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薇
【摘 要】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幼兒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德育教學教育能力也應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這就要求在中職舞蹈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這對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分類討論法
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師我們應不斷思考,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探索教學的良好方式,以下是我舞蹈教學中總結的幾點經驗:
一、強化動作訓練,磨煉意志能力
意志力的培養(yǎng),歷來是德育關注的重點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中職學生這一新生代群體中,意志力薄弱現象廣泛存在,這種情況理值得重視。舞蹈教學中,對動作的練習較為重視,其不僅是舞蹈基本功的要求,更是后續(xù)教學效果的保障。通過進一步強化動作練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意志力的進一步提升,亦對學生練習舞蹈動作起積極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較為重要,這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
二、利用舞蹈演出,培養(yǎng)團隊意識
團隊意識、合作能力,是中職學生的必備能力,也是中職學生德育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這不僅僅是其作用決定的,更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都需要關注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中職學校舞蹈教學,并非是一種個體運動,而是需要多個成員之間的密切配合,才能呈現精彩絕倫的舞蹈表演,這點毋庸置疑。教師要想在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需要借助群體演出這一形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團隊的認識、對合作的認知,進而提升團隊意識,養(yǎng)成合作能力,促進德育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三、借助民族舞蹈,厚植愛國情懷
眾所周知,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特性在我國民族構成中畫下了濃重的一筆。在中職學校舞蹈教學中,開展民族舞蹈教學,對學生舞蹈素養(yǎng)的提升大有裨益。并且,民族舞蹈除了提升學生舞蹈技能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厚植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愛國是德育的基本要求,這一基本要求能否在中職學校舞蹈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達成,需要教師充分重視民族舞蹈教學,并懂得善于創(chuàng)設一定情景,促進效果提升。
四、感知舞蹈內涵,提升綜合審美
在中職學校舞蹈教學中,一般分為舞蹈理論教學和舞蹈技能教學兩個重要部分。其中,舞蹈寫作教程、中國舞蹈史等舞蹈理論教學,相對抽象,這對吸引學生的興趣造成了一定難度。但是,舞蹈理論教學對舞蹈教學的重要奠基作用不容忽視,并且,其是幫助學生感知舞蹈基本內涵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利用舞蹈理論來武裝學生頭腦,讓學生獲得對舞蹈基本內涵的進一步感知,進而達成德育所要求的審美目標。
我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重舞蹈理論講解的形象化,以避免學生興趣低下。通過舞蹈理論和舞蹈訓練,提升學生對舞蹈內涵的感知力,進而了解美、認識美、懂得美、創(chuàng)造美。
總之,在當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發(fā)展現實下,德育與其融合,只會有助于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順利開展,而不會產生課程碰撞或沖突。并且,兩者的有效結合,亦是促進德育高效開展的重要體現。教師需要從大方向著眼,促進德育與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有效融通。
【參考文獻】
[1] 張月桂,閆振天. 戴震德育思想對學前教育中德育的啟示[J]. 亞太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