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老年重癥肺炎是導致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通過機械通氣能夠緩解呼吸困難、二氧化碳潴留等。然而,近年來臨床報道顯示[1],機械通氣使用2 d、停機拔管2 d后,患者易出現(xiàn)VAP,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加強護理干預,通過強化、針對性的干預預防并控制肺炎感染發(fā)生有著重要意義。我院采用強化護理干預45例重癥肺炎并發(fā)癥VAP患者,效果確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重癥肺炎并發(fā)VAP患者,均符合重癥CAP相關診斷標準[2]。按照平行對照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68±3.35)歲。參考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9.70±3.40)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參考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入院宣教、遵醫(yī)囑執(zhí)行等。觀察組實施強化護理干預。①環(huán)境干預:所有護理人員接受無菌操作培訓,順利嚴格無菌操作意識,病房內(nèi)每日消毒,定期采集空氣做細菌培養(yǎng),消毒。②強化無菌理念:操作者需佩戴口罩,雙手清潔消毒,尤其是給予靜脈穿刺、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時,必須遵照無菌操作流程。各種管道、設備、儀器需做好清潔、消毒工作,避免感染發(fā)生。③吸痰、霧化吸入強化干預:為促進痰液排出,除采用常規(guī)加熱濕化器外,配合人工濕化干預。每日觀察患者痰液黏稠度,不同濃度生理鹽水或聯(lián)合沐舒坦稀釋液持續(xù)微量泵入。停用呼吸機后,根據(jù)其具體情況,采用1~2 mL持續(xù)微量泵入。為減少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次數(shù),降低感染風險,增加拍背排痰次數(shù)。患者左側、右側45°~60°,拍背1~2 min,刺激咳嗽排除分泌物,無法咳出者,再行吸痰處理;痰液較深者,配合纖維支氣管鏡清除。④定期細菌培養(yǎng):定期取痰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配合藥敏試驗,掌握患者致病菌、耐藥菌變化情況,合理選用敏感抗生素,每種抗生素時間控制在8 d內(nèi),避免耐藥性發(fā)生。⑤日常護理強化:加強日常營養(yǎng)護理,提供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營養(yǎng)食物,部分患者可配合腸外營養(yǎng)補給。強化口腔護理,可先用干棉球擦拭,再用生理鹽水浸泡的濕棉球擦拭,若口腔有感染、破損,則做藥敏、涂片試驗。⑥危險因素評估及強化干預:嚴格依照藥敏試驗使用抗生素,盡量減少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患者入院后綜合評估其APACHEⅡ評分、機體營養(yǎng)狀況等,制定詳細的呼吸機使用計劃,盡可能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減少操作次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x-±s)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t檢驗分析對比;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分析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1 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干預前,觀察組PaCO2、PaO2以及SpO2分別為(55.26±10.01)mm Hg、(67.89±14.40)mm Hg、(86.35±5.27)%,參考組各指標分別為(55.34±10.13)mm Hg、(67.35±14.06)mm Hg、(86.50±5.31)%,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指標分別為(72.19±11.79)mm Hg、(44.69±7.85)mm Hg、(95.63±3.02)%,參考組各指標分別為(66.68±10.57)mm Hg、(53.26±12.20)mm Hg、(92.02±3.67)%,與干預前比較,均顯著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
2.2 呼吸機使用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9.36±2.20)d、(3.26±0.74)d、(14.56±2.01)d,參考組呼吸機使用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2.05±2.63)d、(5.01±1.13)d、(18.08±3.33)d,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病死率比較:觀察組死亡4例,其余41例痊愈后出院,病死率8.89%,參考組死亡13例,其余32例痊愈后出院,病死率為28.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世衛(wèi)組織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3],肺部感染在老年人各種死亡原因中占第3位,我國流行病學研究統(tǒng)計我國50歲以上老年患者,肺炎病死率高達28.6%,且隨著年齡增加、重癥肺炎程度越嚴重,病死率越高。呼吸機為快速、有效糾正機體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方法,然而隨著機械通氣的推廣、抗生素濫用等增加,機械通氣患者發(fā)生VAP的風險增加;同時,由于VAP的發(fā)生,患者平均通氣時間延長、住院時間延長,院內(nèi)感染風險增加,治療難度增加。
近年來,臨床學者對老年重癥肺炎合并VAP的風險因素進行大量研究。劉新華等[4]研究發(fā)現(xiàn)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次數(shù)、APACHEⅡ評分、留置胃管及氣管導管時間、吸痰次數(shù)、呼吸道疾病以及既往吸煙史等與VAP之間存在較大相關性,而氣管插管天數(shù)、次數(shù)為最強因素。陳雪梅和楊寧[5]研究發(fā)現(xiàn)制酸藥物、糖皮質激素、合用多種抗生素、留置胃管等為主要因素,主張在日常操作中,醫(yī)護人員做好無菌操作流程,做好撤機計劃,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谇患把什坎怀qv菌下呼吸道異位是導致VAP的主要途徑[6],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我科室采用可沖洗式氣管導管,給予間歇性聲門下吸引,徹底清除聲門下聚集痰液,降低VAP發(fā)生感染的風險因素。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變化、呼吸機使用時間、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及預后指標證實了強化干預措施在防控老年重癥肺炎并發(fā)VAP的有效性。
總之,給予老年重癥肺炎并發(fā)VAP患者強化護理干預,能夠積極控制院內(nèi)感染,減少氣管插管時間,改善預后,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顯著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