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徐涇中學 周慧蘭
“加強初中團隊銜接”是少先隊改革的十大任務之一。我們徐涇中學學校少工委組建了學校少先隊研修中心組,一起開展調查,聚焦問題,共同探索初中少先隊“推優(yōu)入團”與團隊銜接工作的規(guī)律,形成了爭優(yōu)、育優(yōu)、評優(yōu)、薦優(yōu)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思路。
“爭優(yōu)”是指在全校開展各類活動,營造濃厚的團隊組織銜接的氛圍,激發(fā)少先隊員向往共青團組織的情感和愿望,這是我們開展推優(yōu)入團工作的第一步。
少先隊儀式教育應該精心設計,使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并產生持久的影響力。大隊輔導員應善于從身邊的人和事中挖掘出儀式的價值,組織團、隊員共同參與相關年級的主題儀式教育活動設計,幫助師生經(jīng)歷共同的情感體驗,凸顯儀式教育的意義。
“換戴大號紅領巾儀式”是初中新生參加的第一個儀式,我邀請高年級的團隊員參加,為剛剛步入初中的隊員換戴大號紅領巾,現(xiàn)場分享團隊員在隊旗下成長的故事和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的心路歷程。這既能產生強烈的現(xiàn)場感染力,又能對六年級隊員進行共青團組織的啟蒙教育,為自己在初中階段的成長埋下一顆理想的種子。七年級的“重溫銘言儀式”,由高年級團隊員帶領隊員們重溫銘言,幫助隊員們明確責任,為隊員們的成長發(fā)展指明方向。八年級的“十四歲集體生日儀式”,第一批光榮入團的新團員交流各自成為新團員的感受,點燃起隊員們的青春理想,激勵更多的少先隊員向團組織靠攏。
各年級的少先隊儀式活動陪伴隊員們一路成長,使團隊員的榜樣作用持久產生作用,攜手少先隊員共同成長,使一次次儀式教育活動成為強化少先隊員向往共青團組織的經(jīng)歷,激發(fā)隊員們對共青團組織的認同,使加入共青團組織成為隊員們追求的美好理想。
學校大隊部和團總支發(fā)動隊員尋訪身邊的優(yōu)秀共青團員,從身邊的人和事出發(fā),發(fā)現(xiàn)共青團員的閃光點和光榮感,感受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性,增強對共青團組織的認同感和向往。
隊員們自覺走近優(yōu)秀團員,有的找到了優(yōu)秀奧運志愿者張薇老師,傾聽她的志愿者故事;有的采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會展綜合體——國家會展中心的“微笑四葉草”志愿者團隊;有的走進漁陽里探究優(yōu)秀青年團員的事跡,等等。真實的故事案例,真誠的感受交流,讓隊員們更真切地理解了共青團組織的性質和特點,明確了團組織的先進性和重要性,讓他們對于入團的動機也有了更清醒的定位。
通過儀式教育和優(yōu)秀尋訪,努力營造氛圍的效果是明顯的,隊員們加入共青團組織的愿望更加迫切了,學校團總支收到了更多的入團申請書,其中追風箏中隊27人,100%遞交了入團申請書。
少年團校是向初中少先隊員進行系統(tǒng)的共青團知識教育的陣地,是隊員們學習共青團、準備參加共青團、接受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團隊工作銜接的重要載體。為了讓少年團校更好地開展團前教育,讓隊員們更受益,我們努力創(chuàng)新團課模式。
1.理論學習式。進入團校學習的學員,既要了解共青團的歷史、光榮傳統(tǒng),學習共青團章程,團員的權利、義務等,也要了解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性和光榮感,端正入團動機,明確新時期共青團員的標準、確立志向等等。為了提升隊員們學習理論的積極性。我們學校的少年團校特別注重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
(1)學生團干部講師團:由學校部分優(yōu)秀的團干部組成“學生團干部講師團”,進行培訓,指導學生團干部對團校學員進行相關團知識教學,形成“兵教兵”的教學模式,以榜樣引領,用彼此更能接受的方式和語言激發(fā)隊員們學習的興趣。如:講講《人生三件大事》,議議《我的青春夢想》等。
(2)專題講座:由選拔的學校優(yōu)秀青年團員教師作為團課講師進行教學。團課講師舉行時事理論專題講座,將自己習得的時事理論,用適合隊員的方式進行講授,開拓學生的理論視野。如:團校專題講座“圖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先隊與十九大”、“接棒中國夢”等。老師們從隊員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和內容入手,將時事理論和隊員們的生活學習相結合,讓隊員們在與時俱進的學習中,開拓了眼界,提升了素養(yǎng)。
