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健親(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13)
2019年3月17日,《上海美專遷并往事鉤沉》(后簡稱《鉤沉》)在光明日報發(fā)表,該文開始寫道:“上海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發(fā)祥地的觀點,在學術界已獲普遍認可?!苯?jīng)過一番推演論證,文章結(jié)尾處這樣寫道:“上海美術學院的歷史不妨可上溯接續(xù)至1864年徐家匯土山灣畫館的開辦與1912年上海圖畫美術院的創(chuàng)辦,似為155虛歲,107周歲?!睆膬?nèi)容來看,這是一篇梳理校史問題的學術研究文章,但由于其中相關史實和論證邏輯方面存在著缺漏,導致上述的因果關系實難成立,故筆者特撰此文以還原歷史真相。
首先要指出的,是“上海美?!边@個“簡稱”存在著的兩個指向:一是指創(chuàng)辦于1912年的“私立上海美術??茖W?!保ê喎Q“私立上海美?!保侵?959年開辦的公立“上海市美術??茖W校”(簡稱“公立上海美?!保?。前者1912年初名為上海美術院,1915更名為上海圖畫美術院,192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學校,1921年改名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至1930年最后改定為“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薄:笳呋I建初是附設于“上海中國畫院”的中等美術學校,但沒有正式掛牌;至1959年5月與“畫院”脫鉤,定名為上海美術學校,并同時籌建上海美術學院;后時任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的石西民同志認為:“學校初辦,規(guī)模還比較小,不一定馬上就稱作上海美術學院?!本痛嗽撔6麨椤吧虾J忻佬g專科學?!?。由此可見雖然兩所學校的簡稱經(jīng)常都被稱為“上海美專”,但二者的存在時間、公私性質(zhì)卻有著天壤之別,姻緣上也毫不相干。
那么《鉤沉》一文標題中的“上海美?!本烤怪傅氖悄乃鶎W校呢?因為“并遷”與“遷并”盡管只是程序先后之差,實際則是互不干系的兩件事。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過程中,“私立上海美?!辈⑷搿叭A東藝?!薄⑦w至無錫的一系列過程是“并遷”;而“公立上海美?!弊猿闪⑹荚谏虾J袃?nèi)確有幾次遷徙、并于1983年并入上海大學則是“遷并”。以此而論,《鉤沉》標題之“遷并往事”應該是指“公立上海美?!?,不應該把“私立上海美專”拉進去說事。
然而,《鉤沉》一文第二段是這樣說的:“按照歷史節(jié)點來列置上海美術??茖W校(以下簡稱為‘上海美專’)的幾個發(fā)展階段是一個簡便明了的辦法?!苯酉聛戆选八搅ⅰ迸c“公立”上海美專的校史混為一談,并且筆鋒一轉(zhuǎn)寫道:“將1864年上海徐家匯‘土山灣畫館’的開辦(1864-1911)視作上海美術教育的搖籃孕育期;將1912年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更名為上海美專)的創(chuàng)辦以及1922年上海大學美術科的設立視為創(chuàng)始期;而將1952年上海美專遷離上海至1959年上海市美術學校的設立作為遷變期;再將1959年重新設立的上海市美術學校于1983年并入上海大學,成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2016年底更名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視為轉(zhuǎn)型發(fā)展期?!笨吹竭@里筆者不禁疑惑,這里列置的是哪一所“上海美?!钡摹鞍l(fā)展階段”?如果是“私立上海美專”,就沒有1952年后的事;如果是“公立上海美?!?,就沒有1959年前的事。而有關“土山灣”的描述則是發(fā)生在上海一地的現(xiàn)代美術教育歷程,而非某一所“上海美?!钡陌l(fā)展歷史,當然難以成為上海美術學院“虛歲”“周歲”的立論依據(jù)。
即使我們將上海一地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發(fā)生、發(fā)展視為上海美術學院孕育的土壤,但是細究以上各個階段的論述,其中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例如,創(chuàng)辦于1864年的土山灣畫館是在鴉片戰(zhàn)爭背景下,傳教士由“禁教”所迫轉(zhuǎn)為大規(guī)?!熬硗林貋怼保瑸榱藵M足“圣像畫”需求的增長,采用師徒傳授方式而設的以繪制“宗教畫”為目的的畫館。在近半個世紀的西洋畫傳授過程中,陶冶出周湘、張聿光、徐詠青、丁悚等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人物,這正是徐悲鴻將土山灣畫館作為“中國西洋畫之揺籃”以及《鉤沉》一文將“上海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發(fā)祥地”的依據(jù),這樣的說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推斷出上海美術學院為“155虛歲”,即將創(chuàng)辦于1864年的土山灣畫館作為上海美術學院的肇始,這樣的結(jié)論無論從上海美術學院的校史淵源,還是以對于現(xiàn)代美術教育概念的一般認知來說,都是毫無依據(jù)的。
