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虹
在數學的研究中,最為基本的內容就是數與形,這也是最為傳統(tǒng)的研究對象。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可以互為轉換,二者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被稱為數形結合。數形結合屬于數學教學方法范疇,通過數形結合,能夠利用數的精確性,對形的某種屬性進行闡釋。與此同時,通過形的幾何直觀性,對數間所存在的某種關系進行闡述,也就是“以數解形”或者“以形解數”。關于數形結合的本質方面,就是整合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將繁瑣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將抽象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進行整合,通過圖形與數之間的互為轉化,達到解決數學問題。
一、數形結合,抽象知識具體化
在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概念比較抽象性,教師為了教學工作的簡單與便捷,只是讓學生對概念定義進行死記硬背,不重視概念教學中的知識建構過程。所以,致使學生知識內容的學習太過生硬死板,普遍存在著生搬硬套的情況。要想對上述情況進行轉變,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相關教學內容的特征,利用直觀圖形,巧妙地將有關概念滲透,引導學生完成概念的建構活動。
比如,教師在進行《分數的意義》這一教學時,在教學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學。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講出自身的收獲,有的學生回答:“知道了什么是分數與分數的意義?!本o接著讓學生對分數的意義進行說明,有的學生則回答:“分數就是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痹倮^續(xù)引導學生,有的學生答道:“知道了什么是分子與分母。”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教師繪制一個長方形,將長方形平均分成三等分正方形,并將其中一個正方形標成陰影,讓學生運用分數的形式來對其進行表示,這時候有的學生便自覺回答出1/3。之后,再將長方形分成四等分,將其中一等分用陰影標黑,學生則表示出1/4,同樣道理進行五等分劃分,學生則能夠回答出1/5。通過這樣的對比練習,學生則會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深刻了解,同時能夠體會分數的意義。
二、數形結合,隱性知識規(guī)律化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部分隱性的數學規(guī)律,學生發(fā)現(xiàn)起來存在一定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倘若教師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就能夠使這些比較抽象的數學規(guī)律,具備一定趣味性與形象性。通過形象化的數形結合的運用,能夠顯現(xiàn)出部分隱性規(guī)律,使學生易于發(fā)現(xiàn)相關數學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比如,教師在進行《植樹問題》教學的時候,對有關教學片段進行了設計:針對學校操場新修建的水泥道路,植樹師傅準備在這條道路旁邊每邊種植5棵樹,請同學們替植樹師傅思考一下,如何種植比較合理,并將每棵樹與樹之間的關系說出來。單純進行思考難以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解決此問題,于是教師便畫出一條線代表“道路”,在這條線上畫出線段表示“樹”,學生通過直觀看圖便能夠得出結論:樹的數量=間隔數+1;在道路每一邊進行種植,進而得出:每一邊的種植數量=間隔數+1。
三、數形結合,復雜知識簡單化
數學問題解答過程中,部分數量關系查找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對數形結合思想進行巧妙運用,與習題中文字描述聯(lián)系起來,利用相關圖形進行展示,這樣能夠將繁瑣復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幫助學生用比較短的時間,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例題講解的形式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
“小明家買了一袋面粉,在吃了八分之五后,還剩下15千克,請計算出小明家買的這代面粉的總重量?”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提問,就會有學生回答:要想將面粉總重量計算出來,就應當知道還剩下多少千克與吃了多少千克。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理清題目中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教師特意通過畫圖的形式來進行題目說明,教師畫出一條線段,將其劃分成為八份,其中五份用中括號標明,寫上分數5/8,剩余三份則表示剩余數量15千克,整條線段用大括號標出來顯示問題“面粉總量?”通過這樣形象的表達,學生很快便能夠理解15千克代表整袋面粉的3/8,問題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就是對單位1進行查找與計算。在上述的教學片段中,為了能夠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迅速解決,教師利用清楚的線段圖,使學生對各個數量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有清晰的認識,進而利用最短的時間,將數學問題輕松解決。
四、數形結合,實踐知識能力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大力推行,都比較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在使學生數學知識技能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的同時,還應當對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數形結合形式,將數學學科中的數字與圖形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并解決,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
比如,教師在進行“圓柱與圓錐”這一內容教學時候,將數字與圖形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對圓柱與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進行扎實掌握,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通過類似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認識與了解變得更加直觀,并且能夠迅速掌握。在開展相關認知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并且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鍛煉,使其能夠運用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使數學知識內容更好的為生活服務。
在開展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數字和圖形進行高度重視,針對部分數字與圖形聯(lián)系密切的知識點和習題,應當強化開展相關講解,加深學生對數形結合的理解和掌握,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思維和能力。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開闊思維的構建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教師更加需要注重知識講授過程中對數形結合思想予以滲透,讓學生感受數學領域之神奇,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