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演出的芭蕾舞劇《茶花女》由諾伊梅爾大師改編自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小仲馬基于自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小說《茶花女》。用唯美的編舞展現(xiàn)了內(nèi)心善良純潔的風塵女瑪格麗特反抗命運的枷鎖追求自身幸福的愛情悲劇。
關鍵詞:芭蕾;瑪格麗特;曼儂;命運的抗爭
1.緒論
根植于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舞蹈沃土的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是世界頂尖芭蕾舞團,源于諾伊梅爾大師的芭蕾舞劇“茶花女(Lady of the Camellias)”是該團經(jīng)典曲目。舞劇以倒敘的方式走進回憶,肖邦鋼琴曲的悄然進入,劇中劇《曼儂》對于瑪格麗特命運的映射,首席明星扎哈洛娃和 其搭檔埃德溫·列瓦佐夫演繹的“黑色雙人舞”,唯美的悲劇愛情故事給我?guī)砩钌畹恼鸷澈蜐M臉的淚水。
2.劇情簡介
巴黎女郎瑪格麗特因淪落風塵而身染重病,偶遇愛慕她多年的青年阿爾芒后,得其每天送花探病,深受感動并接受了阿爾芒的愛情。阿爾芒父親為兒子前程勸她放棄阿爾芒,瑪格麗特因真心愛阿爾芒,寫信騙阿爾芒與其分手。阿爾芒不知真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敻覃愄厣钍艽驌糁夭〈刮!T诒徽媲楦袆拥陌柮⒏赣H將真相告知兒子后,阿爾芒急急趕來,她已孤獨離世。
3.從舞劇看瑪格麗特的心路歷程
茶花女堪稱是文學史上最動人的愛情悲劇,將悲劇美學再次推上一個高峰。它與我們熟知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有著太大的區(qū)別,羅密歐與朱麗葉以生命的殞落掙脫無情的世俗枷鎖、捍衛(wèi)愛與自由的尊嚴純凈。《茶花女》就脫去了浪漫主義的美麗外衣,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不容于世的的脆弱愛情被生生摁在了犬牙交錯的現(xiàn)實上,竟讓人失去珍藏的勇氣。由于小說源于小仲馬與交際花杜普萊西的相戀經(jīng)歷,含有作者對被深愛、被奉獻的自戀,未能反映出瑪格麗特對19世紀的等級階層和男權意識的反抗。
相比于原著,莫斯科大劇院的芭蕾舞劇版本就對這個局限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沖破。諾伊梅爾在編舞中,將瑪格麗特最愛的書《曼儂》作為副線穿插入情節(jié)。曼儂與瑪格麗特的身份極其相似,諾伊梅爾的編舞便是借力于此,給了瑪格麗特一個認識自我命運的窗口。原著中絕望下的她自我放棄,自我滅亡。她留給阿爾芒的信里說:“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jù)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愈加崇高”。這顯示了瑪格麗特迷戀于自己的犧牲壯舉而自我感動,滿足于這種犧牲所帶來的對女主身份的脫罪與升華?,敻覃愄匚匆庾R造成她悲劇命運的禍根是那個牢牢束縛住她和他的男權時代。而舞劇中,通過曼儂的命運,瑪格麗特認清了這一切,盡管依舊是絕望的放棄,瑪格麗特的選擇是清醒而滄桑的。離開阿爾芒不再是為了男權社會下,凌駕于人性的名譽與身份地位,只是為了不傷害自己愛人的親人,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就像莎翁《哈姆雷特》中以大量對白直觀表達人物心理,這部舞劇尤為重視展現(xiàn)瑪格麗特的心理歷程,通過劇中劇《曼儂》呈現(xiàn)瑪格麗特心境的細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戲劇的沖擊力。
4.編舞展現(xiàn)
舞劇中有幾段堪稱經(jīng)典的舞蹈展現(xiàn)了瑪格麗特對命運的反思、初遇戀人的喜悅、走向新生活的勇氣以及被愛情最終在現(xiàn)實面前折翼的凄美。
男女主角相識時,舞臺上正在上演著《曼儂》的故事,瑪格麗特仿佛看到鏡中的自己,她不由自主地走上舞臺追隨著曼儂的舞步,面對舞臺上賣弄風姿的曼儂,她臉上有一些恐慌:自己是否能逃離曼儂的悲劇命運?這里她的舞步纏綿但漸漸有力,折射出瑪格麗特對曼儂悲劇命運的反抗。
當阿爾芒真誠表白時,這個能讓“五陵年少爭纏頭”的女子第一次體會到了真愛,竟慌亂的如同豆蔻少女。一段鏡前的紫色雙人舞,通過急切、慌亂卻歡快的舞步,反映出瑪格麗特羞澀、甜蜜卻又為這段跨越階層的愛戀而忐忑不安的心情。
在男女主角相愛后,公爵要求阿爾芒離開。此時,淡淡的肖邦琴曲戛然而止,寂靜中空氣一絲絲凝固,她拉住了阿爾芒猶豫中一點點松開的手,扯下公爵給她的項鏈,與那曾經(jīng)支配她的浮華與權勢一刀兩斷。音樂再起,瑪格麗特披下一頭長發(fā),一身素雅白裙與阿爾芒翩然起舞,一次次自然揚起的發(fā)梢流露出她對擺脫奢華浮夸生活的決心和對自由、獨立的愛情的渴望。
在農(nóng)莊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后,阿爾芒父親要求瑪格麗特離開他的兒子?,敻覃愄亟?jīng)過苦苦掙扎最終為了阿爾芒的前途狠心離開了他。痛苦的瑪格麗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在給阿爾芒的信中寫:“我的心,不習慣幸福。也許,活在你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她去世后阿爾芒看到日記,眼前浮現(xiàn)出瑪格麗特生命最后的光景,此時舞臺呈現(xiàn)凄美的茶花女和曼儂三人舞,死前的曼儂有愛人陪伴著她,孤身一人的瑪格麗特悲憫而絕望,伸出手與曼儂共舞,渴望愛人在最后時刻能陪伴身邊。這是絕望下她對情感與人性最單純而不容置疑的呼喚。
5.結語
在劇中穿插了瑪格麗特最喜歡的書《曼儂》的劇情,讓瑪格麗特由反復看《曼儂》完成了她的自我認識,暗示了瑪格麗特和曼儂一樣無可逃脫的宿命:孤獨死去或把他人一起拖下深淵。一番掙扎之后,她斷然孤身一人去承擔這份厄運,她的選擇是高貴的,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了阿爾芒,甚至是阿爾芒家族的名譽?,敻覃愄夭槐拔ⅲ^的下賤也只是那個社會壓死她的枷鎖,只是她孤獨的抵抗如同葦草,怎能撐住那掛滿了祭品的世俗重壓?但血的獻祭終將終結這個腐爛的世界所帶來無可逃避的命運,是她最決然的反抗。這樣看來,諾版的茶花女某些方面是對原著的拓寬與升華。
參考文獻:
[1]袁麗 從女性主義解讀《茶花女》的悲劇成因.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2)
[2]張莉.當代戲劇芭蕾的典范—評約翰·諾伊梅爾芭蕾舞劇《茶花女》.《舞蹈》,2013 (1)
作者簡介:俞安瀾(2000.10.21)女,籍貫:江蘇省江陰市,學校: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