北宋經(jīng)濟繁榮景象以及優(yōu)美自然風光的幻燈片,同時對清明上河圖這幅作品進行詳細的講解。所以,學生在感嘆于畫家的高超畫技之外,也在心底油然而生了非常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拓寬小學語文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zh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