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雪浪中心幼兒園 徐 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天氣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天下午操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阻止了孩子們戶外游戲的腳步,看著孩子們回到教室無精打采的樣子,我順勢抓住這個契機進行了團隊討論活動:如何提前知道要下雨?有沒有什么特別的途徑可以提前知道要下雨?與此同時,一個有關“天氣早知道”的項目課程也由此生發(fā)。
在這個項目課程活動中,教師以幼兒為主體,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能關注天氣變化,有主動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知道天氣預報與人們?nèi)粘I畹年P系;通過小主播、學習墻的變化、美工區(qū)云的創(chuàng)想、科學區(qū)的小實驗等系列活動,幼兒能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一步引發(fā)探究興趣,建構新的知識體系,進而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基于孩子們團討后的興趣點,我們進行有效甄別后開展了“氣象小主播”活動。第一階段是:根據(jù)學號,每天安排一名幼兒進行天氣預報播報。
第一位小主播是1號辰辰,上臺后他卻一聲不吭,經(jīng)詢問原來是忘記了提前準備好的播報內(nèi)容。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不忘記呢?有的孩子說可以寫下來,有的說可以錄音……孩子們議論紛紛,對于大家提出的方法,我沒有給予評價,讓接下來的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播報。
第二位小主播是2號凡凡,在播報前一天晚上,凡凡媽就和凡凡一起積極準備了“演講稿”,播報時凡凡站在前面,拿著稿子,一開始還是相當?shù)淖孕?,大聲并大方地進行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2號凡凡”,接下來他卻愁眉不展……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凡凡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說出了今天的天氣、氣溫等情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jīng)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語言內(nèi)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在活動中,我們根據(jù)幼兒的探索需要,融入了每日小主播的環(huán)節(jié),給予他們在集體面前表達的機會,從而增強表達能力。
上述的凡凡平時能和同伴友好交往,但在集體活動中他并不善于表達自己想法。從他播報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但卻不能獨自表達清楚,講述也不夠連貫,或許也是因為他“害羞”的性格使然。
當晚我在微信群里及時和家長們反饋了播報情況,結合近日孩子們的表現(xiàn),適時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在凡凡媽準備的演講稿的基礎上稍作調整,把文字部分去掉一些,畫上一些孩子們能看懂的標記或圖示,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有了凡凡媽的先例,接下來家長們紛紛選擇了制作主播單,并且主播單也發(fā)生著變化,有的用溫度計來標注氣溫,并且加入了風向,內(nèi)容豐富了;有的除了天氣預報之外,還做了一個溫馨提示部分——愛心氣象站,提醒孩子們要多喝水,勤洗手。這些主播單由原先的多文字慢慢轉變?yōu)槎鄨D畫。而且我們還保存著每一位孩子的主播單,將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呈現(xiàn)在班級的課程墻上。
與此同時,每天都會有孩子在聆聽完同伴的播報后“唉聲嘆氣”,經(jīng)詢問原來是急不可耐了。于是,我們又進入第二階段:根據(jù)學號,每天安排三名幼兒進行天氣預報播報,當天評選出“日主播之星”,一周從“日主播之星”中評選出“周主播之星”。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币虼?,結合項目課程的進程需要,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開展了“小主播”這個系列活動,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因為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每天的播報員會在前一晚精心準備,第二天能積極進行天氣播報,不僅增強其自尊和自信,他們自主的表現(xiàn)也會讓認真傾聽的小伙伴有尊重他人的意識,形成一種歸屬感。
