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柳 李國亞
作者單位:474150 河南省鄧州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
單肺通氣(one lung ventilation,OLV)已經廣泛應用于胸心外科手術中,為手術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視野,方便手術操作。右美托咪定有完善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催眠效果,還具有抗炎癥作用,能夠減輕再灌注損傷并發(fā)揮器官保護作用[1],可以滿足單肺通氣麻醉時肺功能保護的需求,但是這方面的研究未見系統(tǒng)性報道,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臨床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擇期行胸心外科手術的患者104例,術前評估擬雙腔氣管插管單肺通氣下手術治療。所有患者既往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病、嚴重高血壓心臟病且近期沒有肺部感染。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C組)和研究組(D組),各5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體質指數(BMI)、ASA分級及病情程度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療均由同一組手術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進行。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術前與患者或其授權人充分告知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1.2 方法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水,并教會胸式呼吸及咳痰的正確方法。進入手術室后常規(guī)開放外周靜脈通路,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研究組于麻醉誘導前15min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0.8g/kg,之后維持 0.4μg·kg-1·h-1速率輸注至手術結束前15min。對照組則為等量的生理鹽水?;颊叱R?guī)靜脈誘導采用咪達唑侖0.05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 1.5mg/kg、阿曲庫銨 1mg/kg靜注,再行雙腔氣管插管單肺通氣。靜注后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麻醉維持采用靜脈輸注舒芬太尼0.3μg/kg、阿曲庫銨0.5mg/kg,丙泊酚2~4mg/kg且根據麻醉情況調整。手術結束后至復蘇室觀察至患者蘇醒。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OLV時間和出血量。在氣管插管前30min(T0)、單肺通氣60min(T1)、雙肺通氣10min(T2)及術后24h(T3)各觀察時間點采集橈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主要評價患者的氧分壓(PaO2)及計算氧合指數(OI)的變化情況,并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濃度。觀察各種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是術后低氧血癥和肺部炎癥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OLV時間和出血量比較兩組患者的OLV時間和出血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OLV時間和出血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OLV時間和出血量比較(±s)
組別 n OLV時間(min) 出血量(ml)C組 52 124.1±9.3 161.1±9.1 D 組 52 126.0±9.2 160.8±8.9
2.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的氧分壓及氧合指數比較與T0時比較,兩組患者T1、T2時PaO2與OI均明顯降低;與C組比較,D組患者T1、T2時的PaO2及OI仍明顯較高,各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aO2和OI在不同時刻的比較(±s,n=52)
表3 兩組患者PaO2和OI在不同時刻的比較(±s,n=52)
注:與 T0比較,*P<0.05;與 C 組比較,△P<0.05
指標 組別 T0 T1 T2 T3 PaO2 C組 441.3±38.0 159.3±13.7* 199.8±17.1* 410.9±32.0(mmHg)D組 440.2±37.9 231.5±19.2*△ 280.3±20.0*△ 430.0±30.1 OI C組 434.8±21.2 147.7±11.3* 191.2±15.8* 401.6±31.7(mmHg)D組 429.2±21.1 228.9±13.8*△ 290.1±18.3*△ 420.4±30.2
2.3 兩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比較與T0時比較,T1、T2時C組的血清IL-6、IL-8及TNF-α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D組的血清IL-6、IL-8及TNF-α僅輕度升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組比較,D組患者T1、T2時血清IL-6、IL-8及TNF-α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在不同時刻的比較(±s,n=52)
表4 兩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在不同時刻的比較(±s,n=52)
注:與 T0比較,*P<0.05;與 C 組比較,△P<0.05
指標 組別 T0 T1 T2 T3 TNF-α C組 13.7±3.4 38.6±4.8* 30.4±3.2* 14.7±1.8(ng/L) D組 13.8±3.3 15.4±3.5△ 13.9±3.3△ 13.9±2.0 IL-6 C 組 5.7±1.1 13.4±1.3* 10.1±1.2* 6.2±1.0(ng/L) D組 5.8±1.2 6.0±1.2△ 5.9±1.1△ 5.9±1.2 IL-8 C 組 3.3±0.1 12.3±0.8* 9.7±0.7* 3.4±0.6(ng/L) D組 3.2±0.1 3.3±0.3△ 3.3±0.2△ 3.3±0.1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D組術后低氧血癥和肺部炎癥發(fā)生例數明顯少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單肺通氣是胸外科手術麻醉時常用的通氣方式,可以充分暴露術野,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流入,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2]。然而,OLV畢竟是手術中的一種非生理性通氣方式,肺泡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如IL-6、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釋放進而造成肺部炎癥等并發(fā)癥[3]。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該藥被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的麻醉中[4]。它對肺部的保護作用主要是通過保護巨噬細胞活力、抑制巨噬細胞過度激活而控制炎癥反應[5]。右美托咪定是理想的防止單肺通氣副反應的麻醉藥物。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結果顯示,與T0時比較,兩組所有患者氧分壓及氧合指數T1、T2時明顯降低,表明在OLV期間,影響了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導致了這些反映供氧和氧合的指標明顯降低,也進一步證實了OLV對肺功能的影響,可能引起低氧血癥,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情況,所以對于這種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并發(fā)癥必須重視。同時與C組比較,T1、T2時D組患者的PaO2及OI仍明顯較高,表明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可以有效防止OLV期間對肺通氣換氣功能的影響,改善單肺通氣對肺功能的損害,保護了肺功能,證實了右美托咪定靜注的臨床療效。許多學者也報道了在OLV期間保護肺功能的方法[6,7],這些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一致。
本研究的另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變化情況,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是手術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與肺功能的損傷程度密切相關[8]。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變化情況,與T0時比較,T1、T2時C組的血清IL-6、IL-8及TNF-α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OLV期間肺泡上皮細胞等增加釋放了炎癥因子,而這些炎癥因子的釋放增加必然會增加肺功能損傷的風險;而D組的血清IL-6、IL-8及TNF-α僅輕度升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使用右美托咪定靜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雖然研究組的炎癥因子仍不可避免的有所升高,但是程度輕微,這樣導致的肺功能損傷相應的亦會減輕,這正是使用右美托咪定想要達到的理想結果。進一步分析發(fā)現,與C組比較,T1、T2時D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了應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進而最大限度地減輕肺功能損傷,保護患者的肺功能。對于OLV期間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進而保護肺功能的研究亦有報道[6,7,9],這些研究都說明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可以保護肺功能,與本研究一致。
總之,右美托咪定靜脈滴注雖然可以抑制OLV的炎癥反應,改善肺通氣,減輕不良反應,從而達到保護肺功能的目的,但仍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