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鋒 孟亞平 崔小鵬
胃腸道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就是直腸癌,其中以中低位直腸癌較為常見[1]。近些年來,輔助化療、放療應用于局部進展期患者治療直腸癌效果顯著[2]。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以及器械的改進,絕大部分的低位直腸癌患者得到了有效的保肛治療。新型的輔助治療方式具有使腫瘤降期、縮小或是消退的作用[3],因此對于降低復發(fā)率、提升整體保肛率以及切除率具有促進作用[4]。但是吻合口瘺的出現(xiàn)也得到了臨床醫(yī)生的重視[5]。本研究對15例研究組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預防性回腸造口,評價在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輔助治療中采用預防性回腸造口是否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等,現(xiàn)將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做如下報導。
選取2015年9月—2018年3月我院及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30例低位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35~88歲,平均年齡(57.3±3.2)歲,腫瘤分期:9例III期患者,6例II期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35~87歲,平均年齡(56.3±3.4)歲,腫瘤分期:7例III期患者,8例II期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腸道處理 對照組患者術前需完成病理以及腸鏡檢查,并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結合,明確患者臨床分期,控制腫瘤與肛緣距離不超過8 cm。患者術前放療40~46 Gy,控制中等劑量,劑量控制為2 Gy/d,5 d/周,放療須在4~5周內完成,開始放療后,進行口服卡培他濱(國藥準字:H20073024,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0.5 g×12片)治療,劑量控制為1 250 mg/(m2·d),口服2次,在放療完成之前需連續(xù)用藥。于放療結束后6周進行血象復查,一切指標正常后進行低位前切除術,手術操作全程遵循全直腸系膜切除(TME)原則,使直腸游離至肛提肌這一平面,檢查患者直腸是否有腫物殘留,使用1%的皮維碘液經(jīng)肛門處進行下段直腸沖洗,采用切割閉合器(強生愛惜龍)分次或一次性將腸管切斷,吻合時視患者實際情況采用強生29~33號吻合器,必要時在腔鏡下使用4-0可吸收線進行縫合加強,術后置引流管進行引流,同時放置肛管進行減壓。
1.2.2 研究組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預防性回腸造口,選取患者與回盲部相距15~20 cm的部位,于患者右下腹進行雙腔造口,并于手術結束后3~6個月適當進行造口回納。
研究采用改良徐忠法對患者肛門功能進行評分,該量表包括患者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感覺功能、控制能力以及便意五個維度,各個維度滿分為10分,9~10分可判定為優(yōu);7~8分可判定為良;5~6分可判定為一般;低于4分,可判定為差。有效率=(優(yōu)+良+一般)/總例數(shù)×100%[6]。
治療后兩組患者肛門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組肛門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χ2=4.33,P=0.037 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我國70%~75%的直腸癌主要發(fā)病部位是在腹膜反折及其以下的部位[7],即常說的低位直腸癌。能否順利保住患者肛門,和是否良好預防出現(xiàn)局部不良反應,一直是低位直腸癌進行治療時的一個難點[8]。伴隨著TMD和吻合器技術逐漸成熟,近些年來,有相關研究提出,預防性回腸造口這一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9]。同時,也有臨床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部分未采取新型輔助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在沒有進行預防性回腸造口治療的前提下,通過良好的吻合技術、準確的術前評估和腔鏡操作,包括術后對患者進行腔管減壓等方式均能夠對吻合瘺口的出現(xiàn)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10]。
近些年來,結腸癌??漆t(yī)師們逐漸認同了新型的輔助放化療技術,但是采用放化療治療對患者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傷害,主要體現(xiàn)在盆腔相關臟器發(fā)生一系列組織學改變,并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等[11-12]。這也是外科醫(yī)師對新型放化療技術治療低位直腸癌存在的憂慮。研究數(shù)據(jù)指出,未實行預防性回腸造口的患者具有高達18.5%的吻合口瘺發(fā)生率,因此研究建議,對于采用輔助放化療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來說,進行預防性回腸造口應被列為常規(guī)操作步驟之一。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肛門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組肛門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χ2=4.33,P=0.0375),提示預防性回腸造口技術可有效恢復患者肛門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這與相關研究的數(shù)據(jù)是一致的[13-14]。
綜上所述,預防性回腸造口治療低位直腸癌效果良好,能有效促進患者肛門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減少吻合口瘺出現(xiàn)的可能,縮短患者住院天數(shù),在不斷加以完善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可作為一種輔助性手術進行臨床應用。
表1 兩組患者肛門功能對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