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珍
【摘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小兒腦癱患兒90例,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循證護理。比較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腦癱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前后患兒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結果:試驗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腦癱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加速患兒運動和智力恢復,降低病情惡化率,提高家長的滿意度。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小兒腦癱; 康復護理;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26-0-02
小兒腦癱也為小兒腦性癱瘓,胚胎從發(fā)育到出生后,因腦發(fā)育不成熟或受外界因素影響出現(xiàn)損傷而引起智力和運動功能障礙。傳統(tǒng)康復護理對于小兒腦癱來說起效慢效果欠佳,導致多數(shù)家長喪失信心。而循證護理是新型的康復護理方式,其用于小兒腦癱中效果確切[1-2]。本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小兒腦癱患兒90例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析了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小兒腦癱患兒90例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試驗組男29例,女16例;患兒的體重在4 812~
14 544 g;年齡最大38個月,最小3個月,平均(12.37±2.76)個月,其中流口水有10例,無法翻身20例,抬頭困難14例,運動障礙3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患兒的體重在
4 821~14 535 g;年齡最大39個月,最小3個月,平均(12.31±2.72)個月,其中流口水有11例,無法翻身20例,抬頭困難14例,運動障礙35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循證護理:(1)心理疏導。部分患兒對于臨床治療存在排斥現(xiàn)象,無法正?;顒?、表達和進食等可影響患兒心情,使其出現(xiàn)煩躁不安的現(xiàn)象,通過心理康復護理,在了解患兒狀態(tài)、習慣、性情等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多給予鼓勵和安慰,并多利用肢體語言給予患兒安慰,使其積極配合治療。(2)語言康復訓練。多和患兒溝通,溝通過程需注意保持患兒呼吸通暢,以免導致語言功能障礙加重。先給予舌肌和喉肌伸縮訓練,后進行發(fā)聲訓練。(3)智力康復護理。多數(shù)患兒無法區(qū)分顏色和圖形,可出現(xiàn)識別和記憶障礙,需根據(jù)患兒情況給予個體康復訓練,如用熟悉東西多次反復訓練患兒的認知。(4)飲食護理。給予患兒合理飲食安排,攝入豐富營養(yǎng)食物,改善患兒營養(yǎng)狀況,加速患兒康復。(5)肢體運動。幫助患兒進行肢體按摩、站立、拉伸、肌肉伸縮訓練等,使其更好支配肢體。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腦癱癥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0~100分,得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護理前后患兒智力發(fā)育評分(采用DQ進行評估[3])、粗大運動評分(用GMQ進行評估[4]);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
顯效:康復護理后可自行支配肢體,獨立進食和提高智力,可和他人一起活動娛樂;有效:肢體支配程度提高,智力改善;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比較
試驗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腦癱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腦癱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小兒腦癱為胎兒到分娩后因大腦發(fā)育不成熟體現(xiàn)出來的智力低下、語言和運動功能障礙情況,目前小兒腦癱在我國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因康復進程緩慢和復雜,多數(shù)家長放棄治療[6-8]。腦癱患兒不僅存在自身健康問題,也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研究顯示,加強對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語言、運動功能,促進患兒機體康復和智力發(fā)育,對于患兒的康復有重要意義。通過康復護理干預,可幫助患兒進行肢體功能、語言功能鍛煉和加強心理疏導、營養(yǎng)支持,幫助患兒更好配合康復訓練和逐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對身體的支配度[9-12]。
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循證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小兒腦癱患兒康復的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腦癱癥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接受護理的時間、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智力發(fā)育評分、粗大運動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語言障礙、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等惡化現(xiàn)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加速患兒運動和智力恢復,降低病情惡化率,提高家長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云云,靳英輝,梅曉鳳,等.2014年-2016年中國臨床護理實踐指南的質(zhì)量評價[J].護理研究,2018,32(5):665-673.
[2]楚楚,陳可亮,段秀麗.循證護理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發(fā)育及康復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7,9(6):533-535.
[3]劉淑華.循證護理對腦癱患兒醫(yī)院感染的預防作用[J].中外醫(yī)療,2017,36(16):166-168.
[4] Thompson Ashley M E,Chow Serena,Vey Cathy,et al.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n Children Aged 5 to 9 Years With Cerebral Palsy:A Day Camp Model[J].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ection on Pediatr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2015,27(1):72-80.
[5]任青.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3):567.
[6]趙友誼,張曉蘭,丁敏,等.循證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智能發(fā)育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6):841-843.
[7]王嵐.循證護理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發(fā)育及康復情況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0):112-114.
[8] Hedgecock James B,Rapport Mary Jane,Sutphin Andrew R,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trength, and Intervention for an Adolescent With Cerebral Palsy[J].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ection on Pediatr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2015,27(2):207-214.
[9]王愛琴.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8):4024-4026.
[10]趙瑞,拜爭剛,黃崇斐,等.質(zhì)性研究系統(tǒng)評價在循證指南制定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6,16(7):855-859.
[11]王榮鑫.循證護理在小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12):134-135.
[12] Finbraten A K,Syversen U,Skranes J,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vitamin D status in ambulatory and non-ambulatory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A Journal Established as Resul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f the USA,2015,26(1):141-150.
(收稿日期: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