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燕
[摘? ?要]一部勵志電影引發(fā)的教育思考,教育者要讓學生心動,從而帶來行動;教育者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育者要讓學生懷揣夢想,一路前行。
[關鍵詞]勵志電影;適合的;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 ? G63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36-0065-02
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摔跤運動員爸爸的故事,他由于生活原因無緣世界摔跤冠軍,卻引領兩個女兒克服各種困難,走上了世界摔跤冠軍的領獎臺。兩個印度的鄉(xiāng)村女孩成為世界冠軍的歷程,注定是不平凡的,其中許多情節(jié)引發(fā)了我對于教育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教育者要讓學生心動,之后才會有真正的行動
片中,“摔跤爸爸”意外中發(fā)現(xiàn)兩個女兒有摔跤的潛質(zhì),一廂情愿地開始了對她們的訓練,那時,姐妹倆是被動的、排斥的,甚至用調(diào)鬧鐘、頭發(fā)長虱子等方式萬般推脫、逃避訓練,盡管父親的權威讓姐妹倆無法不聽從,但這樣的訓練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這對姐妹在訓練期間偷偷去參加了一個好朋友的婚禮,那位即將嫁為人婦的新娘說了這樣一番話:從此她要相夫教子,一輩子和瓶瓶罐罐打交道。這番話對姐妹倆的觸動太大了,喚醒了她們改變命運的意識,她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手里正攥著這樣的機會——爸爸一直強迫她們訓練的摔跤。從此,這對姐妹主動五點起床訓練,無論在訓練中遇到什么困難都無所畏懼,最終姐妹倆一路前行,圓了自己的、父親的、國家的世界冠軍夢。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也就解決了方向和動力問題,從而解決了最根本性的問題。
教育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這一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還未真正認識。這就要求教師須從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入手,引導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水平。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對于一個人成長的意義、對于一個家庭幸福的意義乃至對于一個國家、民族發(fā)展的意義,才能讓其將平時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導,自覺自主地投入學習,從而為成長成才奠定立身之本。俗話說,心動了,才會有真正的行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試想,如果這姐妹倆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沒有從思想上進行改變,那么即使爸爸再怎么強迫她們,姐妹倆也不可能攀登上摔跤舞臺的巔峰。
二、教育者要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那才是最好的
影片中,姐姐在進入國家體育學院以前,接受的是摔跤爸爸特定的訓練計劃。爸爸結合自己以往參加的比賽中的得失,總結實戰(zhàn)經(jīng)驗,制定訓練計劃,對她們訓練的要求甚是嚴格,每天五點起來,幾年如一日。姐姐在進了國家體育學院之后,體育教練要求她忘記以前的訓練方式,完全服從于所謂的國家級訓練模式,訓練時格外注重技巧,對姐姐訓練的要求也不甚嚴格,每天七點才開始訓練,漸漸有了空閑時間,開始跟一起參訓的朋友干些與摔跤不相干的事情,她們逛街、化妝、留長發(fā),精神開始松懈,訓練也隨波逐流,最終在一次國際賽場上落敗了,姐姐反思了自己,承認了錯誤,又重新采用以前的訓練模式和強度。最終在爸爸的鼓勵和指導下,姐姐如愿以償,取得了世界冠軍,拿到了金牌。
這讓人不由想起,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結合學校實際,盲目模仿各種所謂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教師沒學到位,略知一二,便開始嘗試,但最終師生勞心勞力,課堂改革也有始無終,高效課堂始終可望而不可即。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只要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高效的。高效課堂,是個系統(tǒng)工程,包含課外功夫——備課。備課除吃透教材外,更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情況,要思考如何用更精練的語言、更生動的語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其主動思考。教師要精心上課,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適時調(diào)整教學目標,努力控制好節(jié)奏,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探究、展現(xiàn)。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可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課堂的高效。教無定法,貴要得法,所以與其不顧學校的教學實際,胡亂地模仿各種新模式,不如根據(jù)學生的自身實際,致力于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學生展示積極性的激勵,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高達成度,以此打造富有學校特色的高效課堂。
姐姐大賽前,爸爸租下了一個影院來看女兒上次比賽的錄像,用于分析女兒失利的原因,尋找女兒的弱點,以便在后面的訓練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比賽中,爸爸指導女兒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運用恰當?shù)膽?zhàn)略戰(zhàn)術,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聯(lián)系我們的教學實際,爸爸回看女兒的比賽,猶如進行考試過后的試卷分析,學生失分的地方就是他們學習薄弱點的所在。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試卷、分析學生小題得分的情況,尋找到學生知識點的缺漏之處、能力上的不足之處,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復習、專題訓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是極為有利的。同樣,比賽中,爸爸指導女兒運用恰當?shù)膽?zhàn)略戰(zhàn)術,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猶如教師考前指導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于試卷的得分期望值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答卷時間的分配、解題的先后次序、對于難題的處理等方面給予個性化指導,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減少無謂的失分,爭取最佳成績。 所以說,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教育者要讓學生懷揣夢想,才能一路前行
雖然劇中爸爸自己的冠軍夢破滅了,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熱切地把這個夢想寄予他的兒子。命運同他開了個玩笑,他沒有盼來兒子,妻子給他生的全是女兒,而女孩在摔跤界天然弱勢。所幸,一次孩子們之間的打架,讓他意外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摔跤天賦,他幾乎泯滅的冠軍夢復活了,于是開始訓練他的兩個女兒。摔跤訓練是極其艱苦的,再加上印度鄉(xiāng)村從未有過從事摔跤運動的女孩,姐妹倆面對的壓力、困難,是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因為有了冠軍夢的指引,她倆才能一路過關斬將、砥礪前行,最終摘取冠軍的皇冠。教育教學也一樣,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睂W生只有有了夢想,有了信念,才會直面命運發(fā)起的挑戰(zhàn),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對于學生來說,都希望自己能進入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但這只是短期的目標,稱不上夢想。夢想是真正有意義的奮斗目標,是讓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xiàn)的事業(yè),是“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愿景描繪。周恩來年輕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比爾·蓋茨畢生都在追逐他“把計算機做成一個完美的工具”的夢想;習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闹袊鴫?。人生的海洋寬廣而深邃,有了目標,有了夢想,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驚濤駭浪里不知所措。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正確的理想指引學生,用主流價值引導學生,著力激揚起學生的青春夢想,讓每一個學生懷揣夢想,明白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懂得珍惜時間和機會,把握住自己命運的主動權,一路前行,去攀登人生的頂峰。
一個爸爸憑著自己的訓練經(jīng)驗,憑著對摔跤運動的熱愛,憑著對冠軍夢的執(zhí)著追求,頂住種種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引領女兒登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摔跤爸爸成功的教育,固然摻雜影視作品藝術加工、夸張的成分,但其中也不乏教育的真理,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鑒學習。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