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戀丑之欲》與《中東集市》是收錄在教材《高級英語》中的描述文,該教材由張漢熙教授主編?!稇俪笾穾в袧夂竦闹饔^情感,《中東集市》則體現(xiàn)出客觀描述文的特征。前者以批判20世紀初美國工業(yè)化社會的病態(tài)價值觀念為目的,而后者旨在展示東方異域風情濃厚的古老集市活動。由于語篇主旨的不同,兩個篇章在視角的選擇和前景化詞匯的選擇上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本文通過分析它們在篇章特點上的顯著差異,旨在幫助讀者加強對于描述文篇章的分析鑒賞能力。
關鍵詞:語篇特點 描述文 視角 前景化
由我國著名學者張漢熙主編的《高級英語》,是一本使用時間悠久的經(jīng)典教材。這本教材中選錄的許多文章往往題材多樣,寓意深刻,是我國許多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必修課程的重要學習資源。在教材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篇章思想內涵和語言形式的解讀,能有效拓展學生的人文認知領域,夯實讀者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并不斷提升他們的篇章理解賞析能力。主觀描述文《戀丑之欲》與客觀描述文《中東集市》,是該教材中重要的文本作品,兩者均以描述手法完成創(chuàng)作,但這兩個語篇的文體風格卻體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這為讀者提供了值得探討研究的語篇典范。通過對比研究《戀丑之欲》與《中東集市》在篇章特點上的差異,本文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對兩部作品的主題內涵和語言形式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幫助讀者加深對經(jīng)典描述類文本語篇特征的鑒賞。
一.語篇主旨的差別
同為描述文,《戀丑之欲》和《中東集市》的語篇主旨存在明顯差異。前者為揭露工業(yè)小鎮(zhèn)的社會弊端而描述,后者為展現(xiàn)古老集市的異域風情而描述。
《戀丑之欲》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其詼諧諷刺的文風,給讀者帶來了獨特的文本賞析體驗。該作品以批判社會弊端為目的,作者門肯以極其感性的筆觸,揭露了20世紀初美國工業(yè)化社會偏離常態(tài)之丑陋,集中體現(xiàn)工業(yè)小鎮(zhèn)中人們所修建的建筑的丑陋,以及整個民族內心的價值觀念的扭曲?!稇俪笾返淖髡唛T肯,曾被稱為“巴爾的摩的圣賢”,是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和文學批評家??梢哉f,門肯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躍于美國學術界的精神領袖,在其新聞文學生涯中不斷涌出的文本作品,體現(xiàn)了他一貫的辛辣諷刺和標新立異。研究者認為,“他的作品廣受美國人閱讀并非因為他的抨擊責難,而是他的著作富有活力及藝術風格。他的文風愉快喧鬧,且由于他的語言基礎穩(wěn)固,以至于他的挖苦嘲諷都令人感到愉快。”[1]而《戀丑之欲》正是體現(xiàn)出門肯犀利文風的代表作,門肯借此篇章,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的社會弊端,尤其是社會普遍存在的扭曲變形的審美意識,該作品體現(xiàn)了他個人對美國工業(yè)化社會發(fā)展弊端源頭的深入思考和層層剖析。
而《中東集市》則以相對理性的文筆,從西方人的視野呈現(xiàn)了中東集市具有古老文化神秘色彩的別樣風貌。作品生動逼真地描繪了熙熙攘攘的集市入口,妙趣橫生的討價還價,宛如仙境的銅器作坊,形如迷宮的街道布置,以及別開生面的榨油坊等等。在作者的描繪中,這里有西方社會極為少見的牲口交通工具,這里有大型百貨商城很難看到的討價還價,有工業(yè)化廠房車間鮮有的手工學徒,還有現(xiàn)代化流水線運作中極少使用的人力設備。正如研究者指出:“《中東的集市》 一文的語式是以書面模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中東集市的豐富畫面,真實的場面描寫,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跟著文字游覽了一遍中東集市?!盵2]
簡而言之,《戀丑之欲》描述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介入,旨在批判社會現(xiàn)實,而《中東集市》則以客觀記錄的方式展開描繪,旨在逼真再現(xiàn)風貌。兩者同為描述文,卻因語篇主旨之不同,而體現(xiàn)出明顯的語篇風格的差異。
二.篇章特征的對比分析
