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練
摘要: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學習體驗,更加關注學生的感受,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主體,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美術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及美術課堂有效性提升。本文就以高中美術學科為例,對體驗式教學在其中的開展進行幾方面研究。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體驗式策略
引言
體驗式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在高中美術教學課堂,其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參與到美術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下得到良好放松,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過程,教師要積極研究相關策略,從而才能保證教學效率。
一、體驗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一種互動教學方式,重在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整個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是雙向傳送的,同時,師生情感交流也有所增加。教師尊重學生,以學生個體差異為依據(jù)開展教學,師生關系建立平等、公平的基礎上,教師傾聽學生意見、接納學生感受,包容學生缺點,也會分享學生所獲得的喜悅。體驗式教學中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的溫暖,進而建立更加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主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奮發(fā)進取。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會提升美術教學實效,強化美術課堂互動,促進美術教學信息交流,下面具體以實例說明體驗式教學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比如:在“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節(jié),對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進行鑒賞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口頭講述的方式教學,學生難以真正體會到美術作品中的美學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但是引入體驗式教學,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首先播放歷史紀錄片視頻:納粹德國瘋狂轟炸西班牙小鎮(zhèn)格爾尼卡,所處可見殘垣斷壁,硝煙四起,尸橫滿地......影片一播放,整個教室都好像被籠罩上了一層濃郁、壓抑、蒼白的戰(zhàn)爭氣氛,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身臨其境。此時,教師提問,如果你們是一名畫家,讓你們使用自己的畫筆作為武器,去控訴法西斯的暴行,你們會選擇使用什么顏色作為作品主基調?此時,學生會陷入激烈的討論之中,有的學生說鮮血般的紅色,有的學生說選擇黑白色更加可以體現(xiàn)戰(zhàn)爭下人們的無助和絕望......最后教師總結: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主要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對侵略者的卑劣罪行與法西斯暴行進行了控訴,畫作以黑白灰三色繪成,每個人物都給人以痛不欲生、陰郁、恐怖之感,學生觀賞后悔受到深深的震撼。作品以二維視角對物體進行詮釋,人物從多個角度觀察,并將物體分解為幾何形體有實現(xiàn)主觀重組,最終構成畫面,以達到物體形態(tài)的變化。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畫作的內涵,并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的精神。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高中美術課堂更加生動、活躍,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自然和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學習效果自然會更高,所以說高中美術課堂積極引入體驗式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水平得以提升的有效舉措。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實施
在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基礎上,對高中美術體驗式教學實施策略進行幾點分析:
1結合生活,強化體驗
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因此高中美術教學內容必然會于生活有相同之處,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術教學素材,并能夠將其與美術教學內容合理整合,在教學中借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人物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楚王問鼎──商周青銅器藝術》教學時,教師首先鋪墊青銅器的基本知識: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都是源于不同時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發(fā)展階段,青銅器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此時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列舉出:商代具有尊神重鬼的社會風尚,西周推崇禮樂制度,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禮崩樂壞的巨大社會變革等。此時,教師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回想在生活中、電視上、網(wǎng)絡上自己曾經(jīng)看到過的青銅器,說說它們的朝代、特點,此時學生會紛紛舉手回答,但是畢竟學生了解有限,為了能夠全面展示青銅器種類、樣式,教師再以影像資料作為輔助,進一步提升學生體驗,幫助學生對不同歷史時期的青銅器以及青銅器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2挖掘教材,拓展體驗
任何學科教學的根本都是教材,因此在高中美術體驗式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結合這些素材開展美術體驗。情感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沒有情感的作品是不完整的,體驗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重視情感體驗,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情感素材,拓展學生體驗,為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提供助力。
比如:在欣賞著名藝術家拉斐爾的《椅中圣母》時候,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細膩的感情流露,從而更好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其他親人,從而體驗到親情的偉大與作用,體現(xiàn)了美術課程素質教育的價值。任何的藝術作品,其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其藝術成就,而是藝術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輸出,只有做好感情輸出,才能升華價值觀念,美術課程才能落實其教育價值。
3開展實踐,深化體驗
部分高中美術課程沒有達到其目的的原因在于,往往教師只開展了理論知識教學,但忽略了學生在體驗學習后的實踐操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首先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然后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做到二次輸出,深化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組織學生前往藝術館、美術館等場所,從而更為近距離且多元化地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同時,教師要對不同的藝術作品展開系統(tǒng)性的分析和講解,從而更好品味不同藝術品之后的藝術與價值,從根本上深化學生的體驗教學效果。而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積極與社會單位聯(lián)動,從而在特定的節(jié)假日,為學生更好開放學習的環(huán)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學校要發(fā)揮自己的紐帶作用,聯(lián)絡好學生與社會職能單位。
比如:在講《與時俱進──現(xiàn)代雕塑》時,要讓高中生知道傳統(tǒng)雕塑的衰落促進了中國現(xiàn)代雕塑的發(fā)展,無論是藝術觀念、表現(xiàn)手法,還是工藝材料等都出現(xiàn)多元文化發(fā)展局面。尤其是架上雕塑《艱苦歲月》《鄧小平像》及城市雕塑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我會帶領高中生到本地著名的廣場去現(xiàn)場寫生,近距離感受宏偉的雕塑,回到課堂以后再組織高中生進行探討和交流,對寫生進行反思,從而找到最佳的師生互動方式。由于高中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所以美術教師還要結合現(xiàn)實,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結束語:
總之,我們必須要開動腦筋,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作品所蘊含的各種信息,就要靈活的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盡可能的豐富學生的體驗,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質、高效且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美術課堂氛圍。為了提高高中美術教學的質量,在其中合理應用體驗模式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教學方法,它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還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它讓學生主動融入,積極發(fā)現(xiàn)、讓學生情感和精神得到升華,他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桂紅.高中美術鑒賞課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J].學周刊,2014(26):226.
[2]蘇德利.淺析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體驗式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2(20):139.
[3]王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高中美術素描教學體驗[J].時代教育,2018(12):99.
[4]孔祥衛(wèi).觀看與體驗——高中美術色彩風景寫生[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