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的教學方法,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通過積累教學經(jīng)驗,讓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變得輕松、愉快。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輕松學習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嚴謹求實、鍥而不舍、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讓數(shù)學教師頭疼的不是新授課的設計和講解,而是課后習題和單元試卷的評析。教師講得多,學生不喜歡聽;教師講得少,擔心學生不會。有時候教師在上面有理有據(jù)、有聲有色的講解,學生在下邊我行我素,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教學方法,僅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一、課前準備
在學生剛升入初中時,筆者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筆者深入考查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將學生固定好座位。
每次由科代表設計好抽簽活動,每小組派代表參與抽簽。學生都喜歡去抽簽,其實抽到什么號都差不多,但是他們都非常興奮,感覺自己是在為小組做貢獻。筆者把班級學生按照座位和人數(shù)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8~12人,并設有組長和副組長。抽到1號的小組就做題號被4除余1的題,以此類推,抽到4號的小組就做題號被4整除的題。抽簽的時間也要恰到好處,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天布置作業(yè),筆者批改完成后發(fā)給學生,此時抽簽能給學生討論問題留下一定的時間。
組長拿到題后,由組長把題按照難易程度分配給組員。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他們非常清楚哪名組員適合做哪道題,因此組長的設定最好是由能力強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擔任。筆者規(guī)定全員參加,一名學生不能講多道題,這樣每名學生就都有任務了,差別在于難易程度的不同。當學生遇到不會解答的問題時,可以向教師“取經(jīng)”,也可以去其他小組“取經(jīng)”。
在學生講解習題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筆者一般情況下都是提前通知學生在課堂什么時間講解習題,讓學生提前在黑板上簡單板書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當黑板不夠用時,學生可以利用班級的輔助黑板。其實,學生都很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只要適當進行引導就好。
二、習題講解
課前做好這些事情以后,就到了重點環(huán)節(jié)——習題講解。此時,一方面,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透過表情看他們聽懂了沒有;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控制好學生的講解速度,適當提問補充。有的學生不敢講,膽怯,筆者就加以鼓勵;有的學生講解思維和語速太快,筆者就多設計幾個問題,控制講解速度;還有的學生講解思路不清晰,此時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先讓同組的學生進行補充,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學生補充講解,當然這些都與小組打分獎勵有關。
此種教學模式一定要從七年級開始,要是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沒有這么高漲了。教師對每名學生都要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都愿意到前面講題,捕捉他們的微小閃光點,如聲音洪亮、思路清晰、語速適中、站位恰當、板書工整,等等。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就能讓學生高興很久,暗下決心下次還要講的更好;對于表現(xiàn)差一點的學生,教師也不能批評、挖苦,可以適當鼓勵,提出合理性建議。
在習題講解中,不乏有的學生只為了自己的那道題不專心聽講。針對此種情況,筆者會隨時抽查學生講解第二遍,并根據(jù)情況酌情加、減分,這樣學生都會去好好聽其他學生講解。在習題課中,還有一個糾錯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最喜歡的加分環(huán)節(jié)。為了給自己小組加分,學生都會豎起耳朵好好聽,課前也會認真做題。針對教師批改的錯題也會主動問、主動改。除此之外,此種教學模式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小組成員團隊協(xié)作,互幫互助,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
在習題講解過程中,也有面對臨時應戰(zhàn)的時候,筆者就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分題和布置。學生也不會感到突兀,各種能力提升的都很快,不害怕站在講臺上,語言組織能力也越來越好,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團隊合作能力也提升了。
以上就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點滴教學心得,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蔣興華.淺談怎樣上好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J].新課程學習(下),2012(4).
[2]宋海紅.上好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的策略[J].西藏教育,2011(10).
[3]陳昕.上好初中數(shù)學習題課的幾點體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