由于在宏觀層面上的篇章主旨的差別,描述文《戀丑之欲》和《中東集市》在微觀層面上的篇章特征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從而使作品能有效地傳達作者的寫作意圖。前者是以價值批判為主旨的主觀描述文,后者是以文化風貌展示為主旨的客觀描述文。以下將從兩個方面,對比分析這兩篇描述文的文體特征。
1.視角的差別
首先,在創(chuàng)作視角方面,為了以最佳的角度體現(xiàn)出所描繪事物的特征,作者有意選擇了特定的寫作視角展開描繪,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向讀者傳達其寫作的主旨信息。正如著名語言學家胡壯鱗等人指出,“從寫作者的角度,寫作的過程就是寫作者作為交際者可能向作為交際對象的讀者提供關聯(lián)性最大的言語信息,以示自己寫作意圖的心理過程;而站在讀者角度,交際對象則盡可能進行關聯(lián)程度最大的邏輯推理,這是理解交際者意圖的語用推理的心理過程?!盵3]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寫作者在文字編碼過程中的交際心理進行推理分析,特別是作者在信息傳達過程中所采納的視角,從而更準確地理解篇章內涵。
在《戀丑之欲》這篇以主觀描述手法完成的作品中,作者門肯以第一人稱“I”的視角展開描繪內容,并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I”的人稱(如表1所示),以此不斷強化其個人觀點和個人情感,從而為文章傾注了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這樣的文風是門肯素以聞名的寫作特色。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門肯,是美國文學激進派的先驅人物,身為批評家的門肯,在針砭時弊的辛辣文風中,常常以精妙磅礴的氣勢體現(xiàn)了其對個人思想的突出和自我個性的張揚。研究者在評述門肯時曾指出,“他主張批評家需要提高主體意識,要將自我感受、內心體驗、個性氣質融入批評過程,表現(xiàn)出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見解?!盵4]由此可見,在《戀丑之欲》這個篇章中,作者門肯選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展開描述,并多次反復強調其主觀評價,實乃作者自身一貫寫作文風的體現(xiàn)。
相對而言,在以客觀描述手法完成的作品《中東集市》中,作者主要以第二人稱“You”的視角展開情景再現(xiàn)(如圖1所示)。以第二稱展開寫作在普通篇章中較為少見,而本文作者在寫作編碼中的交際意圖也因此得到突出。具體而言,作者試圖以客觀理性的方式,逼真再現(xiàn)其旅游見聞中的異域風情,從而讓讀者能跟隨其描述過程產(chǎn)生自己的理性推斷,使讀者避免受到寫作者主觀意見的干擾。在《中東集市》中,作者猶如電視臺旅游節(jié)目編導,他置身于畫面之外,將這些難得一見的鏡頭用攝影機一一捕捉,為觀眾近距離地呈現(xiàn)了極為豐富鮮活的旅游見聞,使讀者領路到東方古老文明中原始卻熱鬧的集市生活。該語篇的作者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以第二人稱展開描繪,體現(xiàn)了作者在冷靜觀察中帶著無限好奇的心理活動,他用與眾不同的視角有效地揭開了這個古老文明孕育之地的神秘面紗。
值得指出的是,盡管主觀描述文《戀丑之欲》主要以第一人稱展開描述,但文中仍然出現(xiàn)了一次人稱轉換成第二人稱“You”;巧妙的是,客觀描述文《中東集市》主要以第二人稱展開描述,但文中也出現(xiàn)了一次人稱轉換成第一人稱“I”。這種巧合,也許正好向讀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無論作者的意圖是盡力擯棄客觀色彩或者主觀色彩,作為文字編碼的篇章,它都無一例外地會糅合了多種復雜的心理活動,而讀者在解讀篇章時,需要通過深入的文字解碼才能解讀寫作過程中這種復雜的思緒。
簡而言之,《戀丑之欲》以主觀描述手法完成了創(chuàng)作,作者以其主觀色彩濃厚的第一人稱視角,由遠及近﹑由面及點﹑由外及里地生動描繪了工業(yè)小鎮(zhèn)的丑陋面貌,以近乎謾罵的方式集中批判了該地建筑物在形態(tài)和顏色等方面所體現(xiàn)的丑陋,進而揭露當時工業(yè)化社會中價值觀念取向的扭曲偏離。而《中東集市》則以客觀描述手法完成創(chuàng)作,作者以其置身于外的客觀視角第二人稱,通過移動的街景展示,客觀地向讀者展示了古老文明地熱鬧非凡的集市作坊景象。
2.詞匯的差別
詞匯是組成語篇內容的重要成分,詞匯的前景化突出能幫助讀者進一步領略語篇的內涵。在研究文體學時,語言學家胡壯麟等人認為,“每個層次上的有文體價值的突出特征最終都要與產(chǎn)生本篇章的語境相關,即都是由情景或是在文學寫作中由作者要表達的全部意義促動的?!盵5]因此,在對比研究《戀丑之欲》與《中東集市》這兩個描述文語篇時,我們集中分析其不同語境中對前景化詞匯選擇上的明顯差異,能進一步幫助解碼讀者這兩個語篇,尤其是掌握作者在寫作交際過程中所傳遞的深刻內涵。
