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平
“語文主題學習”是一項著眼學生長遠發(fā)展、著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驗。它以課內大量閱讀為載體,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淀學生涵養(yǎng),修煉學生人品,提升學生品味?!罢Z文主題學習”正是踐行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理念,讓課內閱讀效果達到最大化,從而打通“課內閱讀——叢書閱讀——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通道,讓學生趁著青春年少,好好讀書。
筆者有幸觀摩了在江城武漢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初中“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競賽決賽(展示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選手憑借自己的教學智慧與才華用具體的課堂案例演繹“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思想與理想,讓學生品嘗讀書的味道,收獲讀書的快樂。透過此次比賽展示活動,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尊重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彰顯語文學科的特點,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讓語文課堂回歸了語文教育的生態(tài)??偨Y幾位選手賽課的情況,筆者覺得“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有以下幾個特點:
追求“自由”——讓學生憑興趣讀書
英格索爾說過:“自由之于人類,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氣之于肺腑……”加繆也說:“自由應是一個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毙抡n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主動地學習。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學習與工作,其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就努力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學習。廣西南寧市碧翠園學校的黎玲老師在《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聲》的教學時,首先是簡要的導入,之后就讓學生以“我覺得這地方寫得好: ________ ,好在 ________ 。”這樣的設計不自覺地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讀書,自由地品味。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校的馮志芬老師執(zhí)教《一程山水,滿懷情思》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讀山品水,體會情思”,讓學生用“我喜歡 ________ (具體語句),理由是 ________ ”。這樣的句式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著力“簡約”——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
“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是“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重要理念。這就要求廣大的實驗教師在進行教學的設計時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但教學設計的簡易也不是無原則地避重就輕,無條件地“放棄”,而要針對文本閱讀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具體設計。
“語文主題學習”提出“三講三不講”,要求教師有所“取”,有所“舍”,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又能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閱讀的關鍵點。如湖南省岳陽市弘毅中學周佩老師的教學設計就相當簡約:整個教學過程由三個課堂活動組成?;顒右唬撼踝x,曉形之美,即讓學生了解壺口形態(tài)之美,把握壺口瀑布的特點。活動二:精讀,賞文之美。設計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讓學生短時間內同時讀了兩篇文章,閱讀量大量增加?;顒尤何蜃x,品情之美。把握文本所蘊含的作者情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讓學生品讀兩文的重點片段與重點段落悟出黃河的“博大寬厚、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剛強,勇往直前”以及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
整個教學過程按初讀、精讀、悟讀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緊緊抓住兩處景色的特點、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語言以及蘊含在文中的情感。這樣的設計相當簡約,把兩篇信息量比較大的文章演繹成三個活動(初讀、精讀、悟讀)、三個要素(特點、語言、情感精神)。
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校的馮志芬老師《一程山水,滿懷情思》,要求學生讀三篇課文《壺口瀑布》《黃山記(節(jié)選)》《游石鐘山記》,教學設計也較簡約,整個教學過程由“讀山品水,體會情思”“摹山描水,放飛情思”兩個環(huán)節(jié)構成,這樣的設計看似簡單,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卻比較高,讓學生既領略了山水美景,又體會蘊含在文中的作者情感。同時還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筆,把課堂閱讀與微型寫作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得以訓練與提升。
崇尚“體驗”——讓學生在語言的感受中積淀素養(yǎng)
語文學科的核心是語言文字,離開了語言文字就不能稱之為語文。因此,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圍繞“學語言”“積語言”“用語言”而進行設計,而不管是“學語言”“積語言”還是“用語言”都離不開“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語言,學生只有經過真切的語言“體驗”,充分地感受語言才能達成“學語言”“積語言”直至最后遷移為“用語言”。
“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大賽的選手們普遍都重視學生的課堂誦讀,讓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或沉靜如醉的默讀中學習語文。吉林省安圖永慶中心學校李家亭老師在《托物寄心曲,枝葉總關情》的教學時,第一環(huán)節(jié)“賞蓮知文意”中就運用“聽讀”“自讀”“群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讀得充分,讀得有效。
翔宇教育集團湖北省監(jiān)利縣新教育實驗學校張慧瓊老師在執(zhí)教《高山可仰止,儒者傳清芬》——《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整合探究課時,就是以“讀”來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即:“略讀,初識先生”“細讀,景仰先生”“悟讀,傳承美德”。
