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是在復式班里度過的,那時就幫助老師做“小先生”。讀師范的時候,記得曾經在自己的班級里上過一節(jié)講詩的課。后來自己做老師了,也嘗試過讓學生來教,于是發(fā)現(xiàn)教乃是最好的學。后來又看到有人繪制“學習金字塔”,在諸多的學習方法中,效果最差的是“聽講”,最好的是“教授”,再次說明“教是最好的學”。
“教是最好的學”,教是學的方法,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也應該是課堂里的學習者。我們一直在討論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強調閱讀、寫作,強調設計、反思,因為在閱讀、寫作、設計、反思中,我們可以沉下心來,好好思考,我們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這樣的思考。但是,教師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卻并不是在閱讀、寫作、設計、反思中,更不是在聽各種各樣的講座,而是在批作業(yè)、輔導學生、備課與上課中度過的。如果在這些稱之為“教學現(xiàn)場”的地方,在這些“柴米油鹽”的時光中,教師不能成為一個學習者的話,那么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會被人誤解為都是在業(yè)余時間實現(xiàn)的。一個教師,要讓自己的專業(yè)化程度不斷提升,當然需要業(yè)余時間的付出,但現(xiàn)場的實踐、現(xiàn)場實踐中的學習乃是關鍵。
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者。記得格魯吉亞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著名的《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中說過這樣的話:學生是我們的老師。當然我們可以全方位地理解這句話,而哪怕僅僅是從課堂教學現(xiàn)場來說,教師也應該向學生學習,也應該從學生的學習中學習教育學、教育法、兒童學,學習思維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有教的任務,但怎樣教才更好,我們得根據學生的學習來判斷?!皩W得好”才是“教得好”的證據。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這要求我們老師首先要善于做一個課堂的學習者,在課堂的實際生活中學習如何教得更好——課堂就是教師學習如何教得更好的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負責教的老師,同時也必須進行學。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是怎樣學的?學生在學什么?學生學會了嗎?學生愿學嗎?學生厭學嗎?何以證明學生已經學會?怎么會有這么多學生都錯了呢?又怎么會是這樣的錯誤而不是犯那樣的錯誤……課堂充滿問題,也充滿著教師思考的機會,充滿著教師進修教育學的機會。
教師成為課堂的重要學習者,還會改變我們的課堂生態(tài)。如果我們真地想從課堂中獲得進步,如果我們真地想向學生學習,學習他們的智慧,學習他們的品質,那么,必須用心去傾聽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我們的課堂必須是“讓學”的課堂。我們必須把課堂開放出來,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學習信息。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從教的課堂變?yōu)閷W的課堂,從教師的課堂變?yōu)閷W生的課堂,從學生的課堂變成師生共學的課堂!這樣,課堂才會變成智力激蕩的交響,才會變成精神相知的殿堂。
在課堂中做一個學習者,會改變教師走進課堂時的心態(tài),改變教師對課堂的理解:我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既是一個教者,也是一個學者,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善學才能善教。
(張菊榮,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2152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