在概括研究者王振華關于語言學家Martin所研究創(chuàng)建的評價理論(由態(tài)度﹑介入和級差組成)時,學者指出,“態(tài)度次系統(tǒng)由情感(affect)﹑判斷(judgment)和鑒賞(appreciation)三個變量組成。情感指的是語言使用者依據(jù)個人喜好標準對某人或者某事所表達的各種情緒;判斷指的是語言使用者依據(jù)社會規(guī)范對某個行為而表達的見解;鑒賞指的是語言使用者依據(jù)美學標準對某個人﹑物品和行為所表達的看法。”[6]以此為基礎,我們在分析《戀丑之欲》的語篇特點時能發(fā)現(xiàn),作者門肯的情感表現(xiàn)為強烈的反感,他對這種丑陋構筑行為的判斷是,這是源于民族的價值取向偏離常規(guī);從審美鑒賞視角,他認為當?shù)亟ㄖ餆o論在外形還是在顏色上都丑陋至極。朱永生和嚴世清指出,Martin認為“詞匯也是具體交際意義的重要符號資源?!盵7]作者門肯正是通過高頻率地使用與“丑陋”和“疾病”有關的詞匯,給讀帶來了認知方面的巨大沖擊,實現(xiàn)了語篇交際的目的。如圖2所示,該語篇中關于“丑陋”的詞匯(以形容詞和名詞為主)總計達到約20個,關于“疾病”的詞匯(以形容詞和名詞為主)總計達到5個左右,這些關于“丑陋”和”疾病”的詞匯,以不同詞性呈現(xiàn),語意內涵深刻,如“令人毛骨悚然的”(macabre),“令人憎惡的”(abominable),“丑陋可怕”(hideousness);“麻風病的”(leprous),“濕疹的”(eczematous),“病因學”(etiology)。無論是在拼寫難度,還是語音難度方面,這些詞匯對普通英語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作者在全文高頻率地使用類似詞匯,以此不斷抨擊他所描繪的主體,甚至在行文過程中,出現(xiàn)了幾乎等同于謾罵的激烈言辭,由此傳達和突出了作者對于描繪主體“病態(tài)似丑陋”的主觀印象。
關于《戀丑之欲》語篇中出現(xiàn)的“丑陋”的詞匯,有研究者認為,“這些與丑陋有關的詞,通過作者的反復加強,讓讀者從開始震驚再到恐懼,丑陋已經(jīng)由視覺景象延伸到了內心感受,由一種外部場景,變成了銘心刻骨、揮之不去的感官印象沉淀在心里,進而成為一種主導性的印象?!盵8]顯然,作者實乃有意頻繁地使用關于“丑陋”的深難詞匯,其目的在于突出這些建筑形狀或者顏色上匪夷所思的丑陋。同時,作者將關于“丑陋”的詞匯與關于“疾病”的詞匯聯(lián)合使用,其用意更加突出,篇章旨在深入挖掘這些丑陋表象的內在病理根源。到文章的結尾之處,作者顯然將抨擊的矛頭直指這種丑陋的根源。他尖銳地指出,在當時工業(yè)化大熔爐里所鍛造的這個國家中,人們內在審美意識出現(xiàn)了極大偏差,甚至整個民族都存在著價值觀扭曲的社會病理學問題。同時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關于“丑陋”和“疾病”的詞匯,有涉及表象視覺的描述詞匯,也有涉及內在心理影響的詞匯,其產(chǎn)生的效果,顯然是將主題從表象引入內源。有研究者認為,“無論是客觀景象描述的詞匯,還是主觀心理描述的詞匯,其實都被作者用于評價;其動機就是用描述代替評價。因為與其說是描寫“丑”,還不如說是描寫“丑”所帶給讀者的由震驚到恐懼的心理感受?!盵9]簡而言之,語篇通過運用使用這些偏離常規(guī)的前景化突出詞匯,旨在彰顯作者期望寫作題材達到的學術深度和作者本人對描述對象的強烈反感。篇章通過突出詞匯的選擇,達到了門肯本人諷刺偏離常規(guī)的社會價值觀的目的。這種由印象主義寫作手法所帶來的效果,確實給讀者造成了一種巨大的視覺沖擊,并由此延生出源源不斷的心理沖擊。
與《戀丑之欲》的批判諷刺目的不同的是,《中東集市》篇章的作者旨在展示其在古老文明發(fā)源地游歷時的所見所聞,因此,為了展示極富特色的異域文化風情,該篇章的作者在選詞方面,展示了與門肯完全不同的一面。正如研究者指出,《中東集市》作為一篇典型的描述文,“作品的描寫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官的體驗為基礎,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極具畫面感和帶入感,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盵10]由于《中東集市》作者在語篇編碼交流時的主要目的,是展現(xiàn)異域文化中熱鬧非凡的集市活動,因此,作者在前景化詞匯的選擇上,不僅體現(xiàn)在常規(guī)的“視覺”層面的描述,還特別表現(xiàn)在對“聽覺”層面的描繪,由此突出對“聲音”詞匯的運用。如表2所示,作者頻繁使用了各種與“聲音”有關的詞匯(以名詞和動詞為主),如篇章開頭描述集市入口處時驢子走動時的鈴鐺聲(“harmoniously tinkling bells”),銅器市場器皿敲打時的叮當聲(tinkling and banging and clashing),以及榨油作坊古老設備轉動時嘎吱作響的聲音(creak and groan)等等。這些“聲音”詞匯的選擇,在文體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官調動的效果。它們制造出一種極為悅耳和諧且十分悠閑自在的聽覺感受,頓時讓二維的文字編碼營造出三維的立體語境,從而使平面的文字描述轉化為一種逼真的感官體驗。這些前景化突出詞匯,也讓讀者在解碼篇章文字內涵時,能體會到作者行文時對古老繁華集市無比驚嘆的心理感受。
