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瑛
(太原市晉陽湖管理處,山西 太原 030000)
目前城市中已經規(guī)劃并修建了多處園林,而園林中的綠化景觀不僅是一道風景線,給人們提供視覺上的享受,還有許多益處:減少噪音;吸收二氧化碳和汽車尾氣,提供新鮮空氣;樹木根系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而要構成園林,樹木移栽技術必不可少,只要足夠地重視樹木移栽技術,了解并掌握樹木移栽技術,就可以避免移栽過程中或移栽后樹木死亡的情況
不同樹木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不同,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很可能導致樹木無法成活,一般來說樹木移栽前的環(huán)境是最適合樹木生長的。如果移栽后的環(huán)境與移栽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似,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樹木成活率。
樹木正常生長時,樹根吸取的養(yǎng)分可以為樹木生長所需和枝干樹葉的消耗提供能量,達到收支平衡,一旦這個平衡被破壞,樹木很有可能枯萎死亡[1]。而樹木移栽過程中,會導致一部分樹根損壞,樹根吸取的養(yǎng)分量大大減少,無法充分提供樹木生長和枝干樹葉消耗足夠的能量,平衡被破壞,就需要人工進行干預。減除樹木上多余的枝干,只留下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減少枝干樹葉的養(yǎng)分消耗量;在移栽后的樹坑中施加肥料,并給樹木注射營養(yǎng)液,增加樹木中的養(yǎng)分。
移栽的目的不同,所需樹木種類也不同。為了裝飾、美化環(huán)境,就選擇枝葉繁茂的樹種;為了防風、防塵,就選擇樹干筆直的樹種;為了穩(wěn)固土壤,就選擇根系較深的樹種。
樹木的習性決定了樹木可以成活的環(huán)境,外來樹種很難適應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應在符合樹木習性的基礎上,根據(jù)移栽目的選擇樹種。如寒冷地區(qū),應選擇耐寒樹木,昆蟲多的地區(qū),樹種應選擇抗蟲程度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干旱或潮濕的地區(qū),應選擇相應的耐旱和耐澇樹種[2]。
通過天氣預報對比和調查一段時間內的氣溫、陽光、降水量,選擇最適合所選樹木生長的時期進行移栽。另外,要特別注意不要反季節(jié)移栽。
樹坑的挖掘工作一般在冬天完成,是為了讓樹坑中的土壤有充分的時間吸收養(yǎng)分。樹坑的大小根據(jù)樹根大小和當?shù)氐耐寥罎穸?、松散度等綜合決定。如果樹根太大,樹坑則挖大一些;土地太過松散,則坑挖深一些,以免無法固定住樹木。
基肥通常采用糞便、淤泥、草木灰等天然肥料,不使用化合肥料,化合肥料代謝困難,不利于樹根恢復。基肥量的大小取決于樹坑的大小和樹木的需求,樹坑大或對養(yǎng)分要求高的樹木可以適當多施加基肥?;什⒉恢苯优c樹根接觸,而是放在樹坑底部并在上面鋪上適量的土,以防基肥燒壞樹根。
移栽后樹木并不一定都可以成活,為保證一旦有樹木枯萎可以及時補種新的樹木,在移栽前就要準備要補種的樹,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樹木不可以直接種植,需要修剪和檢查樹根是否受損,樹根受損嚴重的樹木不能用于移栽,另外還需修剪樹木上多余的枝干樹葉,防止消耗過多養(yǎng)分。
將樹木移出原來的生長環(huán)境是移栽樹木的基礎,因此,要格外注意不要讓樹木受到不必要的損傷,以免影響后續(xù)種植效果。
起苗即是樹木帶土移栽,為了不破壞移栽樹木的地下根系,在樹木起出原來樹坑時不將土壤全部從根系上剝離,而是保留樹徑的5~10 倍大小土球。土球太小無法充分保護根系,太大表面積會干裂,易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傷。起出土球后,在土球中注射生根劑,用濕苔蘚包裹,最后用濕麻繩扎緊。另外起苗時要避開陽光過強和雨后初晴的時間,土壤太干和太濕都不利于起苗工作的進行。
這一級階段最重要的幾點:盡量縮短樹木運輸及裝卸的時間;避免在運輸及裝卸的過程中破壞土球和樹木;避免樹木受到強烈光照和雨淋,減少樹木水分蒸發(fā)和養(yǎng)分消耗[3]。(1)在使用吊車進行裝卸工作時,要在樹干上吊帶勒住的部位做好防護,防止樹皮受到損傷。(2)在運輸樹木時,樹冠朝向車尾放置,樹干與車身接觸的地方用軟墊隔開,避免樹身磨損。(3)運輸樹冠較大的樹木時,要用繩子捆綁樹冠,防止枝干折斷。(4)用防水遮光布遮蓋樹木,防止葉片被雨水打落或在陽光下干枯。
樹木的根系經過移栽后受到了損傷,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能力降低。為使樹木吸收到足夠的水分,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移栽后應立即澆透一次水,加快根系生長,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后續(xù)再根據(jù)樹木的習性和天氣情況控制土壤含水量,樹木喜濕則多澆水,樹木忌濕澇則及時排水。
樹木移栽前期,根系未完全恢復,吸收養(yǎng)分能力低,無法從根部吸收到樹木生長的足夠養(yǎng)分,則應采用根外施肥的方法。用尿素、復硝鉀等速效肥料和激素調配成溶液噴灑樹木,促進樹木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長。根系恢復健康,吸收養(yǎng)分能力正常后可進行土壤施肥。使用混合肥,并薄肥勤施,不僅不會傷害根系而且提供養(yǎng)分的效果最好。
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蟲害一般是預防為主。檢查移栽樹木,防止外來昆蟲進入移栽環(huán)境;移栽的樹木從根部開始樹干上涂石灰水,防止害蟲爬上樹干和樹冠;及時松土、修剪、澆水,保持樹木間的通風,提高樹木的預防能力。一旦發(fā)生蟲害則要第一時間使用藥物進行干預,短時間降低移栽環(huán)境內害蟲數(shù)量,防止蟲害擴大影響范圍,另外使用的藥物要經常更換,最好多種藥物輪流使用,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導致蟲災更難控制[4]。
樹木移栽2 年后才算基本成活,這2 年中樹木的保溫工作尤為重要。通常采用的保溫措施為將腐殖土、樹葉、泥炭土等材料放置在樹坑上,或在樹坑上鋪設地膜,保溫樹根處的土壤,防止低溫傷害樹木根系。樹干的保溫采用麻繩纏繞樹干,風大的地區(qū)還需要在樹木旁邊設立風障。天氣回暖后及時撤除保溫材料,使土壤盡快升溫、解凍,有利于根系生長,扎得更深。
綜上所述,樹木移栽技術是一項復雜繁瑣的技術,并且受樹木適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季節(jié)氣候、樹木自身習性、移栽目的等限制,對工作人員要求很高,不僅要準確判斷移栽需要的樹木種類、適合移栽的時機、嚴格按照移栽工序進行樹木移栽,還要養(yǎng)護移栽后的樹木,盡可能地提高移栽后樹木成活率??傊瑯淠疽圃缘墓ぷ魅藛T要不斷在實踐中鍛煉技術、總結經驗、了解各類樹木習性,才能提高樹木移栽技術,增加樹木成活率,達成園林綠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