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國,陳 彈*
(1.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900;2.蘇州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目前對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不十分明確;其診斷缺乏簡單、有效檢驗檢查手段,診斷冠心病最準確的辦法是行冠狀動脈造影,但它費用高、有創(chuàng)傷等特點;限制其在我國的廣泛應(yīng)用,特別對于無癥狀或癥狀較輕的患者。探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新的危險因素及作用已成為近年來心血管病研究領(lǐng)域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有文獻資料表明:膽紅素、血尿酸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guān)性,為基層醫(yī)院冠心病的診療與預(yù)后評估提供簡單、方便、易普及的生化指標及實驗室依據(jù)。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泗洪縣人民醫(yī)院住院行冠脈造影患者461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冠脈造影結(jié)果將其分為非冠心病組(對照組)和冠心病組(研究組)。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44例,女217例,年齡37~88歲,平均年齡(63.57±10.13)歲,有吸煙史176例,并發(fā)高血壓者252例,合并糖尿病者88例。
1.2.1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所有研究患者給予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采用Judkin法,用國際通用的直徑法進行評估;①最少一支冠狀動脈直徑在50%以上狹窄即確診為冠心病;②根據(jù)主要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50%)分為單支,雙支,三支病變;左主干病變按同時累及前降支和回旋支計算。③采用改良Gensini評分系統(tǒng)計算冠狀動脈病變積分。
1.2.2 檢查及記錄項目
對所有入選患者完善生化檢查,詳細記錄包括一般資料、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LDL、HDL、膽紅素和血尿酸水平。其中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抽取肘靜脈血進行生化檢驗。TBIL、DBIL應(yīng)用釩酸鹽法測定,使用日本和光試劑,在貝克曼AU5800全自動分析儀上檢測。血尿酸采用尿激酶過氧化物酶偶聯(lián)法,試劑盒由寧波天康公司提供。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HDL等指標均按標準檢測方法進行。
1.2.3 分組
根據(jù)冠狀動脈狹窄情況將461例患者分組:將冠脈正常組和冠脈粥樣硬化組合為非冠心病組(117例);冠狀動脈狹窄≥50%為冠心病組(344例)。按冠脈狹窄累及冠脈血管支數(shù)分為:單支病變組112例、雙支病變組125例及三支病變組107例。根據(jù)冠狀動脈病變積分,分為3個亞組:低分組(<5分)52例,中分組(5-1 0分)135例,高分組(≥10分)133例。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1 對照組和冠心病組一般臨床資料分析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顯示,兩組在性別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冠心病組中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明以上因子均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見表1。
2.1.2 對照組和冠心病組生化資料統(tǒng)計分析
冠心病組膽紅素、HDL濃度低于非冠心病組,血尿酸水平、TC、LDL高于非冠心病組;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比較上TG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明高TBIL、IBIL、DBIL、HDL為冠心病的保護因素,UA、LDL、TC為冠心病危險因素;見表2。
2.1.3 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血管病變血管數(shù)目的統(tǒng)計分析
隨著冠狀動脈血管病變血管數(shù)目增多,UA、TC、LDL逐漸升高,而TBIL、IBIL、DBIL、HDL均明顯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2.1.4 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積分的統(tǒng)計分析
隨著冠脈積分數(shù)值的增加,UA、TC、LDL明顯升高,而TBIL、IBIL、DBIL、HDL均明顯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項目 非冠心病組 冠心病組 t/x2 P n 117 344年齡(歲) 60.01±9.94 65.06±9.83 -4.783 <0.001性別 男/女(n) 44/72 200/144 14.233 0.901吸煙(有/無) 23/94 153/191 22.785 <0.001高血壓(有/無) 64/53 188/156 15.988 <0.001糖尿?。ㄓ?無) 8/109 80/264 15.237 <0.001收縮壓(mmHg) 123.43±18.75 132.38±21.98 4.22 <0.001舒張壓(mmHg) 74.73±11.04 80.12±12.31 2.45 0.032
表2 非冠心病組與冠心病組血生化指標統(tǒng)計分析(±s)
表2 非冠心病組與冠心病組血生化指標統(tǒng)計分析(±s)