總而言之,通過對比分析《戀丑之欲》與《中東集市》這兩個描述類語篇,我們能發(fā)現(xiàn)其作者在前景化的詞匯選擇上,表現(xiàn)出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源于語篇交際目的的明顯不同,前者為貶低,以主觀描述為主,后者為褒揚,以客觀呈現(xiàn)為主,故其在語篇的突出詞匯方面也各具特色。語篇《戀丑之欲》主要突出了“丑陋”和“疾病”的語義場,而《中東集市》則突出了“聲音”的語義場。對比掌握這兩個語篇在前景化詞匯選擇方面的特點,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解碼語篇作者的不同交際意圖。
三.總結
總之,在主觀描述語篇《戀丑之欲》中,作者門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完成了主觀描述,以“丑陋”和“疾病”的突出詞匯展現(xiàn)了前景化的語言形式,傳達了激烈澎湃的個性化主觀論調。通過這樣的語篇風格特征,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工業(yè)小鎮(zhèn)建筑外在的丑陋,接著他又尖銳地諷刺了當?shù)孛癖婋x奇反常的趨丑心態(tài),最后,他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工業(yè)化大熔爐背景下,整個民族扭曲反常的病態(tài)丑陋的價值取向。其描述的過程中,融入了熾熱澎湃的個人情感,這種深刻的主觀印象主義風格,給人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和心理調動,使讀者不得不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以至對這些被作者賦以“丑陋之冠”頭銜的建筑物,讀者也想要一睹為快,以此驗證作者的主觀論調是否言過其實。與之形成鮮明作對比的,是客觀語篇文《中東集市》。其語篇特點的顯著差異在于,作者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完成了客觀描述,在用詞方面,則大量運用“聲音”詞匯,以此營造出熱鬧喧嘩的古老集市生活,展現(xiàn)了作者作為西方人對東方異域文化的驚嘆不已的心理活動?!稇俪笾泛汀吨袞|集市》,這兩個描述類文本作品,均是《高級英語》教材中的重要篇章,它們存在顯著的可比性。通過解讀這兩個描述文在語篇特征上多層面的差異,本文力圖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不同語篇風格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把握不同篇章的主旨內涵和語言形式,以此不斷提升描述類語篇的分析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秦曉梅.論《媚丑之欲》的印象主義[J].作家雜志,2013(6):75-75。
[2]許祖華.從視覺模式分析《中東集市》[J].老區(qū)建設,2017(2):82-82。
[3]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54-354。
[4]鄭佳.反叛與困惑——論美國激進主義文學批評[J].外語研究,2015(3):105-105。
[5]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60-360。
[6]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再思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91-91。
[7]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再思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90-90。
[8]秦曉梅.論《媚丑之欲》的印象主義[J].作家雜志,2013(6):76-76。
[9]王菊麗.《愛丑之欲》文體特征中詞匯的語義突出[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6):92-92。
[10]楊儉.《中東集市》文本賞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5(10):15-15。
(作者介紹:林麗,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院聘)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