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玉
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課程,提問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與探究.教師則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探究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教學思路,從而構建有效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影響著提問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教師如何緊扣物理教材的特點,巧妙運用提問教學法,從而實現探究課堂的增值?
一、設置針對性問題,借助問題引領物理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抓住教材難點,設置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學生才能夠結合問題展開有效的學習.為此,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過于空泛,不能偏離主題,否則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會感到困惑和迷茫,久而久之就會對物理學科產生抵觸和厭煩情緒.針對性和指向性是問題設計的基本原則,教師不要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設置過于深奧的問題,而是要設置有梯度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針對性的問題中更好地深入思考,最終逐漸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內容.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物體的浮與沉”的教學中,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對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有較為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采取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鐵塊放入水中會下沉,但是木塊放入水中會漂在水面,這是為什么呢?在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它對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物理知識并不簡單停留于生活層面的發(fā)現,教師要借助問題將學生引領至重力與浮力關系層面的學習.教師繼續(xù)追問:為什么由鋼鐵制造的輪船也能在水面漂浮呢?通過針對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產生疑問,為學生的探究搭建平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實現課堂探究的增值.在設計問題時,如果教師直接提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無法找到探究的突破口,導致問題形同虛設.因此,只有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課堂探究,這樣的提問才有意義和價值.
二、設置層次性問題,借助問題引領物理探究
學生的物理基礎存在差異性是客觀事實,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必須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物理基礎,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根據不同的學生基礎水平提出相對符合他們探究水平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進而感受到物理探究課堂的樂趣.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多彩的光”中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認知為基礎,先提出幾個較為常見的,又比較簡單的問題為探究突破口.如:同學們能踩到自己的影子嗎?一天中,什么時候的影子最長?什么時候的影子最短?這些問題學生都接觸過,容易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并引發(fā)思考.學生就會根據學過的知識,結合教材進行思考,進而逐漸切入到課堂探究中.然后,教師再提出較難的問題:墻上的手影為什么能夠隨著手形的變化而變化呢?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本課的知識,光傳播的規(guī)律是什么?如何將光傳播的規(guī)律與生活問題聯系起來,學生必須抓住物理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與推理,進而逐漸理解本課知識,實現物理探究的靈性發(fā)展.
三、設置靈活性問題,借助問題引領物理探究
在物理教學中,課堂提問能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以促使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師要意識到在已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的問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課堂提問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問一答就行,它要求教師有把握全局的能力,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評價.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通過預設,為課堂的有效把控與調整找到思路.同時,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面對學生的提問應當及時作答,如果無法及時回答也應當進行靈活的轉變.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聲的世界”中“聲音的特性”的教學中,如果教師采取這樣的提問方式:在拉小提琴的過程中,左手的手指在不停地移動,改變了聲音的什么特性?學生很難進行回答,因為問題太抽象了.如何突破?教師可以運用靈活的提問方式,巧妙地將知識化解于問題之中,設置鋪墊性問題:“如果把長度不同的皮筋繃緊之后,再撥動,聲音會有什么不同?”由于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他們會聯想到音調的知識內容,教師再順勢將物理知識滲透其中,并通過物理實驗引發(fā)學生的課堂思考,然后再二次設置問題,巧妙將實驗現象與問題相聯系,學生會結合實驗現象進行問題思考,從而化解抽象知識的學習難度,達到有效提升學生對聲音特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