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虎
(仲陀醫(yī)生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廣東 中山 528400)
隨著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呈現(xiàn)逐年增高的趨勢?,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發(fā)生與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等系統(tǒng)的功能異常有關;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或終生服藥以控制血糖位于正常范圍。本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中藥制劑復方蛇蓮合劑對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臨床癥狀具有明顯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10例,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52例,女53例,年齡55.8±10.8周歲,病程2.0±1.2年;觀察組患者男57例,女48例,年齡58.6±10.4周歲,病程2.2±1.3年。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的分布上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結果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西藥治療,藥物包括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胰島素增敏劑以及α-糖苷酶抑制劑,按照原有醫(yī)生處方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復方蛇蓮合劑進行治療,其主要藥物包括:白味蓮,三顆針,丹參,黃芪,山藥,葛根,巴戟天,仙鶴草,苦參等。治療過程中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中醫(yī)辨證類型隨癥加減。兩組患者在治療8周后比較療效。
兩組患者于治療開始前1 d以及治療結束后1 d測定空腹血糖水平、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含量等指標。療效評價按照以下標準進行:顯著有效:患者口干、多飲、尿頻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血糖水平明顯減低并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患者口干、多飲、尿頻等癥狀得到改善、血糖水平明顯減低但未恢復正常水平;無效:患者血糖水平未得到降低,甚至出現(xiàn)增高,同時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
所有資料使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收集和整理,并使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分析差異的顯著性,計量資料使用平均值±標準偏差的形式表示,并使用studentt檢驗分析差異的顯著性。P<0.05認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結果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均明顯降低,且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說明西藥以及中藥治療對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具有明顯作用。同時,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我們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434,P<0.001);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餐后兩小時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74,P<0.001);提示中藥治療對于控住患者血糖的作用由于西藥治療。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結果表明藥物治療后,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減低。另外,接受復方蛇蓮合劑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15,P=0.0002)。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火相對不足引起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由于人體細胞對糖類的攝取和利用降低,患者體內的血糖處于較高水平。糖尿病不僅導致體內細胞和組織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障礙,長期的高糖刺激還可以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并累及腎臟、心腦血管等主要臟器。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包括遺傳、環(huán)境改變、內分泌系統(tǒng)以及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等,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降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及抑制糖類吸收等。雖然西藥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長時間應用可能造成患者對藥物敏感性下降,必須加大劑量等問題。同時,對于患者免疫系統(tǒng)以及慢性炎癥的控制療效不佳,因而其療效存在一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