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珠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學會閱讀不僅可以理解語文課文的意思、中心思想,還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水平。同時教育部推行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拼讀、認字、詞語等升學考試要求的內(nèi)容,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長期堅持閱讀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涵養(yǎng),擴充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概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教學;應用
一、引言
為了使國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落到實處,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一個水平,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不用在教師、家長的監(jiān)督下去被動閱讀,而是自己主動想要學習。各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根據(jù)新要求、新思想去研究、分析、探索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
當學生還在小學階段的時候,他們正處于懵懂階段,對世界也充滿好奇,一旦他們對事物感到好奇、有興趣的時候,他們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品味。所以小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的前提是讓學生主動喜歡上閱讀。但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閱讀教學僅僅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朗誦、學生朗誦、教師分析、學生聽課、學生背誦的傳統(tǒng)步驟,教師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閱讀,否則就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太少
近幾年,我國教育一直不斷地推行改革教育,各個學科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去培養(yǎng)學生。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校都還以原來的形式教育為主,都以提高學生成績,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為主,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輔,所以即使在課堂上教師依舊按照教案授課,對于學生的疑惑、問題,大都以一句話帶過。而在課外學生的時間被各種課后作業(yè)、練習、補習班占據(jù),導致學生的課堂內(nèi)外的時間稀少,從而使許多學生都沒有形成閱讀習慣,對于小學語文閱讀也僅僅是對課本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沒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三、多元化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有意義,學生不用在教師、家長的強加下去主動閱讀,落實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標,可以將多元化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學生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去閱讀,愛上閱讀,感受閱讀的魅力。所以運用多元化教學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程的時候,首先教師通過情景教學法的形式將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展示給學生,可以采用自媒體播放視頻的形式展示,也可以采用教師講述的形式將一片片荷塘的景色描述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月光下荷塘中荷花綻放的美。
2.案例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首先語文教師需要對班級上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教材內(nèi)容做實際調(diào)查研究,最后從選擇最合適的閱讀教材入手,同時選擇合適的案例來引入本次授課內(nèi)容,例如:在講授《華山的險》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自己去攀登華山的經(jīng)歷,用生動的形式講述給學生,告知學生華山的險,引起學生對華山的興趣,從而開展本次閱讀教學。
3.問題導學法
教師在授課前做教案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問題,然后開始正式授課,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前,就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完畢后回答。但教師課前設計問題時,不能隨意地拋出問題,而是需要語文教師認真分析、研究文章,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思維能力,需要選擇有意義、難度適中、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欲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收到教師提問的同時,就會主動開展閱讀,在閱讀中去尋找教師的問題,這樣促使學生去閱讀,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且教學效果良好。
4.分小組閱讀
分小組閱讀,顧名思義則是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的成員,共同閱讀,相互幫助、相互監(jiān)督,同時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在開展小組閱讀前,告知學生本次閱讀完畢后,我們將開展小組朗讀、小品等形式的比賽,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帶領(lǐng)學生自主去閱讀、分析、研究。
(二)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多元化教學法除了上述描述的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學法、分小組閱讀等教學方式之外,還有許多教學方式一起組成多元化教學法。多元化教學方式是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華山的險》一文,教師前面可以以自身攀登華山的經(jīng)歷案例開展本次教學,再以問題導學法的方式授課,授課可以要求分組討論華山的險“險在什么地方”,激發(fā)學生對文章的喜愛,討論完畢后,可以以自媒體的形式播放華山的情景,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促使學生再次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認真、仔細去研究、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多種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和諧。
參考文獻:
[1]李晶.論小學語文“文化陶冶”閱讀教學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6).
[2]朱慶華.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語文學刊,2011(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