日?;顒又械暮⒆觽儗θ諝v墻的關注并不是很頻繁,為了提高使用率,我們結合“氣象小主播”的活動,根據(jù)主播單上的內(nèi)容觀察,逐步調整日歷墻的設置。首先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fā),調整了天氣符號版塊,由孩子自己來畫天氣符號,并投放到日歷墻中去,同時去掉了幼兒不感興趣的板塊——人數(shù)統(tǒng)計。把日歷墻和“天氣預報小主播”相結合,日歷墻中的日歷版面縮小,留出一部分張貼當日的主播單。
《指南》中指出:“在幼兒表達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币虼嗽谔鞖夥杽?chuàng)作過程中,孩子們剛開始是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大多數(shù)以圖畫為主,但是能看出來畫的是天氣,在進行了一次集體活動“天氣符號我做主”后,幼兒認識了幾種常見的天氣,并了解了什么是“符號”。
在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中,幼兒的作品也開始和天氣符號相接近。最后投放到日歷墻中的新的天氣符號都由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并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出來。天氣符號的創(chuàng)作,也為后面的“小主播”環(huán)節(jié)中自制主播單奠定了基礎。
在天氣預報播報和一系列的主播單上,幼兒關注每天的天氣狀況、溫度變化、風力大小、適宜的衣著與溫馨提示等內(nèi)容,了解天氣特點與人們生活活動之間的關系。天氣預報對于幼兒的常規(guī)活動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
在開展“氣象小主播”的同時,我們在美工區(qū)也同步進行了“云”主題的系列活動。
軒軒有了前一主題中刷鞋盒的親身經(jīng)驗后又拿起了盒身,在里面進行天空的自由涂鴉,他的舉動引起了一旁怡怡和熙熙的注意,他們也選用藍色的顏料涂鴉天空……玥玥說:“鞋盒太小了,天空是很大的,我要在大一點的地方畫天空?!庇谑撬x擇了長卷紙,還找來了深藍和淺藍兩種顏色的顏料,和熙熙、宇宇一起畫出各自眼中的天空。
瑞瑞、妞妞和欣欣一起找來了刷子和顏料,用噴畫的方式合作完成了自己眼中的天空。孩子們用稚嫩的手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在團討的時候,孩子們提到了下雨前的天空是黑黑的,于是涂鴉作品“下雨前的天空”也應運而生。這時孩子們找來了灰色的顏料,師幼合作用滾輪來完成的作品。
浩浩:“天上的云是白色的?!?/p>
師:“那你覺得什么東西可以用來做云呢?”
浩浩:“白色的顏料。”
師:“還有嗎?除了平面的,有沒有立體的云?”
浩浩:……
浩浩想不出來了,我把浩浩的問題拋給其他小伙伴,大家給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意見,有的說用餐巾紙,有的說用塑料袋,有的說用棉花,還有的說用紙盤。最后我讓孩子們一起去試一試。
有一部分孩子用棉花制作云朵。他們將涂鴉完成的天空作為底板,用棉花和乳膠進行云的創(chuàng)作;剪剪貼貼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他們把涂鴉的長卷烏云剪成一片片,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加上了黃色的閃電,以及大小不一的雨點,小伙伴們分工合作,一起張貼在噴刷的天空底板上。
從前期水粉涂鴉的作品來看,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云都呈塊狀,單一獨立,于是我們組織了美術欣賞活動“千變?nèi)f化的云彩”,孩子們在這些美輪美奐的照片中,充分感知了云彩的獨特魅力,通過主動積極的觀察后想象講述,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及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經(jīng)過孩子們的投票數(shù)選出最喜歡的十張云層圖打印后懸掛在美工區(qū),還選擇了關于“云”的名畫張貼在美工區(qū)的背景墻上,讓幼兒欣賞后通過繪畫再現(xiàn)觀察與想象,并進行自信、大膽的創(chuàng)造,從而輕松愉悅的感受獲取知識的快樂,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
孩子們在地面上開始了第二輪的長卷涂鴉,在感知與欣賞后,這次的作品和前一次的相比較而言,孩子們的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再局限于單純地畫一朵朵云,而是有了連綿不斷的靈動感。
