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后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
全書故事在兩個阿富汗少年之間展開,他們一個是富家少年,一個是家中仆人的兒子,身份的懸殊使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都極具波折。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一個性格懦弱,一個勇敢忠誠。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fā)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有人侮辱哈桑,阿米爾卻沒有勇氣出面解救他。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一點心力,卻發(fā)現(xiàn)一個驚天謊言——哈桑是自己父親和管家老婆所生。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最終,阿米爾歷盡艱辛,將哈桑帶回了美國的家。
這部書讓世界了解了一個遭受戰(zhàn)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人。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風箏是該書的靈魂,雖然只在小說的兩個地方出現(xiàn),卻蘊含了豐富的意象。友誼、背叛、贖罪、愛情,這些東西不只在阿富汗發(fā)生,也在世界所有角度、所有人的生活中日日上演。
柯木迪旁白:
我成長在阿富汗的動亂年代。小時候,放風箏是我們最喜歡的娛樂之一,那時候每周我們都要去放風箏。但是,塔利班來了以后,我們再沒有機會放風箏了。在我成長的童年,我沒有感受過和平,我的祖國有安全問題,有恐怖分子?!蹲凤L箏的人》一書和電影里的戰(zhàn)亂場景,讓我感同身受卻不堪回首。在真實的阿富汗,在喀布爾等與巴基斯坦交界的地方,是塔利班活動較為集中的地區(qū),喀布爾作為阿富汗的首都,也更加危險。而今,在非塔利班控制下的地區(qū),生活正在一天天變好。如果要來阿富汗的話,推薦來我的家鄉(xiāng)赫拉特,它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有很多歷史文化遺產(chǎn)。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