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容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只有學好語文,才不會給其他學科拖后腿。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解讀課文內(nèi)容、解析文章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主要途徑。語文老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理解文章內(nèi)容,解讀文章表達的感情,增強語感。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培養(yǎng)
學生應該具備獨立思考、自主閱讀的能力,重視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等著老師去講解。能夠自己寫作文,不等著老師去批改?!庇纱丝梢娎蠋煵坏虒W生學習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重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
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教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閱讀文章能否產(chǎn)生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設(shè)計好閱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例如:利用小學生聰明活潑的特征,講故事、做游戲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去閱讀。語文老師要設(shè)計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需求的引導語,適當?shù)奶岢鲩喿x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老師要起到帶頭作用,要展現(xiàn)出閱讀文章的獨特魅力,如果老師朗讀文章都面無表情,死板,不流暢,那么學生自然也會覺得閱讀很枯燥無味。如果老師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地帶著感情去朗讀,把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朗讀出來,把學生帶到文章所勾勒的畫面里,就一定能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因此,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好表率。
二、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需要時間,還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所以老師要教會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去朗讀文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大聲的朗讀和在心里默讀相結(jié)合,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老師要根據(jù)小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制定科學的閱讀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逐步實現(xiàn)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掌握知識的水平,讓學生分階段的理解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習新知識。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書籍,例如:讓小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等書籍,既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梢宰尭吣昙壍膶W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這類書籍,讓學生在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切身感受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閱讀效率
老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分析閱讀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通過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進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有限的知識水平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老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查閱字典和相關(guān)工具書,通過查閱的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和詞匯的深度理解,并且掌握這個詞語??梢詭椭鷮W生解決閱讀中的障礙。
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種形式,老師要將這兩種的區(qū)別給學生講解清楚,普通的文章只要泛讀就行。將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處、文章的背景以及文章講述的中心思想和內(nèi)容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精讀是針對一些比較有代表性和經(jīng)典意義的文章,老師需要對學生做好閱讀指導,有一部分文章精讀是需要通篇的,還有一些文章只需要針對經(jīng)典的段落或者經(jīng)典的句子精讀就行,讓學生在閱讀之中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含義,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精讀之中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思想,并且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進行掌握和理解,進而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將自己對文章通過讀后感的方式寫出來,加深理解。
四、加強學生的實踐閱讀能力
將一些學習上的事例講述給學生之后,就應該引導學生去進行實踐,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不斷的實踐去提高和鞏固。因為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提出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比如說老師在講授:《輪椅上的霍金》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將文中的中心句子找出來:“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先理解這個句子再進行全篇的閱讀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實踐的閱讀善于將文章的文眼抓住,進而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又比如說在學習《明天要遠足》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讀一遍,“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么多種顏色嗎?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老師可以給學生勾勒出一幅藍天白云大海的畫面,讓學生在實際的體會中感悟課文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色,在腦海中形成藍天白云的風景。
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閱讀中對民族文化的語言進行充分的深入探索,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讓閱讀的教學更加具有實效性,提高小學階段的審美素質(zhì),還可以運用一些課外知識加深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心理。引導學生多次閱讀有意義的文章作品,對其中的內(nèi)涵進一步研究,充分地感受民族文化語言的魅力。良好的閱讀教學也是學生和老師之間一種文本對話的過程。所以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本中的內(nèi)容,對其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同身受,這樣就可以提高閱讀教學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所以不能只是簡單的表面閱讀課本就可以的,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讓學生充分地解讀文本的知識內(nèi)容,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結(jié)束語
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充分地對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給予肯定,學生如果在閱讀之中減少了生字的障礙,積累了更多詞匯量,就會更加愿意去進行閱讀。老師要指導得法,注重點滴積累,就可以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芬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117.
[2]劉秀媚.關(guān)于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128+4.
[3]陳熙梅.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