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fā)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該疾病會導致患者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受累,從而產(chǎn)生肺動脈高壓(PAH)。而肺動脈高壓(PAH)是一種具有較高致殘率和病死率的疾病,其可導致患者右心力衰竭,既屬于綜合征,也屬于并發(fā)癥。對于SLE合并PAH治療手段較少,臨床常通過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來改善患者的癥狀,延長其生命,但無法徹底治愈該疾病[1]。有研究指出,西地那非等擴張血管藥物有助于改善SLE合并PAH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血流動力學,提高其活動能力[2]。本研究就西地那非、環(huán)磷酰胺、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治療SLE合并PAH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86例SLE合并PA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靜息狀態(tài)時肺動脈收縮壓(PASP)在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符合PAH臨床判斷標準[3];②符合SLE臨床判斷標準[4];③患者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虎谀[瘤疾?。虎鄯伍g質病和呼吸系統(tǒng)感染。本研究已獲得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86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5例,女38例,年齡18~53歲,平均(38.24±9.7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例,女39例,年齡18~54歲,平均(38.31±9.7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將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Baxter Oncology GmbH,德國生產(chǎn),批號:TF172A)500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1次/周,用藥6個周后將藥物劑量減至250 mg/m2;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比利時輝瑞生產(chǎn),批號:W21429)0.5~1.0 mg/k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持續(xù)治療1個月后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逐漸減少劑量,用藥6個月后,將藥物劑量減至每天10 m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西地那非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T80152),25 mg/次,1次/d,用藥時間不短于24周。治療期間,對于發(fā)生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等患者,則采取對癥治療;若發(fā)生感染,則采取抗生素進行治療。定期對患者的肝腎功能、尿和血常規(guī)進行檢測,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24周的治療,在治療12周后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評價 依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7]評定療效。有效:治療后,患者PASP≤30 mmHg(1 mmHg=0.133 kPa),或降低幅度在 20%以上,且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情活動度(SLEDAI)評分減分率為50%~70%;無效:治療后,患者的 PASP降低幅度在 20%以下,且SLEDAI評分減分率在50%以下;惡化:治療后,患者的PASP、SLEDAI評分顯著升高。
1.3.2 心功能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6 min步行距離(6MWDs)、PASP、SLEDAI評分。其中,NYHA分級包括Ⅳ、Ⅲ、Ⅱ、Ⅰ級 4個等級,對應心功能依次增強;PASP采用德國西門子GE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測;SLE病情活動度與 SLEDAI評分成正比。
1.3.3 安全性 統(tǒng)計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嘔吐、惡心、頭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借助 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采用±s、%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并各自通過t、χ2實施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 6MWDs、PASP、SLEDAI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6MWDs、PASP、SLEDA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6MWDs、PASP、SLEDAI評分均顯著改善,觀察組的6MWDs顯著大于對照組,PASP、SLEDAI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 NYHA 分級比較 治療前,兩組NYHA分級Ⅰ、Ⅱ、Ⅲ、Ⅳ級患者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NYHA分級Ⅰ、Ⅱ患者比例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NYHA分級Ⅲ、Ⅳ級患者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目前,SLE的病因尚不明確,大量研究指出,其與環(huán)境因素、免疫異常、感染、內分泌、遺傳因素有關[8-9]。在外來抗原刺激下,人體內B細胞通過交叉反應與與模擬外來抗原的自身抗原結合以及交叉反應,并將抗原遞呈給T細胞,使之活化,在T細胞活化刺激下B細胞分泌自身抗體,進而導致組織受損。陳怡[10]的研究表明,SLE病情活動會造成一系列血管異常和炎癥反應,從而加重PAH。SLE合并PAH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肺動脈血栓形成、各級肺動脈壁上出現(xiàn)免疫復合物沉積,導致血管受損和痙攣有關。大部分SLE合并PAH患者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并不典型,未及時接受治療,可導致病情逐步發(fā)展至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因此臨床需積極進行治療以改善其預后[1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MWDs、PASP、SLEDAI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MWDs、PASP、SLEDAI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6MWDs(m) PASP(mmHg) SLEDAI評分(分)對照組 43 264.18±76.53 350.07±51.21 75.36±10.05 58.07±6.54 9.67±4.73 4.58±1.41觀察組 43 262.74±77.29 412.16±47.35 76.84±10.64 47.15±7.39 9.51±4.65 2.63±1.25 t值 0.04 2.33 0.28 3.17 0.06 2.6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YHA分級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是臨床治療SLE合并PAH的常用方案。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為治療SLE合并PAH的基礎藥物,但治療療程較長。同時,糖皮質激素對于細胞免疫影響較大,可抑制細胞免疫諸多階段,大劑量使用會明顯抑制體液免疫,減少抗體生成;超大劑量使用時則會發(fā)生溶解作用。環(huán)磷酰胺為作用于細胞 S期的特異性的烷化劑,可抑制DNA合成,并且能有效抑制B細胞增殖、抗體生成[12]。西地那非能夠使一氧化氮調節(jié)肺血管的第二信使——環(huán)磷酸鳥苷降解減少,抑制磷酸二酯酶-5,進而促進平滑肌舒張和肺血管擴張。西地那非可對正常成年人的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縮產(chǎn)生阻斷,降低PAH患者平均肺動脈壓力,將其與環(huán)磷酰胺和糖皮質激素結合使用,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病情[13]。
王治國等[14]對46例SLE合并PAH患者實施環(huán)磷酰胺、西地那非及糖皮質激素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與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有效率接近,表明在 SLE合并PAH治療中能獲得良好的近期療效,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復。臨床上,將西地那非、環(huán)磷酰胺、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用于SLE合并PAH患者中能發(fā)揮不同藥物治療優(yōu)勢,并且三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減少單一藥物的使用劑量,有助于提高患者耐受和依從性。同時,三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并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藥物安全性較高。王治國等[15]在SLE合并PAH的治療中應用糖皮質激素、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西地那非,對于不同程度肺動脈壓力患者,其6MWDs、PASP、SLEDAI、心功能均有明顯改善效果。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的 6MWDs、PASP、SLEDAI、心功能均顯著更優(yōu),表明3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在SLE合并PAH患者的預后方面,心功能和6MWDs是兩項關鍵影響因素,其得到良好改善,能夠使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惡化時間延長,有利于其生命質量的提升。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待后續(xù)延長隨訪時間,并增加樣本量,以豐富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在SLE合并PAH的治療上,西地那非、環(huán)磷酰胺、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應用效果良好,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