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燕華
【問題發(fā)現】我園的繪本資源庫建設還不夠完善,出入庫不夠規(guī)范。大量的兒童繪本內容很豐富、但擺放卻很混亂,沒有針對各年齡段或各個主題進行歸類梳理,教師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很難尋找到適合的繪本。
診斷研究:我園每年都在陸續(xù)增添和更新書庫,目前擁有教師圖書室、兒童圖書室、班級圖書區(qū),藏書達萬冊以上。我們配置了“圖書管理系統”,所有圖書全部人工或掃碼入庫,查詢書籍時只需要登錄系統,即可知曉有無及是否在館等。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發(fā)展并且學習《0~8歲兒童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后,我們意識到這些滿庫的圖書并沒有用好、用足、用到位。于是,我們重新按照建構式藍本課程、一日生活活動梳理出10多個主題書目。在省級推進活動中,我園又在專家指引下,在主題目錄中增添了出版社、關鍵詞、適合領域等,便于各個班級教師進行索引。種種推進,逐步促使繪本資源庫成為一個高效節(jié)能的存在。
【問題發(fā)現】在2015年針對課程主題整理繪本資源時,教師隊伍在閱讀方面的普遍問題就浮出水面:幼兒園圖書室、班級繪本區(qū)的添置投放缺乏主題性、目的性;喜歡將繪本作為集體閱讀活動,而忽視一日生活中的閱讀;各年齡、學歷層次不同的教師對主題式繪本了解差距大;對不同年齡段幼兒閱讀指導方式不足……
診斷研究:面對在主題繪本閱讀中的系列問題,我們引導教師客觀、理性地正視現狀,運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進行跟進反思和專業(yè)提升。我們添置了教師指導用書,開展了好書閱讀分享、主題式沙龍研討等活動,如:全園性閱讀活動“對于不同年齡段幼兒閱讀特點和教師的指導要點”、青年教師“有關繪本的工具書研讀”、各年級組“對主題式繪本系列思考及跟進”……層層推進閱讀活動,逐步落實教師個人和群體、幼兒園繪本資源庫的專業(yè)發(fā)展。
【問題發(fā)現】在如火如荼的繪本活動推行中,幼兒逐漸喜歡上了閱讀,感受著圖文的魅力,但是以集體教學為主的繪本活動是否必要(唯一)呢?如何讓繪本在主題活動中發(fā)揮高效作用呢?
診斷研究:針對繪本在主題活動中的開發(fā),虞永平、孫莉莉等幼教專家均表示:“結合主題提供一些優(yōu)秀繪本是可取的,圖書是給幼兒閱讀的,老師可以根據需要給予指導,不一定要組織繪本教學?!薄伴喿x應該是兒童可以隨時獲得的機會,閱讀不應限于閱讀區(qū)和規(guī)定好的閱讀時間,要讓閱讀與兒童的其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p>
我園的班級閱讀活動是與幼兒一日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圖書”資源在教師們的預設與幼兒的生成之間不斷循環(huán)往復,相互影響著。清晨幼兒來園后,可以自主進入有圖書的區(qū)角開展個別閱讀及創(chuàng)作活動;開展主題活動時,各班借助級部力量集體審議并選擇與主題活動相關聯的繪本,滲透到主題教學活動中,有時會由某本圖書催生幼兒多元化的游戲活動,有時也會由一個“偶發(fā)事件”引發(fā)系列閱讀活動,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或“戶外、專用室、班級活動”中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活動;餐前飯后,幼兒可以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圖書,也可以利用空白小書記錄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午睡前,師生們可以一起講述睡前小故事;離園前的自主活動時,幼兒可以進入圖書區(qū)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放學后,各式各樣的圖書漂流到了家庭中……總之,班級的閱讀活動要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的。
【問題發(fā)現】在我園的親子閱讀調查問卷中顯示:家中閱讀材料缺乏;大多數家長自身閱讀興趣不高;家長對親子閱讀的作用認識不足,寧愿花錢上各類興趣班、早教班,卻不愿意花時間堅持和幼兒共讀。
診斷研究:作為幼兒最早接觸到閱讀的場所,家長對于幼兒閱讀的觀念以及各年齡段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認知差異大,絕大部分家長欠缺科學的親子閱讀指導方法……我們在全園引進繪本的同時,將視線聚焦到“親子閱讀”上,收集周邊圖書資源,邀請專家進行親子閱讀指導講座,開展“園報:好書推薦”、圖書漂流、育兒心得交流、主題式親子閱讀等活動,同時嘗試打破兒童圖書室性質,將其變成一個親子活動場所,讓家長全面走進“親子閱讀”,共同推進兒童早期閱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