湖南省岳陽市弘毅中學的周佩老師在《千姿百態(tài)動心魄》——《壺口瀑布》《三訪雁蕩山》整合教學中,教學的設計也別具一格,充分彰顯了“讀”,以三個“讀”的活動——“活動一,初讀,曉形之美”“活動二,精讀,賞文之美”“活動三,悟讀,品情之美”構建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山西省翼城縣第五中學校馮志芬老師以“讀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片斷”來推進教學過程,從而完成了整堂課的教學。
只有重視“讀”,重視“體驗”,才是抓住了語文教學或語文學習的“牛鼻子”,這樣學生的閱讀學習自然就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
展露“情懷”——讓學生的人格在閱讀中得以修煉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教學的目標定位為“三維”,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一項很重要的目標,也是學校達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語文教學必須擔負的任務,也是“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比賽,很多選手重視文本中情感資源的挖掘,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武漢市七一中學賀星照老師教學設計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悟一個道理”,山東省臨沂第二十一中學劉暢老師在《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整合教學中,把課堂主題定為:“聆聽花語樹言,感悟人生哲思?!焙苊黠@,“感悟人生哲思”,這兩位教師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陜西省榆林市蘇州中學馬慧萍老師的《陋室銘》《玄都觀桃花》《再游玄都觀》整合教學設計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品讀,感悟情懷”,極力挖掘文本中情感因素,讓學生感受傲岸不屈的中國魂。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陜壩中學連世國老師的《最后一次講演》《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的廣播演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整合教學,以“愛國”為主題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設計了“了解演講,明愛國之心”“模擬演講,抒愛國之情”“即興演講,表愛國之心”三個環(huán)節(jié),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它飽含著人文的內涵,只要“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教師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用力去挖掘,用情去傳遞,學生的精神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滋養(yǎng),思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凈化,人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修煉?!罢Z文主題學習”實驗讓學生不僅可以成為眼界開闊的人,也可以成為精神富有的人,更可以成為人格高尚的人。
達成“高效”——“語文主題學習”追求的境界
任何一項教學的改革與實驗看它有沒有生命力,要看它能否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校實際,符合改革的需求,為廣大師生所認同,為廣大家長所認同。課堂的“高效”是學生課堂學習追求,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期待,語文課堂的“高效”也是“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所追求的目標與境界。
達成了課堂的高效,“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就會有頑強的生命力與廣闊的發(fā)展前景。而語文課堂的“高效”表現(xiàn)其一是教師能否根據(jù)文本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實際合理地設置課堂目標,即:課堂教什么,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教者應有合理的預設;二是課堂目標的達成度,即:采用恰切的教學手段與合理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讓學生的知識得以積累,眼界得以開闊,能力得以培養(yǎng),素養(yǎng)得以積淀,內涵得以提升。
廣西南寧翠竹園學校黎玲老師執(zhí)教的《看花悟世界,托物言心聲》以閱讀為主線,整節(jié)課圍繞課內《紫藤蘿瀑布》閱讀——拓展閱讀(《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結》)——課后薦讀(《瞬間與永恒的舞蹈》《牽?;ā贰讹L滾草在堅持》叢書第五冊),體現(xiàn)主題閱讀讓課內閱讀價值達到最大化,同時打通課內與課外閱讀的通道,給學生閱讀的大視野。通過這樣的“海量”閱讀,學生不僅對各種花的特點與蘊含的意義了解得非常清楚,同時受到了感情的熏染與人格的教育,另外對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更能融會貫通,從而達成本節(jié)課的“高效”。
山東省濰坊昌邑市外國語學校劉杰老師執(zhí)教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不僅讓學生通過游記的三要素(所至、所見、所感)了解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讓學生欣賞文章的片斷,品讀賞析文章的語言、手法、角度、思想之美,同時讓學生學會寫游記,與同學一起分享游覽見聞。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閱讀了大量游記類文章,而且嘗試寫游記,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均得以訓練與培養(yǎng),從而達成課堂的高效。
同時,“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又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這次課堂教學大賽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略讀與精讀如何同時達到有效?多篇文章閱讀由于時間的限制,讀到多深,讀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課堂教學如何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一節(jié)課能讀一篇文章就算不錯,讀多篇文章幾乎不可能,面對這樣的學生,“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如何開展等等。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永遠在路上,讓我們帶著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一路前行。如果“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一次語文的旅行,只要我們行走不止,就不會錯過實驗帶來的迷人風景與愉悅心情。
(作者單位:武穴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