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教材變的實用,吸收教材中的知識,把教材作為作文資料庫。
關鍵詞:整合;作文材料;積累
高一高二如何落實高考?備戰(zhàn)高考?很多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在自己的平常教學中也經(jīng)常潛移默化的在自己的教學當中體現(xiàn)著高考。讓高考于無聲出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深入的挖掘好教材,讓它變得有用,讓學生認識它的作用,讓教材真正的發(fā)揮它的作用。才能夠在高三的復習當中做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高考的源頭活水就是課本。
必修一第一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重點是意象。我認為必須先入為主的教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要干什么的?當學生們了解到意向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情感的,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們再提一個問題,以前接觸過那些意象?效果如何? 當意象的這個知識點落實了之后,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學生們就會不由自主的主動的去尋找一些相關的意象,以及它所要表達的情感。
于是可以接著在教學中讓學生總結:還有其他表現(xiàn)情感的方法嗎?當學生順著教師的引導找到了比如說一些修辭手法,寫景手法也可以表達情感的時候?還可以問學生那詩歌到底是干什么的?學生就會說出詩歌就是借助于其他的一些意象意境,手法來表達情感的?
意象和手法連成了串,我認為還應該注重的是對于詩歌思想情感的品讀。學完每一首詩,需要去總結思想情感。學完一本書,需要總結這幾首詩的情感。學完五本書更要總結這五本書中詩歌的情感,通過學生的總結,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幾種情感在詩歌當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愛國之情、壯志難酬之情、依惜別之情、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歸隱閑適之情等等。
到了高二,只體現(xiàn)高考的作用,學生會覺得詩歌教學是很乏味,我們應該讓學生更深刻的感覺到詩歌的審美,把學生領入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在品讀當中得到審美的體驗,思想靈魂情感受到熏陶。語文,是要讓學生享受美的,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
在品味時,我們還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做多義解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學完《氓》、《孔雀東南飛》、《涉江,采芙蓉》。讓學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我們在中學,該不該談戀愛?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練筆:
我的愛情觀
愛是偉大的,神圣的,美好的。是人人向往的。愛,不是《氓》中的妻子一味沉溺,“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愛,也不是如焦仲卿一樣軟弱幻想。愛,是劉蘭芝的清醒和獨立。愛,更是舒婷《致橡樹》中的樹和愛人并肩而立。但愛還需要物質的附麗,否則會象氓一樣走向歧路。作為中學生,有對美好的幻想,是無可厚非的,但愛還需要理智,清醒,獨立,物質的附麗,所以我們只有更好地提高自己,我們才會享受到更完美的愛,作為中學生,這些都是不具備的,所以我不支持中學生談戀愛。
又如,把《沁園春長沙》、《登高》、《短歌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整合成一條線讓學生品味詩人的愛國情懷,壯志難酬的苦悶……作為一個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把握青春?規(guī)劃未來?
學生寫道:
新時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曹操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理想“優(yōu)思”“明月”。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仍不忘家國。辛棄疾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憤抒恢復河山之志。毛澤東以博大的胸襟關懷天下蒼生“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碑斀裾斨腥A民族偉大復興之時,作為志在四方的好男兒,更當繼承中華民族愛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這樣課文中的實例會活蹦亂跳的跑到學生的作文當中,語文不再是死書,而是源頭活水而是作文的素材寶庫。
二、文言文教學是重中之重,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但收效甚微。
如果僅停留在翻譯和背誦的層面,是不夠的。我是這么做的:把文言文教學和成語的積累放在一起,通過文言字詞去延伸和他相關的成語,如講文言詞“就”,我們可以延伸成語:按部就班、避害就利、陳力就列、草創(chuàng)未就、屈高就下、日就月將、行將就木、一揮而就、一蹴而就等等。
查字典找就字的意義,編故事識記:到高處去住,這是人們共同的趨向,走進高處歸于安全,然后開始從事某種工作,順利完成受到表彰,這才是登上人生最美的舞臺。
學文言文記文化常識,學《鴻門宴》時,可以編歌絕:
座西面東最尊貴,坐北向南是次位。
座南面北位不高,最下作東面西侍。
學習文言,只有讓學生親身領略到古文言思想的深刻和魅力,才會吸引學生主動的去背。上課時讓學生品悟,充其量只是零散的珠璣,我們是要引導學生把它串成耀眼的項鏈,既可珍藏心底時時品味,又可隨時拿出裝點我們的作文。講《燭之武退秦師》時,同學們會總結燭之武面對國家的危難,不計前嫌舍身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講《荊軻刺秦王》時,同學們會總結荊軻面對強秦,舍身取義的精神,當講《歸去來兮辭》時,同學們又會被陶淵明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回歸本性的勇氣所感染。當講《定風波》時,同學們又會被蘇軾仕途不順,壯志難酬中表現(xiàn)出的豁達所震撼等等。給一個思路讓學生寫作,楊雅倩學同學寫到:
逆境,可以毀人,可以塑人。若要獨占鰲頭,則必須克服逆境,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逆境中仍積極樂觀,滿懷豪情,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即使在失意困頓時,也不忘報國熱情,關心國事并發(fā)出跨越千古的感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軾被貶與友人出行遇雨,樂觀道出“何妨吟嘯且徐行”只是竹杖芒鞋便可“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面對逆境,用品格壘起厚實的屏障,就能“也無風雨也無晴”。逆流而上的是鮮活的魚,順流而下的只是那枯敗的葉,因此人若想要登上高處,只有克服逆境。
當讀完這么優(yōu)秀的詩文后,讓學生去仿寫詩文。
學生寫道:
乘鸞鳥以望霓裳兮,放蕩之不羈。滿腹豪情以抒志兮,路漫漫修遠。舉杯邀月以醉兮,訴之以衷腸。天生我才必有用兮,愿遨游于九萬里。
詩歌可以仿寫,現(xiàn)代文就更應該大力提倡學生們仿寫。學習《拿來主義》。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很好的任驅動型的作文的范文,于是我就讓同學們仿寫任務驅動型作文。
總之,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要歸納總結把知識穿成串。讓學生有規(guī)律可循。能夠挖掘出文章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到的學生。能夠使學生在閱讀、識記、推斷、歸納、寫作等方面得到提升。為高考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教材
[2]歷年高考試題
作者簡介:
劉紅莉 性別 女 職稱 中小學高級 出生年月 1975-03-17 學歷 本科 學科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