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數(shù)學學科是一門高度抽象、邏輯嚴密、被廣泛應用的學科.初中時期是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習慣及思維意識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數(shù)學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即讓學生在完成某個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或者在解決一個數(shù)學問題之后,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對已學習的知識、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總結(jié)已掌握的相關(guān)知識點,進行對已解答問題更深層次的探討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過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問題的解決思路、思考問題的思維意識、邏輯能力等在潛移默化中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數(shù)學綜合能力.
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進行反思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yǎng),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更能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chǔ).課前預習過程要求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講述的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下節(jié)課程中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提前預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回憶已學習過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通過反思,學生可以簡潔、清楚的知道自己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中,哪些知識已經(jīng)掌握,哪些知識還一知半解,需要教師的指導,哪些知識還相當陌生需要認真學習,從而幫助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讓學生的聽課效率更高,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在課堂知識點的學習中進行反思
課堂的授課過程是新知識點不斷講解的過程,同時也需要滲透合理的反思,引導學生在課堂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回顧與思考,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交替理解過程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例如,在“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了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讓學生對不等式以及其解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學習不等式及其解題方法,我引導學生對等式和代數(shù)式的概念及其解集等知識點進行了反思與回顧.通過這些知識點的回顧,一方面測試了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在反思與回顧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比式的學習,對不等式及其解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三、注重學生解題過程中的不斷反思
讓反思伴隨學生解題過程的始終,在審題過程中的反思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已知條件,提供的解題思路,在答題過程中的反思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嚴謹?shù)慕忸}思維,而完成一道題目后的反思,讓學生在對整個解題思路進行回顧與體驗的過程中,總結(jié)解題思路、解題規(guī)律、解題途徑等.例如在“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課的教學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一輛自西向東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0:00時距離A點30 km,要在10:30之前駛過A點,問車速應該滿足什么條件?在審題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勾畫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并且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分析本題目需要用到的知識點,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我提醒學生通過不斷的反思與探索尋找最合適的解題途徑.在習題完成之后,我讓學生進行總結(jié)與反思,學生通過回顧總結(jié)出從時間、行程、速度三個不同的方面來解答本題.
四、指導學生課后復習過程中的不斷反思
課堂時間緊湊而學習任務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因此,真正的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的時間不多.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進行不斷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地查缺補漏,鞏固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加深對未熟練掌握知識點的進一步學習.第一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就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及知識點做系統(tǒng)的歸納與整理,在歸納與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梳理知識體系的思路,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二點,教師要讓學生對課堂已練習過的習題進行反思與總結(jié),同時對課后還未解答的習題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獨立完成.對課堂已完成習題的反思與總結(jié),有助于學生回顧自己在課堂解題過程中的解題思路與欠缺之處,從而更好地理解該習題.課后習題獨立完成過程中的不斷反思,讓學生在獨立反思的過程中去解答習題,既很好地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解題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策略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與更新,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做好長期攻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