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霞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雙店中心衛(wèi)生院檢驗科,江蘇 連云港 222300)
病毒性肝炎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由多種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而作為病毒性肝炎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乙型肝炎有著復雜的病理機制,且傳染性強、流行面廣,會對人體多個重要器官造成累及,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健康及安全。如果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盡早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減少嚴重并發(fā)癥(如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硬化等)。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在血常規(guī)及生化水平方面,乙肝患者與健康人群存在一定差異[1]。基于此,本實驗以我院53例病毒性肝炎與53例健康志愿者為例,就血常規(guī)與生化檢驗項目在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3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齡23~76歲,平均(42.8±5.4)歲;經(jīng)臨床檢查,本組患者均確診為乙型肝炎。另選取同期來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53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齡22~78歲,平均(43.0±5.7)歲。兩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所有患者的靜脈血,并將其分別放入兩支抗凝真空管中。一管采用深圳雷杜血球儀來檢測血細胞,將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詳細記錄下來,并用儀器配套的校正品來校正檢測到的數(shù)據(jù)。另一管血液標本則采取離心操作,將血清分離出來,然后采用型號為邁瑞B(yǎng)S-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展開生化指標檢驗,其中所用到的試劑包括質控品(需維持在控制范疇內)以及儀器配套試劑。
對兩組患者的PLT(血小板)、WBC(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血常規(guī)指標,以及TBIL(總膽紅素)、ALT(谷丙轉氨酶)、ALB(白蛋白)、A/G(肝功能白球比例)等生活指標水平進行觀察與記錄。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的PLT、WBC以及中性粒細胞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淋巴細胞水平相比于對照組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TBIL、AL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ALB、A/G相比于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PLT(×109/L) WBC(×109/L) 淋巴細胞(%) 中性粒細胞(%)觀察組 53 101.9±60.7* 4.9±1.5* 40.6±7.9* 52.1±10.4*對照組 53 174.8±73.6 7.5±1.8 29.1±6.0 68.9±15.7
表2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生化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生化指標(±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TBIL(μmol/L) ALT(U/L) ALB(g/L) A/G觀察組 53 25.8±8.3* 112.1±56.4* 39.3±2.0* 1.0±0.1*對照組 53 14.7±6.1 30.9±18.6 46.8±5.9 2.3±0.4
作為臨床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肝炎疾病,乙肝主要由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食欲下降,渾身乏力,以及肝臟功能受損等,其發(fā)病率隨著人們生活及飲食方式的改變而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對于乙肝患者,臨床如果治療不及時,那么就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見,積極做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診治工作尤為重要[2]。
分析相關調查研究得知,病毒性肝炎病毒除了會損傷患者的肝臟以外,還會對其重要器官及系統(tǒng)造成累及,引起相關血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的改變,其中最為明顯的即為骨髓造血功能的變化。當乙肝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并且發(fā)生造血功能抑制以及肝硬化等情況時,其機體內白細胞計數(shù)就會顯著降低[3]。究其原因,主要是乙肝病毒侵入患者體內后,會使得骨髓干細胞染色體發(fā)生異常分化及增殖,這樣一來,在制作血液標本時,溶血劑就會破壞紅細胞,從而影響白細胞計數(shù),引起假性增高。此外,對于乙肝患者,由于其骨髓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害,導致造血功能障礙,在引起溶血現(xiàn)象的基礎上,導致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因此,通過對乙肝患者展開血常規(guī)檢驗,可將其病情變化有效反映出來。但為提高臨床準確度,還需對其相關生化指標進行檢驗。本實驗結果顯示,對于觀察組乙肝患者,其PLT、WBC、中性粒細胞等血常規(guī)水平,以及TBIL、ALT、ALB等生化指標水平,與對照組健康體檢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正式了血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檢驗在病毒性肝炎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展開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可對其血細胞功能及生化水平進行充分掌握,從而為臨床診治提供科學可靠的參考數(shù)據(jù),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