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婭
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基礎階段,事實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優(yōu)秀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梢姡谛W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極為重要?;诖?,文章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做出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16
作者簡介:周 婭(1978—),女,重慶大學城人民小學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在個體思維活動的引導下認知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而言,思維特點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定義:深刻性、靈活性、獨特性、批判性和系統(tǒng)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思維的五個特性著手,鍛煉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下筆者將從這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深入教材文本,鍛煉學生深刻性思維
深刻性思維,就是指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其中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便是學生思維深刻性的一種外化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和解讀教材文本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深刻性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便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章內容:感性認知方面和理性概括方面。在感性認知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提煉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感知文章語言的優(yōu)美。比如,文章句子“海底的巖石上……分支的鹿角?!笔褂昧吮扔鞯男揶o手法,將西沙群島海底的珊瑚比喻成花朵和鹿角,形象生動地將珊瑚的形狀以及形狀豐富的特點展示在讀者眼前;再如,文章句子“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魚?!笔褂昧丝鋸埖男揶o手法,適當地夸大使西沙群島富饒的特點更加鮮明地呈現在紙上。在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完這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之后,我便問學生們:“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述了西沙群島的‘富饒?作者描寫西沙群島的富饒意欲何為?或者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在我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們進一步解讀文章細節(jié),并從細節(jié)之處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對西沙群島無比的熱愛之情。在理性概括方面,我便讓學生們分析文章語言描寫的特點以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由于有了前期的閱讀基礎,學生們很快地總結出了相應的答案:本文作者使用了比較歡快而優(yōu)美的語言對西沙群島的“富饒”進行描寫,全文使用了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同時作者在對西沙群島每一個“富饒”之處都采用了總-分的寫作特點。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我從感性認知和理性概括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使學生從對本文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層面,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深刻性思維。
二、引導舉一反三,鍛煉學生靈活性思維
靈活性思維,就是指學生能夠靈活地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遷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靈活思考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便借助“舉一反三”的思維訓練方法來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與提升。首先,我?guī)ьI學生們找到文章中對“鳥的天堂”這個地方的描寫語句,并嘗試分析作者的寫作情感。比如文章中對“鳥的天堂”中大榕樹的描寫、對小鳥歡騰起飛的場景描寫等。待學生們把握這篇文章寫作的基本情感基調之后,我便對學生們說道:“同學們,在我們之前學過的一些文章中也有與這篇文章情感基調類似的文章,你們能夠列舉出來嗎?”我的問題一提出,學生們便開始翻閱語文教材,試圖從教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和其他學生共同探討,在交流的過程中交換思路,大約五分鐘之后,一位學生率先回答道:“我覺得《觀潮》這篇文章在描寫錢塘江潮水方面與這篇文章描寫‘鳥的天堂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將自然美和人情美都表達得淋漓盡致。”該生的回答仿佛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瞬間,學生們便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的學生將《雅魯藏布大峽谷》和《鳥的天堂》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對比,提出了二者都是表達對自然美的向往之情的觀點,有的超前預習了的學生甚至提到了《火燒云》這篇文章??傊?,在探討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瞬間被打開,列舉了多篇同類文章進行對比分析和交流。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我便結合教材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們將多篇描寫自然美的文章進行對比分析,在學生舉一反三的過程中,思維的靈活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訓練,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獲得相應的進步與成長。
三、倡導創(chuàng)新思考,鍛煉學生獨特性思維
獨特性思維,也稱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指學生能夠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產生全新的思路的一種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鼓勵和倡導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新,并給予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空間,從而鍛煉學生獨特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便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獨特性思維,開拓和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能力。相應的教學過程如下所示:
師:“同學們,對于小馬過河這件事,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2:“我覺得小馬不敢于嘗試,太膽小了?!?/p>
生3:“小馬不愛動腦筋,別人告訴它河水是怎么樣的,它就相信河水是怎么樣的?!?/p>
生4(小聲地):“我卻覺得小馬非常的謹慎小心,它對于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首先想到的是問已有經驗的老牛和松鼠,而不是盲目去做,不然的話如果真的河水像松鼠說的那么深的話,它豈不是一下子就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呀?!?/p>
在其他學生都認為小馬的做法不對,不應該人云亦云而應該勇于嘗試的時候,有一位學生卻大膽地說出了不一樣的想法和觀點。顯然,這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的一種表現,值得肯定與表揚,于是我便如是說道:“這位學生的想法很不錯,從他的角度來看,小馬確實很小心謹慎,這是每個人在嘗試對自己生命有威脅的事情之前應當有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應當向小馬學習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但是同樣應當保留獨立思考的能力?!比绱吮憧隙藢W生創(chuàng)新且獨特的思考,鍛煉了學生獨特性思維能力,也激活了其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