(3)微信掃一掃——利用新媒體進行學習:我們學校的少年團校堅持面對面的教授與隊員們的自學相結合,較好地解決了原來隊員學習的次數(shù)和容量不足的困惑。少年團校借助微信平臺,將團基礎知識和重要的時事理論分類放入微信平臺,如:了解青年志愿墾荒隊的故事、觀看電影《桃李劫》,聽聽我們青春的旋律等,設置專用的二維碼。布置少年團校的學員通過二維碼掃一掃的方式,利用閑暇時間隨時進行自主學習。
2.任務驅動式。經(jīng)過團校學習后,學員們便要明確學校入團考核的流程和要求。而我們學校少年團校對于學員的學習與考核,除了基本的筆試考核之外,還對學員提出了特定的任務與要求:
(1)當回小老師。在少年團校內與先進的團干部、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智慧碰撞,再一次進行團知識的鞏固內化,通過提煉梳理,構建“團知識小課堂”,走進小課堂,當回小老師,教唱團歌,認識團標志,開展團知識小競賽等,并將知識傳遞給低年級同伴。
(2)進行一次學習心得的交流。要求學員們在少年團校學習過程中認真積累學習筆記,參加組織生活,主動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在交流的過程中,隊員們彼此觀點碰撞,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感悟。如:進行“我為團校代言”的一句話交流活動,隊員們不僅分享了團校所學的收獲,還提出了團校改善團課的意見:“我想聽更多的優(yōu)秀團員故事”“我想做好榜樣,學校需要建設更多的志愿崗位”等。
(3)參與志愿實踐活動。團校以團員干部為領頭雁,以優(yōu)秀少先隊員和入團積極分子為主體,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依托,組織集體志愿服務活動,或個人志愿者服務實踐。如學校少年團校組建校園“一家”志愿者團隊,制定志愿者服務制度;京華路上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校園環(huán)境志愿維護制度等,要求學員入團前必須完成至少兩項內容,合計不少于2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間。這樣的任務驅動和實踐體驗,不但激發(fā)了學員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員的志愿意志力,提高了推優(yōu)入團的可測性,保證了入團積極分子向往共青團,以實際行動爭取入團的持久性。
多樣化的團課模式,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使學員對團、對黨組織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豐富的學習過程幫助隊員們更好地成長。
少先隊活動課是少先隊活動經(jīng)?;?、制度化的重要陣地,廣大中隊輔導員是少先隊活動課實施的中堅力量。在學校少工委的領導下,大隊輔導員牽頭成立了少先隊活動課研修組,共同策劃并研討,設計推優(yōu)入團系列隊課。
1.推優(yōu)入團系列隊活動課。推優(yōu)入團系列隊活動課包括《我們“正”青春》、《我們“正”行動》、《我們“正”光榮》,每一個活動方案各有側重。
《我們“正”青春》的少先隊活動課,通過組織隊員問卷調查、實地參觀團中央機關舊址、尋訪身邊的優(yōu)秀志愿者等活動,幫助隊員們正確認識共青團組織,樹立正確的入團動機,發(fā)揚和傳承共青團組織的正能量好品質,增強隊員們的組織歸屬感和光榮感,喚起少先隊員對共青團組織的向往。
《我們“正”行動》的少先隊活動課,從少先隊員的宣誓活動入手,通過入團申請書的交流分享、接力章啟動,志愿崗位競聘等活動引導隊員明確青春的擔當、團的責任,引導隊員從志愿服務做起,踐行團的宗旨,增強隊員們對團組織的向往。
《我們“正”光榮》的少先隊活動課,通過分享和展示入團積極分子在團校所學、所做,引導隊員對共產主義青年團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思想覺悟,進一步明確成為團員的標準和要求。強調隊員志愿活動的作用和價值,培養(yǎng)隊員的責任意識,增強隊員對共青團組織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最后,通過中隊民主投票,確定團員發(fā)展對象。
