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碧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采取具體措施,滿足課堂教學需要,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主要途徑。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吸引學生興趣,抓住基本環(huán)節(jié),重視練習,提高教學效率。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更具優(yōu)化、更富有魅力。數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tǒng)一的過程,要想課堂高效,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整合,變單一的師生雙邊活動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種活動。這樣才能真正反映教學活動的本質,才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提高課堂效率的問題。課前導入。好的課前導入不但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更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我在教學《綜合與實踐》中身份證編碼時,我很準確地猜出學生出示的家人身份證號碼的稱呼時,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所設計的導入: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猜得這么準嗎?雖然在一節(jié)課中,它僅占幾分鐘,甚至只是一句話,然而作用卻很大,導入得法,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整節(jié)課營造了一個濃郁的學習探知氛圍,促進了有效教學。先學后教?!跋葘W后教”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創(chuàng)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過去我總是在講解例題,歸納概念、計算法則、總結規(guī)律時都一手包辦了,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養(yǎng)成了許多學生不愛動腦筋的壞習慣,他們總是被動地聽課,不愿主動地學習,課堂參與積極性很低,往往一個問題問下來,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后來,我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在充分相信學生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把時間還給學生,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嘗試“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學生回答問題,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疑難問題及時點撥指導。如我在執(zhí)教“連除應用題”一課時,我先用課件呈現(xiàn)導學案:解決“每個小組有多少人”,必須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交流多種解題思路。1.先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討,再解答。2.獨立思考,想一想能有幾種解答方法,把方法寫在本子上。3.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這樣就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真正做到了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需要。如我在教學探索身份證號碼的含義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讓學生拿出收集到的身份證號碼,小組之內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匯報,總結出身份證編碼中的一部分信息。通過這個小組活動,加大了練習的力度,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運用電子白板,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利用電子白板,提供多層次的練習平臺,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在數學課堂當中,拖動工具是一個常用工具,也是一個十分實用的工具。在數學的繪圖當中,以及向學生們展示題目以及題目的答案解析等等,都需要拖動工具來進行操作。教師們通過對于重點部分進行著重的色彩標記等手段,使得學生們對知識點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于教師而言,也省下了很多在黑板上畫圖或是摘抄題目的時間了。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的時候,里面涉及了圖形的變換、圖案的設計、數學欣賞這三個部分。對于這一章的教學來說,如果不畫圖,就無法給學生們針對圖案進行直觀的講解。但是反之,就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在黑板上面畫圖進行講解,在畫圖的過程中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這樣下來,一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也就十分低下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進行輕松的操作。教師們在白板上面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圖案,然后再和學生們一起討論并講解這些圖形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又是由哪些圖形變換而來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令學生到講臺上來,用電磁筆自己進行和感受,進而使數學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學生們也更加愿意投入到數學的學習當中,繼而使得數學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進行“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等知識的教學時,在進行課堂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播放PPT課件或者網頁課件進行知識的梳理與回顧,對于難度較大的訓練題目,教師通過出示有規(guī)律性的提示,為學生的理解掃清障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證。這些課件的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進行熟練的掌握和理解,便于今后學習時能夠前后聯(lián)系,建立知識鏈,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三、課內外結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開展課外活動可以促進小學數學的發(fā)展與延伸,數學教師應該依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組織大量的數學課外活動。例如,數學教師可以開展數學知識競賽和數學專題講座以及數學興趣小組等。小學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然后經過小組的交流與討論,針對社會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此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課后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fā)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fā)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受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要分幾節(jié)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兩步應用題,以如下例題為例:“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單,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幾件?”這類題目是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問題和一個已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由復習相關的一步應用題開始,使學生容易看到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要求學生對一步應用題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和應用,要重視相關部分知識的課后復習。正是在注重課后復習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