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如今,維生素B1缺乏癥屢見不鮮,尤其是常見的腳氣病、神經性皮炎等等。那么,維生素B1缺乏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抗神經炎素、“抗腳氣病素”、“大腦維生素”或“精神性維生素”。其許多理化性質類似于其大家庭中的“堂弟”維生素B2。在堿性溶液中容易分解、變質;也不耐受光和熱,并易受日光和紫外線破壞。
維生素B1在人體能量代謝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參與“糖代謝和能量轉化”中的多種化學反應;對腦神經的傳遞有重要作用,能保持神經傳導、心血管、消化等系統和皮膚的正常功能,并對神經組織和精神狀態(tài)有良好的影響,故稱為“精神性維生素”,有保護皮膚、維持神經正常活動等作用,缺少它會得腳氣病、神經性皮炎等。
維生素B1還能抑制膽堿酯酶對乙酰膽堿的水解作用,故缺乏維生素B1時乙酰膽堿(神經遞質)會大量破壞,從而使神經傳導障礙,尤其影響支配胃腸道、多種腺體和大腦神經等處的神經傳導,造成胃腸蠕動緩慢、腹脹、消化腺分泌減少、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障礙。
維生素B1缺乏時,可引起多發(fā)性神經炎癥,特別是腳氣病。表現為周圍神經末梢有發(fā)炎和退化現象,心臟擴大、循環(huán)失調,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腫等癥狀,有的表現為全身倦怠,肢端知覺異常,心悸,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
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種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麥麩,糧谷類、豆類,酵母、瘦肉等,蛋黃、牛奶和動物內臟中,及某些果蔬,如番茄、橘子、香蕉、葡萄和梨等,白菜、芹菜和萵筍等,及多種硬殼果肉中。此外中藥防風、車前子也富含維生素B1。故腳氣病多發(fā)生在以白米面為主食的地區(qū)。維生素B1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且價廉物美,必要時可行藥補。
生物中只有反芻動物(如牛)的腸道中能產生維生素B1,而人類全靠飲食提供,如體內短時期缺乏,即可能致病。維生素B1性質不穩(wěn)定,應置于遮光、涼處保存,不宜久貯。
維生素B1易溶于水,多余部分不能貯藏于體內,必須每天補充。成人每天需攝入2~5毫克。
維生素B1與其他B族的維生素類之間有良好的“協同作用”—即同時攝取全部B族的維生素類(包括葉酸和煙酸等),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維生素B1肌肉注射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有限。
飲酒、抽煙和大量飲茶、喝咖啡等會降低腸道對維生素B1的吸收;體內葉酸(維生素B11)缺乏可導致其吸收障礙。
維生素B1參與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謝,為人體提供能量;系新陳代謝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改善精神狀況;維持神經組織、肌肉、心臟活動的正常;減輕暈車、暈機、暈船的發(fā)生和癥狀;防治鉛積蓄中毒;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治療失眠癥;預防過度疲勞;解酒功能;退燒后的康復;治療消化不良癥和厭食癥;防治孕婦早吐和劇烈嘔吐。促進生長發(fā)育。大劑量的維生素B1(每日100~1000毫克)可用來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的疑難癥,如腰痛、坐骨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癱)、三叉神經痛和視神經炎等疼痛性疾病。
懷孕和哺乳者,生長發(fā)育旺期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多種病人(如肝損害病人、長期透析的腎病者、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者,及長期慢性發(fā)熱病人,甲亢、燒傷、血液透析、長期慢性感染、及接受手術等)、重體力勞動、吸收不良綜合征伴肝膽系統疾病 (肝功能損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 、多種小腸疾病 (如乳糜瀉、頑固性腸炎、持續(xù)腹瀉和回腸切除等);有不良嗜好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如熬夜、恐懼等)和精神打擊者,都應增加必要用量。需要時最好在醫(yī)師或藥劑師指導下補充。
維生素B1參與糖類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謝(再分解成為水及二氧化碳)及熱量轉化。故體內缺乏維生素B1,糖代謝無法分解到最后階段,而在體內留下乳酸、丙酮酸及嘧啶酸等酸性物質—此時人體即“酸性體質”,使人疲累,出現手腳麻木、皮膚浮腫,甚至影響神經系統和大腦神經的多種功能,如周圍神經炎,伴有肢端感覺障礙,包括局部區(qū)域感覺過敏或感覺麻木等,表現為焦慮、憂郁,失眠或記憶力減退,健忘、懶散及消沉,特別容易不安、騷動和易怒,易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
缺乏維生素B1的表現可分為神經系統反應(干性腳氣?。?,心血管系統反應(濕性腳氣病),韋尼克氏腦病及多神經炎性精神病等。
特別告誡:補充維生素B1注意別超量,如每天服用超過2克,或過量肌注,偶爾會出現發(fā)抖、皰疹、浮腫、神經質和心跳增快及過敏反應等副作用—藥理學上稱為“敏化反應”,需要警惕!
用藥中要防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1. 正常的藥補劑量對腎功能正常者無毒性。因病確需大劑量用藥者,應用肌肉注射;忌用靜脈注射,以免過敏性休克。
2. 大劑量用維生素B1時,可干擾測定血清茶堿濃度,測定尿酸、尿膽原濃度可呈“假性”增高。
3. 鑒于維生素B1在堿性溶液中容易分解失效,故忌與堿性藥物,如苯巴比妥鈉、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制酸劑(如氧化鎂等)合用,否則易引起藥效下降。
4. 含鞣質類的中藥(如中成藥四季青片、虎杖浸膏片、紫金粉、舒痔丸、復方千日紅片、感冒片、七厘散和腸風槐角丸等)與維生素B1合用后,可在體內產生牢固性的“螯合作用”而使維生素B1失效。故長期服用含鞣質類中藥,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
5. 用藥期間忌飲酒。忌與含有酒精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等)合用,因酒精可損傷胃腸道黏膜,妨礙胃腸黏膜運轉機能,減少維生素B1的吸收利用;且酒精代謝轉化過程中要消耗過多的維生素B1,而致維生素B1的缺乏。
6. 胃腸道疾病者常用胃酸抑制劑(如胃舒平或氫氧化鋁等),應與維生素B1合理間隔3小時以上,因為胃酸抑制劑的堿性會使維生素B1失效。
7. 藥物合用:B族的維生素之間有良好的“協同作用”—即一次攝取全部B族的維生素(包括葉酸和煙酸等),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如維生素B1、B2、B6等攝取比率不均,藥效會明顯下降。
維生素B1是一種廉價、且可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出于不同的目的,市場上很多食物都任意添加它,美其名曰“加強營養(yǎng)成分”,醫(yī)藥專家認為并不可取。許多人常年單獨服用維生素B1片劑,自以為補充了維生素B1。殊不知:維生素B群的作用是相輔相成,作用互補的,單獨攝取任何一種或其中之數種,只會增加其他種未補充維生素的缺乏量—使攝取不足的部分因“相對缺乏”而造成身體異常,嚴重者反而致病。
筆者特別提醒,維生素B1怎樣服用,如何服用效果更佳?最好請教醫(yī)生或藥劑師,不要自以為是,自行服用。
編輯/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