2.中隊輔導員自主開發(fā)選修課。少先隊活動課進課表,保證了每周一課時的少先隊活動,更好地保障了我們推優(yōu)入團系列隊活動課的推進。除了三堂少先隊活動課是隊員們推優(yōu)入團的必修課之外,中隊輔導員老師們還自主開發(fā)并實施其他的關于共青團的選修課。如:《回顧共青團歷史》《團員故事說》等。這些少先隊活動課以中隊輔導員為主導,面向各中隊全體隊員,更直接地幫助隊員們了解共青團,樹立正確的入團動機,積極主動向團組織靠攏。
3.實踐活動育優(yōu)。學校少年團校“參與志愿實踐活動”的要求,將實踐活動作為重要的途徑,充分發(fā)揮活動育人的作用。
(1)校內實踐活動育優(yōu)。在校內,學校大隊部制訂了校內志愿者崗位菜單,組織隊員們自主報名參與。如在每月學?;顒?、中隊值周工作、校園特色角等陣地中創(chuàng)設各類志愿崗位,為隊員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務機會,以確保隊員在入團前能完成一定量的志愿體驗經(jīng)歷。
(2)校外實踐活動育優(yōu)。走出校門,我們有傳統(tǒng)品牌志愿活動——“京華路上小雷鋒”,這項活動已經(jīng)堅持了十年之久,我們在堅持中不斷創(chuàng)新學雷鋒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從傳統(tǒng)的“彎彎腰”“啄木鳥行動”到如今的“快閃行動”,街頭訪問宣傳新交規(guī)、市民新“七不”規(guī)范、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等;還有與時俱進的“涇彩”志愿宣傳活動,如“當好小小東道主,助力進博會”——前往敬老院給老人們講進博知識,陪老人玩游戲;走近博物館,和游客開展互動,宣講進博會等。
學校團總支、大隊部還設計了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如:消防總動員、國防在身邊、污水去哪兒了、走進漁陽里等。
“心有夢想,踐有行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隊員履行團章的意識,進一步端正隊員的入團動機,為“推優(yōu)入團”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為了鼓勵少先隊員以實際行動爭取入團的積極性,使推優(yōu)入團機制真正成為培養(yǎng)隊員入團動機和實際行動的催化劑,中、大隊輔導員和大隊干部共同討論并設計了多元化的評價制度。
1.團??己嗽u價。包括團課考試,志愿體驗活動記錄等。
2.獎章評價。有各年級設立的組織類必修章——立志章、銘言章、接力章、珍愛章。還有結合各年級少先隊活動主要內容設置選修章——小事業(yè)章、小調查章、志愿者章等;還有校本特色章——“四會小達人章”。
3.稱號評價。以學員們參加各類少先隊活動的表現(xiàn),經(jīng)過民主評選,評選出“敬師之星”,“假日‘四會’小達人”等稱號;還有各類才藝的競賽小達人等。
4.展示評價。對隊員們在活動中完成的任務情況或任務作品進行評價,如:手抄報作品、優(yōu)秀任務單等。學校大隊部專門辟出宣傳櫥窗,予以展示。
5.榮譽評價。以每年一次的學校優(yōu)秀隊員、隊干部,優(yōu)秀中、小隊評選,考察少年團校的學員個人能力或帶領中小隊的能力等。
評價過程中,我們邀請更多的對象參與其中,有隊員自評、伙伴互評、輔導員評價、實踐基地評價等。各類活動任務單上,設計自評、互評、輔導員評價板塊。
如:在進行“東鄉(xiāng)烈士”尋訪探究的活動中,我們在任務單中就設計了“自我評價”“小隊評價”“輔導員評價”的版塊。通過多對象評價的設計,提升隊員活動過程中的認真度和積極性,為后期評選活動優(yōu)秀個人備好依據(jù)。校外實踐基地的活動中我們還運用活動護照,讓基地相關輔導員進行敲章或打卡進行評價。
因為我們制訂的評價項目清晰、評價標準明確、評價方法規(guī)范,改變了以往以學習成績?yōu)槲ㄒ粯藴实脑u價理念,凡是在少先隊活動中積極參加的、表現(xiàn)認真的、能夠完成少先隊中小隊交給任務的隊員,都能受到表揚、得到關注,極大地調動了隊員的積極性。
我們堅持推優(yōu)入團過程中的兩次薦優(yōu),第一次是推薦少年團校學員,即入團積極分子;第二次是推薦確定團員發(fā)展對象。兩次推薦的過程都由隊員提名,中隊民主投票產生,認真填寫《上海市入團積極分子培養(yǎng)考察記錄表》,記錄投票情況,有中隊委員會討論書寫意見,有中隊輔導員意見簽名。
通過中隊民主推選,讓隊員們?yōu)樾哪恐姓嬲齼?yōu)秀的隊員投票,讓真正符合團章要求的隊員加入團組織,確保推優(yōu)入團質量。
積極貫徹《少先隊改革方案》,我們將推優(yōu)入團作為突破口,通過爭優(yōu)、育優(yōu)、評優(yōu)、薦優(yōu)四個環(huán)節(jié)做實做好初中團隊銜接,更有效統(tǒng)整學校少先隊各項工作,為初中少先隊工作注入活水,讓其綻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