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潔
摘 要: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催化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給學生設置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本文主要探究了目前教師課堂提問中的誤區(qū)以及應該怎樣設計問題,科學提問,促進學生產(chǎn)生語文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科學提問;主動性;高效課堂
提問是為了有效地促進教學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平時的經(jīng)驗對提問與教學的關聯(lián)進行判斷,從提問的價值和提問的載體尋找線索,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以“學習對學生內(nèi)涵有幫助的知識”“改變語言學習的方式”“構(gòu)建開放式語文課程”等為指導思想,通過科學提問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理解和感悟語言知識。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引導學生思維的活躍,促進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感悟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目前教師課堂提問的誤區(qū)
1.為了提問而提問,學生被當作道具
提問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關注課堂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本質(zhì)是互動,需要雙方共同參與,為了獲得知識而主動思考,積極分析。提問是師生互動的載體,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一種態(tài)度,用問題來點燃學生對語言學習的主動性。提問不能變成習慣性的例行公事,教師提問是一定要真誠,發(fā)自內(nèi)心地從想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出發(f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并且與學生形成有效互動。
2.不需要深入思考,教材呈現(xiàn)標準答案
目前教師的課堂提問通常非常簡單,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總結(jié)出標準答案,或者是到教材上就可以找到。學生面對提問要么喪失主動思考,要么干脆充耳不聞,沒有思考的欲望和探究的主動性。教師在提問中不能用太簡單或者是太機械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要借助問題來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主動性,誘發(fā)學生的動機。
3.只有少數(shù)同學參與,沒有調(diào)動全體積極性
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在提問后要鼓勵學生都回答問題,陳述自己的理解??墒悄壳暗恼n堂提問并沒有實現(xiàn)學生的全員參與。教師提問問題后,學生要么默默思考,要么七嘴八舌,爭相說出答案。如果學生沉默,可能是因為學生沒有答案,或者不愿意公開表達,此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眼神和表情,給予進一步啟發(fā),使更多的學生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答案,從中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或者甄別出典型答案,對此進行進一步分析或者是鼓勵學生齊聲回答。
二、教師科學提問的有效措施
1.鼓勵自主探究,感悟語言思想情感
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才是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的源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思考中,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來理解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盧溝橋烽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天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能否調(diào)換位置?為什么連用三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會更好地感悟語言表達的力量和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形勢之危急,提高自己的語言鑒賞和分析能力。
2.設計總結(jié)問題,梳理知識清晰要點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逐步地建構(gòu)語言思維模式,還要指導學生逐步地提高分析能力。因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讀,只有學生讀懂了才能夠理解其中的奧秘和知識。教師在閱讀后要主動地總結(jié)規(guī)律,梳理要點,形成自己對文章結(jié)構(gòu)和文章框架的認識。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姥姥的剪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思考,文章主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是什么?在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會自主閱讀,科學總結(jié),形成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
3.提出生活問題,提高活用知識能力
學生通過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應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和能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堂問題把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可以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可以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更加認真地探究和分析問題,建構(gòu)自己的思維模式。例如在學習《談禮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生活中的問題出發(fā),用生活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如“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需要用到禮貌用語?”“有人向你問路,你會怎樣禮貌地回答他呢?”“你做過哪些有禮貌的事情?最讓你記憶猶新的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過的,他們會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會很好地回答問題,進而順利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4.合作討論問題,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思考中,在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后再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學生共同的討論問題,學生的視野會變得開闊,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活躍,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快速運轉(zhuǎn)。例如在學習《鄭和遠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合作討論問題:文章從哪三個方面寫出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提出問題后,學生首先會再次閱讀文章,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答案,之后進行交流共同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溝通中學生會認識到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尤其是第一次遠航用了大篇幅的筆墨進行寫作,使學生在交流中逐步地認識到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總之,教師有效的提問會調(diào)動學生的語言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用提問來活躍課堂氣氛,用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高云峰.也說“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小學管理,2011,06:98.
[2]韋力.向快樂出發(fā)――張發(fā)和他的快樂教學[J].廣西教育,2012,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