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熟市大義中心小學 趙美亞
愛,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字眼,她是伴隨兒童成長的動人旋律,她是聯(lián)系隊員心靈的紐帶。在少先隊活動中,以愛為主題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德國著名思想家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知識,愛需要努力。愛的基本要素是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并且這四個要素是有機融合,缺一不可的。那么,如何在少先隊活動中實施愛的教育,更好地對少年兒童進行心靈的灌溉?
現(xiàn)代社會,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比比皆是,對于許多孩子來說,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習慣被愛,把父母及其他家人對自己的愛視為理所當然,卻不懂得如何關愛家人。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愛是雙向的,烏鴉還懂得反哺,羊羔還懂得跪乳,學生們應該懂得愛的反饋。
為此,學校大隊部在“三八”婦女節(jié)前夕,在全校開展“今日我當廚”的活動,讓學生當廚一天,體驗媽媽平日做飯的艱辛與不易,作為送給媽媽的禮物。一二年級開展“今日我當廚”之“我是小小采購員”,要求在“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陪爸媽去菜場買菜,回家后幫助父母擇菜、洗菜。其余年級開展“今日我當廚”之“今天我學廚”,要求自己制作一份菜譜,并按菜譜其中一項,現(xiàn)場向媽媽學習如何做這道菜,并把成果與家人分享,飯后洗碗。通過活動,隊員們體驗了媽媽平日的艱辛,通過自己雙手的勞動把可口的飯菜與家人分享。在這次活動中,隊員們扮演了一個愛的角色,獲得了一種愛的感受,明白了一個愛的道理,學會了一種愛的本領。
同伴交往是隊員最重要的社會技能之一,通過與同伴的交往,隊員們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能進行感情交流,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能豐富知識,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能力……學會關愛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伴,是愛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隊員高龔怡曾是學校大隊部的宣傳委員和校播音員。她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才能出眾,是老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榜樣。就在去年寒假里,她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人間自有真情在,愛心捐款暖人心?!蔽澹?)中隊隊員自發(fā)組織,紛紛拿出自己的零用錢,為高龔怡同學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捐款不分多少,善舉不分先后,濃濃的愛心在校園中傳遞。在“我為學校獻一計”活動中,就有不少隊員關注患腦癱的隊員小陳。因為行動不便,小陳的家長要推著小陳活動,有階梯的地方很不方便。隊員們紛紛建議建立無障礙通道,減輕小陳及其家長的負擔。
在這些活動中,隊員們通過觀察與宣傳,能設身處地地關心身邊的小伙伴,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為小伙伴獻上一份真情,送上一份愛的關懷。
有教育家預言,21世紀的教育將以學會“關愛”為根本宗旨和主要內容,而關愛他人,無疑是“關愛”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學會關愛他人既是繼承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工程,也是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弘揚的美德,是社會公德的重要方面,當然也是少先隊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
學校大隊部組織全體隊員參加了全國少工委組織的“心手相連,童鞋奔跑”繪畫活動,通過描繪手拉手卡通兒童的形象,呼吁隊員關注邊遠山區(qū)貧困孩子,為這些同齡人送上一份愛心——一雙飽含溫暖的鞋子。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我校果實畫興趣小組的隊員們精心制作了十二生肖果實畫,參加市少工委組織的“愛心六一·歡樂共享”紅領巾小社團義賣活動,義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每年三月感恩月和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大隊部也都會組織隊員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給老人們送水果,為老人們獻上自制的賀卡,給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讓老人們也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愛國主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愛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要求。在少先隊活動中,以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或其他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每周一莊嚴的升旗儀式,每周四的紅領巾廣播,靈活多樣的中隊活動,內容豐富的黑板報,特色鮮明的墻面文化,都成為愛國主義的陣地。國慶節(jié)期間的“童心繪祖國”手抄報比賽,“我的中國夢”童謠比賽,“少年中國說”詩歌朗誦等活動,讓隊員們在一筆一筆地描繪中,一句一句的創(chuàng)作中,一聲一聲地朗讀中,積累對祖國最樸素的感情。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沒有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少先隊活動是培養(yǎng)廣大少先隊員的搖籃,更應該成為少先隊員們學會愛的沃土。作為少先隊工作者,應該適應新的形勢,用心播種,用愛耕耘,努力營造愛的氛圍,為少先隊員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