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華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9月1日頒布實施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四)》(以下簡稱《公司法司法解釋四》)中對股東委托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的理解和運用提供了法律依據,對妥善處理公司治理和股東權利糾紛,健全協(xié)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起到積極作用。但該解釋對第三人如何行使股東知情權的規(guī)定以及第三人的行為侵犯公司商業(yè)秘密導致公司合法利益受到損害的規(guī)定不夠細化,導致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從一則案例引入,結合公司法及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的有關規(guī)定,探討公司股東知情權行使的起訴之條件、查閱之條件,并分析在委托第三人行使時的資格問題、權利范圍,以及第三人侵害公司利益時,公司進行司法救濟的方式。
關鍵詞:股東知情權;第三人;代為行使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1.070
1 據以研究的案例
案情簡介: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原為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賈春梅持公司100%股權,于2014年1月7日變更為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為賈春梅和于海軍,賈春梅出資49%,于海軍出資51%,并將修改后章程備案。截至2014年2月28日,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公司股東為賈春梅、于海軍。原告賈春梅為了解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維護自己和公司的合法權益,于2017年6月27日通過國內特快專遞(EMS)向被告寄送《行使股東知情權請求函》,載明了行使知情權的具體內容、查賬目的等,并要求被告在收到函件之日起的15日內予以書面回復,該函件于2017年6月29日由被告簽收,但被告對原告賈春梅的請求未予理睬。
一審法院判決:一、限被告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向原告賈春梅提供自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的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供原告賈春梅查閱和復制;二、限被告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向原告賈春梅提供自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的公司會計賬簿供原告賈春梅查閱;原告賈春梅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上述材料的,在原告本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
江油市萬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述案例判決,原告本人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上述材料的,在原告本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也就是第三人代為行使知情權,本文就上述案例引入探討第三人代為行使知情權。
2 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產生的背景
股東知情權是公司股東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以對公司信息了解為基礎,而去參與公司管理經營活動的權利。在涉及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決策的信息中,會有很多專業(yè)性很強的信息,股東受文化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股東不能完全看懂并理解會計文件資料、法律文件資料等方面的材料。為保障查閱的實質效果,股東就需要委托具有較強的專業(yè)分析和判斷能力的第三人協(xié)助查閱,這樣才能有助于其做出全面、準確地判斷。因此,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應運而生。
在《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尚未施行前,司法實踐中對股東能否委托第三人行使股東知情權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為了保護公司的商業(yè)秘密,維護公司的權益,股東知情權具有人身依附性,是股東身份權的派生權利,股東不能委托第三人行使知情權,只能股東親自行使。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賦予公司股東知情權,其立法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公司股東更廣泛地了解公司的經營信息,更有效地加強對公司事務的監(jiān)督,從而更切實地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在公司法并未規(guī)定知情權必須由股東本人親自行使的情況下,股東當然可以委托第三人代為行使。
3 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的條件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第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公司文件材料的,在該股東在場的情況下,可以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
上述解釋規(guī)定,第三人行使股東知情權有如下條件。
3.1 股東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公司文件材料
第三人行使股東知情權與股東本人行使查閱、復制的權利不同,對于委托行使的情形,司法解釋做了一定的限制,需股東先行起訴取得生效判決,以此作為委托第三人查閱公司資料的前置條件。這樣規(guī)定的目的,是為了平衡股東知情權的行使和公司商業(yè)秘密的保護之間的沖突而做出的妥協(xié)。本文開頭引入的案例法院就把股東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公司文件材料,作為第三人行使股東知情權的條件。即判決“原告本人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上述材料的,在原告本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p>
3.2 股東本人在場
股東知情權具有人身依附性,是股東身份權的派生權利,是基于股東身份所產生的一種權利,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質,具有股東身份是行使股東知情權的必要條件。與一般民事代理不同,股東委托第三人行使知情權,第三人進行查閱公司文件材料時,委托人也就是這位股東必須同時在場。本文開頭引入的案例法院就把股東在場作為第三人行使股東知情權的條件。即判決“原告本人依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查閱上述材料的,在原告在場的情況下,可以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钡P者通過檢索其他案例,在原告王永昌與被告天津市榮泰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股東知情權糾紛一案,法院判決“被告天津市榮泰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在被告住所地提供其自2011年1月20日起至2017年10月31日期間的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以供原告王永昌及其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查閱、復制”,該判決并沒有提到要原告王永昌在場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才可以查閱、復制。