孩子們沉浸在環(huán)境的藝術渲染中,在探索游戲時,選擇美工區(qū)活動的孩子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將懸掛的照片取下來放在一旁,在材料架上巡視可用之物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作,有的選取了海綿進行拓印后添畫;有的用白色蠟筆畫云后再用記號筆添畫下面的景色……
我們還將孩子們的作品進行了二次加工與重組,呈現(xiàn)在主題墻的上方,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增加了藝術氛圍,也激勵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科學區(qū)活動中,順應孩子們的興趣點生發(fā)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泡泡雨云”小實驗:水就像我們生活中的空氣,剃須膏就像是云。有趣的材料能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游戲中了解到關于天氣的知識:當云朵積累了足夠的水就會生成雨。
探索游戲時,選擇科學區(qū)的軒軒、夢夢和妍妍、諾諾四人做起了小實驗,軒軒用量杯取來了自來水,在玻璃瓶中倒入少許水,按照圖示步驟圖,然后再噴入泡沫剃須膏,夢夢在玻璃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水,妍妍和諾諾則在一旁觀望著,碰嘴小而緊,軒軒站起來,皺著眉用雙手使勁地按著,在白色泡沫頂端加入一些藍色色素。
孩們子呼喚我片刻之后,我轉身來到科學區(qū),卻發(fā)現(xiàn)了這一幕:妍妍拿著剛才軒軒已加入藍色色素的瓶子,正在加紅色色素;軒軒則是拿了夢夢加水量多的那個瓶子,一手拿蓋子,一手正在加黃色色素;而夢夢則是新增了一個小口的牛奶玻璃瓶,倒入了水,并且噴入了少量的剃須膏,還在往泡沫上擠藍色色素。
孩子們都靜靜地等候著,直到游戲結束也沒看到小雨滴。下午點心時間過后,孩子們又圍聚在科學區(qū)的材料架旁,發(fā)現(xiàn)泡沫上的顏色有的融合在一起了,兩個寬口瓶子的泡沫已經(jīng)滲透在水面上了,中間那個小口瓶泡沫沒流下去,但是水中有很多的小氣泡,俊俊說:“好像媽媽喝的雪碧呢!”蹲著的翔翔也應和著:“我也喝過,還會打嗝!”……孩子們議論紛紛,就是沒看到有彩色小雨滴的跡象,實驗失敗而終!
第二天下午探索游戲時,科學區(qū)的孩子們又做了一次小實驗,這次他們研讀操作流程圖,發(fā)現(xiàn)提示圖上面有個“滴管”,但是教室里面沒有這個材料,于是孩子們找來了吸管替代,可是游戲到最后,孩子們卻把所有顏色攪混了,實驗再次失敗。
科學區(qū)的孩子們又一次興趣盎然地行動了起來——俊俊跑到美工區(qū)的百寶盒里找到了“滴管”,還找來了裝橡皮泥的空盒子,加上適量的水進行稀釋??】∮玫喂艽怪敝o剃須膏加藍色色素,加完藍色又再加紅色,而一旁的軒軒皺著眉看著依依,沒一會兒就離開去建構區(qū)游戲了。實驗成功的俊俊正在幫助依依。翔翔學著俊俊的樣子,正在用滴管往瓶子里加紅色色素,實驗成功了!
我們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寬松愉悅的活動環(huán)境,提供了有趣的探索工具進行實驗操作,從實驗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喜歡接觸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意動手動腦操作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兩次實驗雖然都沒有成功,但孩子們獲得了感性經(jīng)驗,充分發(fā)展了形象思維。在探究中,孩子們有商有量,遇到問題能自己友好解決,既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兒體驗和學習。
教師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成為引領者、支持者、幫助者,鼓勵幼兒對于失敗的原因進行大膽猜想與推測,再次引導幼兒進行客觀而細致的觀察、實驗與驗證。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樂于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科學品質,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一種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從而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
在“天氣早知道”的項目課程之旅中,探索的內(nèi)容貼近幼兒認知和生活實際,便于幼兒積累多樣化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活動中追隨幼兒興趣,鼓勵幼兒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樣自由自主的氛圍中,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知識和經(jīng)驗的習得,真正成為一名有能力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