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 劉孝瑛
數學是一門語言,數學學習就是數學語言的學習過程,數學學習同樣需要閱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打開數學大門的鑰匙。但結合以往數學教學來看,大多數教師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力度不夠,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高,這自然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要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對數學閱讀產生興趣,還得從方法上進行指導,讓學生學會從讀的過程中汲取知識,學會積累,這樣才能提升數學閱讀的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數學是一門語言,但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閱讀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認為數學不需要閱讀,故而在課堂中給學生讀的時間較少,同時,因重視力度不夠,在數學教學中也極少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從學生角度看,大多學生并不喜歡數學閱讀,甚至有的學生害怕數學閱讀。誠然,數學語言所表現的信息量較多,且多為公式、數量關系,不像小說、故事那樣具有吸引力。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一是要創(chuàng)設開放的民主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學生害怕數學閱讀,是因為讀后擔心教師提問而自己又容易回答錯誤。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中應多給予學生鼓勵。二是要多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數學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蒲豐試驗、“數學魔術家”沙貢塔娜、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等等,在數學教學中要及時結合教學內容引入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三是在課堂中要多給學生預留閱讀的時間。首先,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閱讀教材,了解教材的內容安排,初步學會構建知識。在讀中對不懂的問題可在教材中做出勾畫,提出疑問,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問題,可對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整理。其次,在解答問題時,對題干信息要認真解讀,要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避免錯誤出現。在讀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
在解答初中數學問題時,很多學生之所以出錯,原因是對題干信息理解錯誤。如:函數y=(m2-1)x2-(3m-1)x+2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情況是( )。A.當m≠3時,有一個交點;B.m≠±1時,有兩個交點;C.當m=±1時,有一個交點;D.不論m為何值,均無交點。要解決此問題并不難,因為當m2-1=0時,即m=±1時,函數y=(m2-1)x2-(3m-1)x+2為一次函數,且與x軸有一個交點;當函數為二次函數,且與x軸有交點時,則Δ=b2-4ac=[-(3m-1)]2-4×(m2-1)×2=m2-6m+9≥0,可解得m≥3,即當m=3時,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有一個交點。但在讀題過程中,因對題干理解不到位,導致選擇錯誤。從這里不難看出,在解讀數學語言時,需要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要讓學生能學會從閱讀中抓住并提取關鍵信息,從而獲得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找到解題方法,正確解題。
首先,以圈讀法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學生在讀的時候不會動筆。以圈讀法來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目的是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通過圈、點、畫等方式找出數學語言中的關鍵詞,嘗試理解性閱讀。如: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在該性質中,“k>0”是前置條件,“分別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是雙曲線的位置情況,“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是函數值的變化情況。應用圈讀法引導學生閱讀時,可先引導學生嘗試自主理解,自主勾畫,教師適時進行相應的引導即可。
其次,以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學會對比分析,遷移應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概念和定義都有相似之處,而這也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以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可讓學生在比較過程中發(fā)現異同,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應用正遷移進行學習,做到舉一反三。以七年級所學的單項式為例,其中涉及“系數”和“次數”兩個概念,系數是單項式中數字的因數,而次數是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如“3a”中3是a的系數,所表示的是a+a+a;而a3中的3則是a的指數,即表示該單項式的次數,表示的是a·a·a的意思,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對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對比,找出異同,利于學生把握其本質屬性,在解題過程中正確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教師不會布置寫作任務,他們認為那是語文學科才會布置的任務。其實不然,讀是寫的基礎,寫是對讀的反思,是一種提升。在數學閱讀中,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但若不寫,這些想法將轉瞬即逝,而若能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寫作,以數學語言將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在讀的同時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記、寫,通過寫來整理所學知識。如“整式的加減”一章,所涉及的概念較多,而若能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就較為簡單,從“用字母表示數”到“列式表示數量關系”,拓展到“單項式”和“多項式”,進一步延伸至“整式”,再通過“合并同類型”和“去括號”進行整式加減運算。
其次,課后要注重引導學生寫“數學作文”,這種作文內容較廣,可以是課堂中的學習體會,可以是學習數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可以是對某個知識點的看法。通過數學作文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數學是一門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閱讀,在閱讀中學會理解、應用。如此,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主動參與閱讀,掌握方法并破解其中的奧秘,不僅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也可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