項目 非冠心病組 冠心病組 T值 P值n 117 344 TBIL(mmol/L) 14.05±4.09 10.83±3.29 8.545 <0.001 IBIL(mmol/L) 9.38±2.78 7.19±2.36 8.256 <0.001 DBIL(mmol/L) 4.67±1.73 3.64±1.29 6.769 <0.001 UA(umol/L) 287.75±76.99 346.65±94.14 -6.107 <0.001 TC(mmol/L) 4.57±0.87 4.83±1.10 -2.285 0.023 TG(mmol/L) 1.38±0.66 1.67±1.15 -2.569 0.011 LDL(mmol/L) 2.67±0.65 2.97±0.93 -3.213 0.001 HDL(mmol/L) 1.29±0.30 1.22±0.29 2.237 0.026
表3 血生化指標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統(tǒng)計分析(±s)
表3 血生化指標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統(tǒng)計分析(±s)
項目 單支組 雙支組 三支組 F值 P值例數(shù)(例) 112 125 107 TBIL(mmol/L)12.11±3.42 10.64±3.36 9.72±2.57 15.992<0.001 IBIL(mmol/L) 7.79±2.29 7.13±2.48 6.45±2.01 12.188<0.001 DBIL(mmol/L) 4.41±1.44 3.51±1.23 3.26±1.02 14.552<0.001 UA(umol/L) 326.0±85.21342.2±93.10373.3±98.71 7.389 0.001 TC(mmol/L) 4.61±0.99 4.72±0.92 5.19±1.328.872 <0.001 TG(mmol/L) 1.41±0.72 1.61±0.872.02±1.63 1.985 0.098 LDL(mmol/L) 2.72±0.81 2.89±0.77 3.32±1.11 12.856<0.001 HDL(mmol/L) 1.38±0.33 1.30±0.24 1.20±0.30 9.362 <0.001
表4 血生化指標與冠脈積分統(tǒng)計分析(±s)
表4 血生化指標與冠脈積分統(tǒng)計分析(±s)
項目 低分組 中分組 高分組 F P n 52 135 133 TBIL(mmol/L)12.04±3.53 11.0±3.26 9.75±2.70 11.721<0.001 IBIL(mmol/L) 7.74±2.19 7.37±2.43 6.51±2.07 7.653 0.001 DBIL(mmol/L) 4.29±1.61 3.63±1.18 3.24±1.03 14.271<0.001 UA(umol/L) 321.4±86.41337.1±92.81369.9±95.03 6.765 0.001 TC(mmol/L) 4.50±1.01 4.72±0.95 5.12±1.24 7.562 0.001 TG(mmol/L) 1.41±0.84 1.51±0.69 2.03±1.562.012 0.055 LDL(mmol/L) 2.57±0.71 2.85±0.81 3.27±1.04 13.709<0.001 HDL(mmol/L) 1.36±0.33 1.27±0.28 1.16±0.29 6.396 0.002
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攀升,成為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預(yù)后。自1991年相關(guān)實驗研究得出了TBIL與白蛋白結(jié)合后能起到保護肝細胞免受過氧自由基的損傷,闡明了TBIL是人體內(nèi)源性抗氧化劑,發(fā)揮著對抗氧自由基的作用。Schwertner等[1]學(xué)者在1994年通過研究887名美國飛行員的冠脈造影情況,分析其冠脈硬化狹窄程度與TBIL濃度之間關(guān)系得出:冠心病的發(fā)生與患者體內(nèi)血清低膽紅素水平呈負相關(guān),首次提出低濃度TBIL可能為CHD新的獨立危險因素,且經(jīng)多元回歸分析后指出STB濃度每下降50%,發(fā)生CHD的危險性則增加47%。胡東博等[2]在對58例冠心病患者及58例健康體檢對比發(fā)現(xiàn),冠心病較健康人群兩組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xué)差異。羅瓊等[3]對30例冠心病及30例健康病人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組膽紅素較健康組低,尿酸較健康組高,研究提示對病人血清膽紅素、尿酸水平進行檢測可以有效的診斷出冠心病以及冠動脈狹窄程度等進行有效的評估提供了有利醫(yī)學(xué)依據(jù)。膽紅素具有特殊的化學(xué)卷曲結(jié)構(gòu),是體內(nèi)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劑,通過多個途徑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最終降低冠心病發(fā)病率,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病變程度呈負相關(guān)。這一發(fā)現(xiàn),指出臨床上通過監(jiān)測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有利于我們對冠心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全面做好冠心病的一級預(yù)防工作,并為探索冠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自從Gentler等[4]人首次提出了血尿酸與冠狀動脈病變存在著明顯相關(guān)性。許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尿酸水平與CHD發(fā)生的危險性呈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5][6],并且隨著血尿酸逐漸增高,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及病變支數(shù)的也逐漸增加,表明高尿酸是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危險因子和預(yù)測指標。高尿酸血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冠心病的病變進展;但能否作為冠心病的又一獨立危險因素,仍不能肯定,需要大量研究來論斷。通過本資料可見高尿酸確實是冠心病病變程度的一個危險因素,像其它冠心病因素一樣,共同參與了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臨床醫(yī)師應(yīng)對其引起必要的重視。同時提倡合理膳食,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時應(yīng)用藥物降低尿酸水平,加強高尿酸血癥的防治,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