文章結(jié)論中上海美術學院“107周歲”的立論同樣站不住腳。這個數(shù)字的由來顯然是將1912年由劉海粟與烏始光、張聿光等畫友創(chuàng)辦了“上海美術院”,視作上海美術學院真正意義的開端。然而正如前文所言,這所私立學校雖然在中國美術史上被習慣的稱作“上海美?!?,但其與成立于1959年的公立“上海美?!薄瓷虾J忻佬g??茖W校是并無關聯(lián)的兩所學校。而文章中提到的創(chuàng)辦于1922年的上海大學美術科,是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那時的大學校長為于右任,鄧中夏、瞿秋白、陳望道、蔡和森、惲代英、張?zhí)?、蕭楚女、沈雁冰、鄭振鐸等參予組建或任教,1927年國民黨清黨,該校就宣告結(jié)束了;1943年,國民黨又重建上海大學,后因抗戰(zhàn)而中斷。把以上三所學校放在一起談論,如果其目的是梳理上海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歷史,自然無可厚非;但若是將其一股腦的作為今天的上海美術學院的淵源,從史實角度來看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大調(diào)整拉開帷幕。7月28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下達《華東區(qū)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方案(草案)》,特別指出“私立學校和外國教會學校要一律進行改造,納入國立高校的辦學體制中去”;全國藝術院校調(diào)整的總格局是分國家、大區(qū)、省三級培養(yǎng)人才。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決定將私立上海美專、私立蘇州美專,與山東大學藝術系的美術、音樂兩科合并為華東藝術??茖W校(簡稱“華東藝?!保?,屬大區(qū)一級的藝術院校。同年11月4日,由華東區(qū)文化部唐處長到江蘇無錫,代表文化部向全校師生宣布:劉海粟任校長,主要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不參加學校的具體工作;臧云遠任副校長,主持校務;原蘇州美專校長顏文樑調(diào)任設在杭州的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副院長,不擔任具體工作。至此,上海美專和蘇州美專這兩所私立美專分別結(jié)束了各自的辦學歷史。
1954年4月,中共中央為了適應經(jīng)濟建設需要而加強集中、統(tǒng)一領導,決定撤銷“大區(qū)”一級建制,翌年1月華東區(qū)正式撤銷。恰逢此時,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歸國后的志愿軍成為支援大西北建設的主力軍——這股支援熱潮也包括了高等學校的西遷,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由國務院決定上海交通大學內(nèi)遷西安。1956年,由于華東區(qū)撤銷而劃歸文化部管轄不久的華東藝專,成為了文化部支援大西北高校建設的對象,并作出決定將華東藝專內(nèi)遷西安與西北藝專合并。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正轟轟烈烈地開展整風運動,要大家“大鳴大放”說心里話。華東藝專的民盟(劉海粟為民盟成員)支部在“鳴放會”上率先提出不愿意西遷的訴求,原上海美專來的教師則主張遷回上海辦學,劉海粟還致信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局,“要求將設在江蘇無錫的華東藝專美術系遷回上海”。正是這一點,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定性為“恢復劉家店”,成為劉海粟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主要罪狀。直到1979年春,劉海粟才“摘帽”恢復名譽,并于當年7月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
事實上對于劉海粟的致信,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局特地給上級領導部門打了“關于華東藝專美術系要求遷移上海問題”的報告,中共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部也有專門回復,回函全文如下:
發(fā)文:滬委教衛(wèi)
主送機關:中共江蘇省委
抄送機關:中共中央上海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高教局