3.3 第三人為專業(yè)人員
股東知情權不僅涉及股東權利的行使,更涉及公司經營,如果第三人的專業(yè)能力與行為規(guī)范不加以限制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情形。因此,司法解釋嚴格限制第三人選任的資格條件,即由會計師、律師等依法或者依據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負有保密義務的中介機構執(zhí)業(yè)人員輔助進行。
正如所說,在涉及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決策的信息中,會有很多專業(yè)性很強的信息,為保障代為查閱的實質效果,該第三人理應具備檢索、分析該類信息所需的專門知識、技能和經驗。其中較強的專業(yè)分析和判斷能力是第三人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分析、判斷能力的強弱能反映第三人在查閱過程中所能達到的廣度和深度,既能反映第三人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第三人在工作中是否具有足夠的職業(yè)敏感性。同時,第三人應當熟悉被查閱公司的經濟業(yè)務和生產經營實務,這樣才能有助于其做出全面、準確的判斷。
3.4 第三人與公司無利益沖突
司法解釋并沒有規(guī)定第三人應為無利益沖突的第三人,只規(guī)定基于執(zhí)業(yè)規(guī)范和商業(yè)秘密的要求,第三人負有保密義務。但避免利益沖突原則不僅是公司法規(guī)范對于股東和公司的要求,也是第三人身為專業(yè)人員執(zhí)業(yè)規(guī)范的要求,這樣才能夠以客觀、公正的心態(tài)進行查閱。因此,從實質上看,第三人與股東和被查閱的公司之間必須切實地無利益沖突。對于哪些人第三人與公司有利益沖突,筆者覺得可以參考《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第八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 第三人行使權利的范圍
4.1 知情權查閱的范圍
在現代公司制度中,公司財產所有權與公司經營權是相分開的,股東可以游離于公司事務,股東擬了解和監(jiān)督公司經營事務,最關鍵是要獲取公司運營的真實信息,只有在獲取了公司準確經營信息的基礎上才能行使對公司的監(jiān)督權,才能在公司的重大決策上做出符合自己真實意思的決定。查閱權是知情權制度的核心,股東的知情權能否有效行使,最終將決定知情權是否能有效行使。
從《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看,第三人查閱的范圍與股東相同。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及公司會計賬簿等。根據《公司法》第九十七條的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及財務會計報告等。
4.2 復制權的范圍
復制權就是指有權復制公司有關文件的權利,復制權主要針對有限公司的股東,包括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第三人是否也可以復制公司文件資料?有觀點從文義解釋角度,認為司法解釋只允許第三人代為查閱,并沒有規(guī)定可以代為復制。但從司法實踐中看,第三人是可以復制公司文件資料的,如原告王永昌與被告天津市榮泰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股東知情權糾紛一案中,法院判決“被告天津市榮泰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在被告住所地提供其自2011年1月20日起至2017年10月31日期間的公司章程、董事會會議決議、監(jiān)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以供原告王永昌及其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查閱、復制?!?/p>
5 第三人侵害公司利益時的責任承擔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第十一條第二款:根據本規(guī)定第十條輔助股東查閱公司文件材料的會計師、律師等泄露公司商業(yè)秘密導致公司合法利益受到損害,公司請求其賠償相關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因此,當第三人泄露公司商業(yè)秘密導致公司合法利益受到損害的,第三人應為直接責任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那么股東要不要承擔賠償責任呢?司法解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公司是基于股東行使股東權利才受到損害、第三人也是由股東聘任的,因此,股東因選任受托第三人存在過錯,應承擔一定的補充賠償責任。
6 完善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的建議
筆者用淺薄的知識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司法解釋應當進一步明確第三人有沒有復制權,以便給法院的裁判提供依據,不然會出現有些法院判決第三人享有復制權,有些法院判決第三人沒有復制權。第二,司法解釋應當進一步明確第三人應為無利益沖突的第三人,避免利益沖突原則不僅是公司法規(guī)范對于股東和公司的要求,也是第三人身為專業(yè)人員執(zhí)業(yè)規(guī)范的要求,這樣才能夠以客觀、公正的心態(tài)進行查閱。第三,司法解釋應當進一步明確第三人侵害公司利益時,股東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從侵權責任的理論出發(fā),公司是基于股東行使股東權利才受到損害、第三人也是由股東聘任的,因此,股東因選任受托第三人存在過錯,應承擔一定的補充賠償責任,而且,從“深口袋理論”的角度出發(fā)也更有利于保障公司的利益,因為第三人的經濟能力有限,往往不能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股東承擔一定的補充賠償責任,也是平衡股東知情權的行使和公司商業(yè)秘密的保護之間沖突的一種路徑。
7 結語
股東知情權是公司法規(guī)定股東所享有的固有權利,屬于法定知情權,也是股東權利中的最基本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本文討論的是有限公司中的股東知情權,其實相比有限公司,在股份公司中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董事會中心主義”更加明顯。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的施行對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理解和運用提供了法律依據,但由于法律的滯后性,需要學者們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和司法實務者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完善第三人代為行使股東知情權制度有利于營造良好營商環(huán)境,為實現公司治理法治化,促進公司持續(xù)穩(wěn)定經營提供司法保障。
本文嘗試從股東委托第三人行使知情權的法律制度出發(fā),探討股東查閱權的理論與實踐,分析股東權利的行使與限制,希望對理解股東與公司的利益平衡,完善公司治理理論與實踐起到一點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川07民終2841號[Z].
[2]張彬林.股東知情權制度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5,(4).
[3]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法院(2017)津0113民初7932號[Z].
[4]邱學文,郭化林.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準則一闡釋與應用[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