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120-02
朗讀是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也是最有力的表現(xiàn)形式。如何將朗讀變?yōu)閷W生的個性化行為,引領語文學習走向更深遠的新意境,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講多讀,以讀代講。
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語文課,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就顯得生硬而枯燥。所以,教師要樹立“講”為“讀”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做到精講多讀,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重點處、疑難處和空白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時間來讓學生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建構自己對語言文字的分析能力。遵循三講三不講的原則。一些易于意會而難以言傳的句段,才應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感情。比如三年級課文《爬山虎的腳》中,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就是學生領會的難點。此時,需要教師的點撥。 “葉柄的反面”在哪里?“枝狀”、“蝸牛的觸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教師點撥讓學生了解之后,再來引導學生朗讀,學生很快就會明確地找到葉柄的反面,并能通過朗讀加強這種印象。此時的朗讀,就是在教師精講破疑之后的讀,也是學生在腦中構建圖像之后理解領會的讀,更能讀出文章的意蘊。
二、多元朗讀,尊重差異。
閱讀因人而異,是充滿個性化的行為,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學生學會閱讀的前提是學生自己讀,自己走進文本,了解文本。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體驗,讓每個學生在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中自由地朗讀,每次朗讀前,都給學生提出朗讀的目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可以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一年級的課文《四個太陽》中,小作者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哪個季節(jié)學生最喜歡,就最能讀出這個作者對這個季節(jié)的美好心愿的感受。此時此刻,尊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自己選擇最喜歡季節(jié)的太陽去朗讀,并談談為什么喜歡。有的學生喜歡夏天清涼的綠色太陽,他們把“到處”一詞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到處不單單指高山、田野、街道、校園,還有海灘、游泳池、小河邊,這些都應該是清涼的世界。還有的喜歡金黃的太陽,因為秋天代表著豐收,學生通過表演金黃的落葉邀請小伙伴品嘗水果的小片段,讀出了真誠的邀請和豐收的喜悅。這樣的朗讀,有差異,更有思維碰撞的火花,雖然個人的理解層面各不相同,但是每個孩子都能夠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以問促讀,讀問結(jié)合。
課前精心設計問題,讀問結(jié)合是學生能否投入地、專注地讀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讀邊想,讀讀想想,讀讀劃劃,從讀中努力找尋問題的答案,以疑促讀,以讀釋疑。比如五年級的課文《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就是要通過問題去切入全文,提出主線,抓住要點,進行朗讀。先讀諸葛亮與周瑜的交鋒,畫出人物的語言,進行默讀揣摩,思考周瑜看似平常語言背后的險惡用心,并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周瑜作為吳國兵馬大都督,不可能不知道水上交戰(zhàn)什么兵器最好,但是他卻明知故問:“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通過默讀批注,學生了解了周瑜是故意發(fā)問,設下圈套等諸葛亮上鉤,再來朗讀時,就能夠讀出背后的意味深長。再讀諸葛亮與魯肅的交往,劃出魯肅的語言,默讀分析魯肅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能通過“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讀出魯肅不相信諸葛亮?!岸际悄阕约赫业?,我怎么能幫得了你的忙?”讀出他不明白怎么做?!澳憬形襾碜鍪裁矗磕睦锶ト??”讀明白魯肅不了解干什么?!叭绻鼙鰜恚趺崔k?”讀出魯肅不知道怎么辦。接著教師發(fā)問,為什么魯肅對什么都不了解,卻能夠幫諸葛亮這么大的忙呢?從而引導學生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算準了魯肅的忠厚之心。
四、形式多變,以學定教。
多讀不是讓學生一遍一遍地機械重復課文,這樣的話,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不但收效甚微,久之,還會讓學生失去朗讀的興趣。因此,語文課上應該使用多種形式的讀,并不斷變換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輪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默讀,引讀,輕聲讀,自由讀,配樂朗讀等。在四年級的課文《去年的樹》中,正是采用這種分角色朗讀和配樂朗讀的方式,引起學生對于樹的命運的共鳴,對鳥的情感的共鳴。鳥的一次次的尋找和失望,在樂曲的旋律中被激發(fā)出來,最后鳥對著燈唱的一首歌,在學生的配樂朗讀中,更是讓人潸然淚下。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學生對歷史和人物都不太了解,所以對于朗讀的把握就要靠老師的范讀來引導。課文《一個接一個》是貼合學生的語言和心理的兒童詩,更適合孩子們分組去朗讀,體會小朋友一個接一個的想法,也讀懂了開心——失落——愉悅的心情變化。
語文教學,就要通過適合的朗讀方式讓課堂達到水到渠成,渾然天成的目的。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入情入理,課堂也會充滿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