事由:函復華東藝專美術系不宜遷來上海
6月8日電悉,關于無錫華東藝專美術系要求遷上海問題,經(jīng)我們與高等教育局等有關方面聯(lián)系研究,認為如該系遷來上海,對杭州中央美術分院將有影響。上海高校已很集中,同時在上海找校舍也很困難,今后大基建也不可能。考慮到以上情況,我們再三研究,認為華東藝專還是不遷來上海為宜,特此函復。
1957年7月9日
有意思的是,江蘇省委在得知上述情況后,有意將華東藝專留在江蘇以填補江蘇沒有一所專業(yè)藝術院校的空白。1957年8月,經(jīng)國務院批復同意江蘇省委的意見,決定學校停止“西遷”,留江蘇繼續(xù)辦學,歸屬江蘇省委直接領導。至此,一段頗為曲折迂回,涉及眾多“人與事”的歷史終于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句號。1958年1月14日江蘇省委決定:“華東藝?!边w校南京。當年6月,改名為南京藝術??茖W校;翌年6月10日,由江蘇省政府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以上所述,即上海美專等三校合并成立華東藝專、再到南京藝專及南京藝術學院的歷史延革,正是所謂的“上海美專并遷往事”,其脈絡清晰、史實清楚,并無任何含糊爭議之處。
而關于另一所公立“上海美?!钡臍v史,2004年5月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世紀空間——上海市美術??茖W校校史(1959-1983)》(后簡稱《校史》);2012年8月,上海大學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本《二十五年——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紀念文集(1959-1983)》(后簡稱《紀念文集》),兩書中都有“校史”相關內(nèi)容。書中提到:“上海中國畫院(籌)附設的中等美術學校于1959年3月5日正式開學上課?!边@應當是這所學校真正意義上的開端。不久,恰逢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中國畫院院長陳半丁到校視察,對院內(nèi)附設美校開設素描、水彩畫等課程大有異議,認為與國務院在北京、上海兩地開設中國畫院的初衷(保持中國民族繪畫的原汁原味)不相符合。《校史》寫道:“根據(jù)陳半丁先生的意見,文化局黨組于1959年5月13日向市委宣傳部提出報告,擬將畫院附設之中等美術學校正式定名為‘上海美術學?!?,市委宣傳部于1959年5月20日批復同意。據(jù)此,市文化局于1959年5月28日發(fā)文至高教局,明確‘上海中國畫院附設的中等美術學校,已報請市委宣傳部批準改組為上海美術學校,學校性質(zhì)與一般中等專業(yè)學校相同’”關于同時籌建“上海美術學院”、加一個“市”字等事宜,前文中已有敘述故不再重復;而上海市美術??茖W校的歷史,應當說同樣是毫無任何含糊爭議之處的。值得一提的是,《鉤沉》一文中這樣寫道:“1959年批準同意重新開辦上海美校的文件,至少傳遞了多重信息:……廢止了1952年院系調(diào)整中對原上海美專作出的遷并決定……上海市政府在新美校校名中增添一字‘市’,明確上海市美術學校應為上海文化藝術事業(yè)和城市發(fā)展、對外交流培養(yǎng)專門人才?!笔聦嵣蠌娜魏谓嵌葋砜矗_辦上海市美術??茖W校并沒有“廢止”和“改變”任何之前已經(jīng)形成的決定和事實:此時,私立上海美專早已在七年前結(jié)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并納入到了“南京藝術學院”這一發(fā)展的新階段當中;而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是當時國家的大政方針,這不是任何一座城市中的某家單位可以通過發(fā)文去“廢止”的。《鉤沉》一文中出現(xiàn)這樣的措辭,顯然是有欠嚴肅的。而加上一個“市”字,是當年的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的石西民同志的謹慎決定(其過程已有前述),沒有必要按今天的想法刻意的提高其重要性。
校史“鉤沉”本身確是一件十分具有意義的工作,而能夠去“鉤沉”校史的學校,大多都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今天的南京藝術學院在回溯校史的時候,因為有了“私立上海美?!边@濃重的一筆而成為中國最具歷史的藝術院校,其校訓“閎約深美”來自校董會主席蔡元培先生為上海美專的題詞,而“不息變動”的理念則來自劉海粟老校長堅持與時俱進的藝術品格;同樣,上海市美術??茖W校也有其自身精彩而輝煌的歷程,在上海市美?!缎J贰芳啊都o念文集》的“前言”中有著這樣的幾句話:“歷史為事實說話,歷史將去偽存真,歷史不斷使真理顯露光輝。20世紀50年代末創(chuàng)辦的上海市美術??茖W校,雖然歷史短暫,但其影響力深遠,鑄就了美術史上輝煌的一章。讓歷史記住上海市美術??茖W校。”由此而言,校史“鉤沉”除了是一項嚴謹?shù)膶W術工作,更重要的是發(fā)掘一所學校的存在價值和歷史貢獻,這才是梳理校史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