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翔
摘要: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基礎的科目,教師可以指導班內的學生逐步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質,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性和習慣,甚至對每一個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以及學習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受到諸多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一些小學品德的教師只依靠課本進行教學,依然是以教材內容的講授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得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夠好。老師應當改變之前的教學形式,根據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具體要求,重點開展小學生的品德情感教學,逐步達到這一學科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程;道德情感
當下不少小學采用的教學理念依然是重理論講解,輕道德情感實踐,很多時候對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的規(guī)范不到位,學校的德育教學缺少具體的實踐性方案。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色,其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與情操??迫谓處熜枰私膺@一學科特性,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情感教學,進而提升品德教育的質量。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開展情感實踐的重要性
情感實踐的教學能夠促使小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品德與素質,為了保障這一學科的教學貼近社會生活,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需要重視對學生開展品德與情感的教育。從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上來看,進行情感的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學習教學知識的時候更有熱情,幫助學生修正學習時的態(tài)度,還可以促使小學生一步步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從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方面來看,開展情感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培育學生在學習時候的自主性能力,規(guī)范學生在各方面的行為。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開展情感實踐的現狀
1.科任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少情感方面的體會
導致情感教學難以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師的課堂模式單一無趣,將教材內容的講授作為課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對于知識的延伸以及情感的實踐不夠重視,在課堂上學生缺少情感方面的體會,對于教師傳授的內容也難以真正吸收學習。這種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灌輸諸多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小學生只能夠學到表面化的知識,卻不可以將良好的品德與情操內化于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2.老師與小學生之間缺少情感方面的對話
從教學理念這方面來看,因為部分品德的授課老師受到陳舊教學理念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進而使得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過多的距離感,對科任教師的教學不夠認可,最終就導致了道德教學未能達到的較好效果。從學校方面來看,一些小學在德育教學方面缺少必要的教師團隊,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老師多是有班主任或是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的,而且學校在課程設計的時候縮減了這一學科的教學時間,教師沒有足夠的實踐進行情感的實踐式教學,也就難以與學生建立固定的對話。
3.情感的教學的培育方向不清晰
從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育的情況來看,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沒有清晰、明確道德培養(yǎng)的方向和目的。學校在德育方面的尚未設計情感實踐的教學體系,對于一個培養(yǎng)學生那些方面的品質與道德不夠明確。這樣的情況也使得教師在品德與社會的課堂上忽視對學生情感才教育。
三、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開展情感實踐的方法
1.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增加小學生的情感體會
因為小學生正處在一生當中的起步時期,他們的心理普遍不夠成熟理性成,加上小學生對于不熟悉的事物有著濃重的探究興趣。所有品德的科任教師應該融入這樣的特點,通過設計具體的教學情景,增加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小學生心里的情感,感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緒。
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互聯網的便利以及多媒體的技術,將教材中的內容用更加具體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對知識有著直觀的認識。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故事情景,比如將課本內容設置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進行表演,或者是設計一些相聲小品等形式來展現。通過這種情境展現法,讓課本中的理論變得更具體更有趣,最終實現情感的實踐教學效果。
再比如,教師在講授《讓心靈比天空更博大》這單元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發(fā)現他人的長處,可以編寫一個《我來夸夸你》的相聲,讓學生在歡樂的課堂環(huán)境中感受互相夸贊的快樂,讓學生明白應該如何培養(yǎng)博大的情懷。
2.綜合各個科目的情感教學資源,融合到情感實踐中
情感的教學不僅需要利用本學科的教學資源,還可以綜合小學的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情感的教學,實現更加有效的教學結果。因此,教師可以在其他學科中尋找情感教育的資源,以豐富本科的課堂教學內容。
例如, 品德與社會是關于人文類的科目,語文也是具有人文性質的科目。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語文教材里的傳達愛國情懷的課文,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等,用課文來進行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在課文的影響之下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結語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品德與社會的學科特點就注定其需要兼顧知識教學與情感實踐,科任老師需要更加注意小學生的學習現狀與小學生的心理特性,立足于小學的教材內容,使用適當合理的情感教學方法,指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理解真正的道德取向,豐富并提升每個小學生的品質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鄭亞男. 小學 《品德與社會》 課程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 [J]. 學理論,2013, ( 11) :277 - 278.
[2] 盧成福.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芻議 [J]. 華夏教師,2015,( 02) : 86 - 87.
[3] 朱麗.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 [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 06) : 101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