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導(dǎo)語】
在有著中世紀歐羅巴風情的廣袤森林里,主人公少女羅妮婭是生活在位于那片林子的巨大古城中的山賊馬堤斯的獨生女。本書不僅描述了羅妮婭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同時還關(guān)乎孩子們對未知事物的憧憬,以及綠林家族之間的恩怨。本期“悅讀樂園”欄目,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綠林女兒》這本書吧!
【內(nèi)容梗概】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女孩羅妮婭和男孩畢爾克,他們分別屬于兩個世代為仇的綠林家庭。羅妮婭性格中充滿野性,同時又不乏愛心,對父輩的搶劫行為越來越反感。畢爾克也是如此,他向往平靜快樂的生活。共同的愿望使他們背叛了自己的父母,來到森林,過起了魯濱孫式的生活。
【作者簡介】
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共為孩子們寫了87部文學作品。童話代表作還有《小飛人卡爾松》《米歐,我的米歐》《獅心兄弟》《綠林女兒》《淘氣包埃米爾》《長襪子皮皮》等。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約80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發(fā)行,不少作品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1957年獲瑞典“高級文學標準作家”國家獎,1958年獲“安徒生金質(zhì)獎?wù)隆保?971年獲瑞典文學院“金質(zhì)大獎?wù)隆薄6嗄暌詠?,林格倫的主要作品陸續(xù)被譯成了中文,成為無數(shù)孩子心目中的寶書,成了無數(shù)成年人難忘的閱讀記憶。
精彩品讀
【選段一】
她把松球扔進水里,當發(fā)現(xiàn)只要用腳拍打湖水就能使這些松球上下跳動震蕩的時候,她笑起來了。她從來沒有玩過這樣有趣的游戲。當她用腳拍打湖水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的腳既舒服又自由。當她爬石頭、爬樹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腳更舒服。湖周圍有很多長著苔蘚的大石頭和云杉可以爬。羅妮婭爬呀爬呀,一直爬到太陽在林海后邊落下。她躺在那里看著那些樹,對著它們淡淡一笑,然后就睡著了。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寫了羅妮婭自由自在的成長過程。作者在這段文字描寫中,用“扔”“拍打”“爬”等動詞,展現(xiàn)了羅妮婭無憂無慮的生活和向往自由的情感。這段運用動作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為故事以后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選段二】
這時,馬堤斯和他的綠林弟兄也回來了,羅妮婭和他們一起圍坐在火爐前,唱著綠林歌曲,但是關(guān)于他們的具體活動她卻不知道。她看到他們晚上騎著馬回來,馬背上馱著東西,口袋里、皮袋里、箱子里和柜子里都裝滿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沒有人告訴她,這些東西是從哪里來的。她也沒有想過,就像她沒有想過雨是從什么地方來的一樣。
【賞析】
本段文字,作者從羅妮婭的視角描寫了綠林弟兄們打劫回來的場面。羅妮婭見過這些場面,但因為當時年齡小,不會去思考這些行為的對與錯。正如文中所說:“就像她沒有想過雨是從什么地方來的一樣?!边@也襯托出羅妮婭的天真。
【選段三】
她愛森林中的一切——騎馬時經(jīng)過的各種樹木、溪流、湖泊,覆蓋著苔蘚的山坡,長滿野草莓的林間草地,果實累累的藍莓叢,遍地的鮮花,各種動物和飛鳥。人為什么還要悲傷呢?為什么每年還要有冬季呢?
“你在想什么,我的好妹妹?”畢爾克問。
“我在想……這塊大石頭底下住著夜魅,”羅妮婭說,“去年春天我看見它們在這兒跳舞。我喜歡夜魅和小人熊,不過你知道,我不喜歡灰矮人和人面鷹身女妖。”
【賞析】
這是羅妮婭在森林里騎馬時看到的景象。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通過細致的景物描寫,展現(xiàn)了羅妮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段環(huán)境描寫后的兩句問話,刻畫出羅妮婭思考的內(nèi)容,突出了她在成長過程中對生活的理解與困惑。后兩段寫了羅妮婭與畢爾克的對話,從對話中可以看出羅妮婭是個明辨是非、愛憎分明的女孩。
【精彩書評】
我看過很多著名作家的書,可林格倫寫的《綠林女兒》給我的感觸最為深刻,就如水一般的雙手滋潤了我幼小的心靈。
——網(wǎng)友 ?晶瑩剔透
我剛讀完《綠林女兒》,這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時刻蕩漾在我的心頭,我把這些“珍珠”一顆一顆地串起來,串成了一條“項鏈”。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羅妮婭,羅妮婭堅強、勇敢,經(jīng)常急中生智,解救大家。
——網(wǎng)友 ?煙 雨
羅妮婭和畢爾克的勇敢、耐心以及面對挑戰(zhàn)時的不放棄,是我們在成長中需要學習的。
——網(wǎng)友 ?皮里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