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教育研修院 吳萍莉
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高低,管理結構的好壞,學生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與學校管理者是否高效開展管理工作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有效處理好“嚴與寬”“獎與懲”“堵與導”“管與放”之間的關系能有效培養(yǎng)學校氛圍,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必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對教師進行嚴格管理。但同時,嚴格管理不等同于毫無可行性。參與研修的教師除部分是學校外派之外,大多數是自愿接受指導,以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管理過嚴,對于這些教師而言是不尊重行為,不利于研修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在學習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嚴與寬的關系,要不偏不倚,讓嚴中有寬、寬中帶嚴。
學校的嚴格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在研修課程開始之前明確告知教師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從剛入校開始就讓教師知悉相應的管理制度,督促教師遵守相應的紀律。但是,在正式開始研修學習之前可以通過交流會的形式探討規(guī)章制度中存在的紕漏,讓教師自身參與到相關制度的制定中。其次,嚴格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制定規(guī)章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觀賞,因此在教師出現不符合規(guī)章制度要求的行為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相應的處罰。懲罰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進行管理工作,但是針對教師第一次出現的錯誤,可以給予一定原諒。然后,管理者需要對教師的學習效率制定一定的考察對策,研修的目的是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嚴格的效率考察制度,以督促教師不斷完善自我。最后,在執(zhí)行相關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教師的執(zhí)行情況,對于一些微小卻常犯的事件,有針對性地提升懲罰力度以警戒教師減少此類事件產生。
學校管理是為了構建良好的教育氛圍,因此一味推崇“嚴”或者“寬”都會讓教育工作的展開陷入畸形發(fā)展狀態(tài)。嚴與寬不應該完全對立,在嚴格的同時包含人性的寬容,在寬松的同時注意嚴肅正經才能有效地構建良好的教育氛圍,促進共同進步。
獎勵對于學校管理的意義在于刺激教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能有效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而懲罰的意義大致相同,兩者的差別在于獎勵利用的是教師內心深處對某項事物的追求,比如物質、榮譽;而懲罰則是以一項威懾性的行為去強令教師禁止觸犯條款。良好的學習管理需要相應的獎勵措施,也離不開一定的懲罰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需要獎懲并行。第一,研修過程中對表現良好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激勵更多教師嚴于律己。如給予每次考核第一名的教師相應的證書及獎品。但是每次表現最差的教師也應該有所懲戒,如要求表現最差的教師負責整理導師教材等。第二,設立督察小組。每個教師都是督察小組的成員,負責檢舉研修過程中出現的違背相應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對檢舉較多的成員給予相應的獎勵,而被檢舉次數最多的則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罰。第三,平等對待,獎懲一致。研修教學中必然會出現一些杰出人士,但是當他們觸犯規(guī)章制度時,也應該給予其相應的處罰,不能帶有差異性對待研修人員。
獎與罰不能一直處于對立面,二者同時進行才能有效地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恰當地處理獎與罰的關系也是學校管理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不能盲目敷衍對待。
在學校的實際管理中,受到研修教師具有極大差異性的影響,必須采取一定的“堵”措施,如要求教師在研修教育期間禁止隨意外出,課堂上不允許隨意接打電話,必須嚴格按照學校規(guī)定作息展開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有效阻止部分教師的不良生活作息,將一些不利于研修教育開展的消極影響“堵”在門外。
但是堵不意味著“堵塞”,不是將教師完全置于全封閉式的環(huán)境下,不給予他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時代發(fā)展變幻莫測,一段時間內,倘若教師與外界隔離,教師就有可能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因此學校在管理過程中也需要采取相應的“導”策略,以疏導教師與外界的關系。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班級內設置流動信息箱,要求教師每天至少關注一次時事熱點,并有針對性地寫下相應的心得體驗,增強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設置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室,讓教師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時,可以獲取專業(yè)的心理指導,釋放壓力。“導”的管理策略在于傾聽、理解;在管理過程中立于教師位置思考,總結教師在研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給予有效的疏導。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必須采取相應的堵策略,以有效形成優(yōu)良的學校氛圍,但是過于“堵塞”的管理制度則可能適得其反。參與研修的對象是教師,是一個具有高智商、高情商、自我意識成熟的群體,盲目采用“堵”管理策略,不僅會讓教師的研修效率下降,情節(jié)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教師與管理者沖突,不利于學校有序管理。因此,“堵”與“導”屬于同一水平線上的策略,只有二者共同進行,相互平行才能提升學校管理效率。
研修教育的對象與普通教學對象不同,普通教學針對的是學生,而研修教育面對的是具有自主意識的教師。筆者所在的研修學校擁有一大批思維活躍的教師,他們自主性極強,且具有極豐富的社會閱歷。因此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不能盲目采用“嚴管”措施,必須管放并行。學校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措施將管理層的管理權力適當地下放至被管理人手中,以權衡管與放的關系。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班級民主推選的方式選出班級委員,每個教師都可以參與選舉。在班委選舉成功之后,由班委同班級成員共同制定班級管理條約,包括具體要求、相應懲罰、如何執(zhí)行等,發(fā)揮班委的有效作用。最后在班級管理員與班委共同協(xié)商下形成正式班級條約,由班委負責監(jiān)督條約的執(zhí)行效力。參與研修教育的教師有自身獨特的思考,僅僅依靠管理者制定管理條約會讓部分教師產生不滿情緒,不利于班級管理的有效進行。讓教師自行制定管理條約,適當下放管理權力,調動更多教師配合管理,幫助其有效形成自我管理意識。
管理過嚴,教師的配合程度將降低;但是管理過與放松,班級氛圍將變得渙散。因此在學校管理過程中,需要有效推進管與放相結合,讓教師既處于被管理之中,但是又擁有一定的自由權利,有效地權衡束縛與自由之間的關系,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總之,學校管理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謹慎態(tài)度,對于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要給予全面思考。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解決措施,推進教師積極融入研修管理之中,構建良好氛圍,提升學校開展教師研修活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