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很多外國小說在闡述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同時,還涉及一些隱晦的感情。作為??思{作品中經典小說,《燒馬棚》在闡述故事發(fā)展的同時,側面烘托小說中父親與兒子的關系,其中夾雜著一些對待問題的感情、道義以及血統(tǒng)等成分,通過這些成分能夠細致的了解故事發(fā)生時間和人物關系等方面,引領讀者在短時間內進入到《燒馬棚》故事情節(jié)當中。本文就《燒馬棚》小說中父親阿伯納和兒子沙多里斯之間的矛盾沖突綜合分析,明確各方面因素之間的對立關系,使得讀者對《燒馬棚》故事所發(fā)生的歷史環(huán)境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結構主義 血統(tǒng)與道德 社會價值 父子 矛盾
與美國中部地區(qū)相比,美國南方經濟發(fā)展水平較為遲緩,多數(shù)美國人世代進行農業(yè)生產,大力推崇奴隸制,無形中提升美國南方貧民對美國政權的敵視,對美國南方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民族團結等方面也有非常嚴重的影響。??思{主要對美國南方地區(qū)文藝復興時期經濟現(xiàn)狀和人民階層綜合分析,并利用人物關系小說的形式將美國南方地區(qū)各方面因素細致的表達出來,加深讀者對美國南方地區(qū)文藝復興時期各個層次人民生活狀態(tài)的了解。
一.父與子關系的原型
筆者在閱讀《燒馬棚》小說時,了解到該篇小說是以一個十歲孩子的眼界描寫的故事,故事發(fā)展歷史背景在美國內戰(zhàn)之后的美國南方,文章中涉及的人物為斯諾普斯一家,該家庭經濟水平低下,在內戰(zhàn)之后到美國南方過著貧困的生活。文章主人公沙多里斯的父親阿伯納是一個性格偏執(zhí)、殘暴、具有濃重父權主義的人。平日在城鎮(zhèn)中各個莊園中工作,借以維持全家日常生計。而且父親阿伯納具有濃重的白人血統(tǒng)思想,這種思想在兒子沙多里斯猶豫為其作偽證時充分表現(xiàn)出來。在美國南方與美國北方爆發(fā)戰(zhàn)爭之后,強權主義將美國人民劃分為兩個階層,即窮白人和富白人。大量富白人搶占窮白人土地,阿伯納的土地被一些自以為是的“精英”白人所剝奪,無形中加大阿伯納的怒氣,致使阿伯納經常采取燒毀莊園主的倉房和馬棚的方式來獲取安慰,平息自身怒火[1]。從《燒馬棚》小說中可以看出在這一時期的美國南方貧窮白人的地位甚至不如黑人崇高。同時,當時的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沖突越發(fā)明顯,宣揚出《燒馬棚》中父親阿伯納的非人化和社會傳統(tǒng)矛盾。側面說明父親阿伯納的原型為對舊南方體制的批判。
相比于父親,兒子沙多里斯是一個對新制度向往的男孩,原則上他是相信公平正義,相信自己的內心的,但是在父親多次處罰下,沙多里斯因為懼怕父親而選擇忠于家庭,為幫助父親不惜做了偽證。要知道沙多里斯在做偽證之前經歷了內心的艱苦斗爭,盡管他知道父親阿伯納的所作所為不符合當時法律制度,但是出于家庭利益的考慮,他選擇謊言。從這里可以看出沙多里斯在法庭上經歷了怎樣的內心掙扎,又做出了怎樣艱難的抉擇。在沙多里斯家里多次因為父親阿伯納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時,沙多里斯逐漸明白父親的偏執(zhí)與暴躁對整個家庭的影響。以至于沙多里斯在父親與少校爭吵時迸發(fā)出內心深處的正義感,他沒有選擇幫助父親,背叛了自己的家族和血統(tǒng),開始尋找新生活的道路。從《燒馬棚》小說中,可以看出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南方各個階層人民的復雜思想和新舊勢力矛盾在這個十歲男孩身上得以展現(xiàn)。
二.《燒馬棚》研究現(xiàn)狀分析
??思{短篇小說《燒馬棚》的問世,使得大多數(shù)評論學家對??思{有所改觀吧,在此之前,這些評論學家認為??思{只擅長寫長篇小說,所創(chuàng)造的短篇小說在國內圖書市場上鮮為人知,這一情況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評論學家對福克納短篇小說的重視力度才有所提升,紛紛發(fā)表言論,彰顯??思{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造詣。尤其在近些年來,人們對??思{短篇小說的重視程度才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各國文學家對福克納短篇小說的研究力度大幅度提升,使得福克納短篇小說地位在世界文學圖書中一路飆升,為世界文學閱讀行業(yè)帶來深遠的影響。以福克納著名短篇小說《燒馬棚》為重點研究對象。我國眾多文學家在對《燒馬棚》小說研究時,主要通過與其他文學作品相對比的方式揣摩??思{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變化趨勢,重點分析《燒馬棚》所反映的歷史環(huán)境和其他外在因素。而且評論學家在對??思{短篇小說《燒馬棚》深入分析中,明確《燒馬棚》中父子關系的描述打破傳統(tǒng)小說父子關系的固有思想,《燒馬棚》中父親阿伯納與兒子沙多里斯之間幾乎沒有普通父子之間的溫馨和諧,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通過排斥、冷漠甚至仇恨所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且父親阿伯納與兒子沙多里斯之間的仇怨不僅僅來自于家庭內部,還來自于當時的美國南方人民階層差距上。因此在進行??思{短篇小說《燒馬棚》研究時,不僅僅需要了解小說中人物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還應對父親阿伯納與兒子沙多里斯人物原型和當時社會局勢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借以實現(xiàn)對《燒馬棚》深入研究的目的。
三.結構主義理論
任何文學作品在發(fā)表到眾所周知的過程中都會經歷文學批判環(huán)節(jié),為保證文學作品批判符合設計文學發(fā)展趨勢,引入適當?shù)睦碚撚葹殛P鍵。在對20世紀下半葉文學作品批判研究中,了解到結構主義理論在當時文學作品批判過程中占據(jù)無可替代的作用。為加深現(xiàn)代評論學家對結構主義的了解,應對結構的定義綜合闡述。對于結構來說,泛指利用若干個不變的要素組成的單位,由于這些要素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這也從側面說明這一統(tǒng)一單位不存在分解成單一要素的可能,進一步反映結構單位是一項統(tǒng)一的整體。理論上來說,結構主義是指一個整體性的世界觀,利用結構主義進行《燒馬棚》小說批判,能夠保證評論學家在短時間內掌握《燒馬棚》小說中心主旨和隱晦的地方,這對于20世紀下半葉文學作品批判水平提升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2]
3.1血統(tǒng)與道德的對立
《燒馬棚》小說開篇講述審判阿伯納第一次燒馬棚時的情境,沙多里斯以證人的形式出現(xiàn)的人們的視野中,法官在詢問沙多里斯當時情況時,沙多里斯陷入內心掙扎的境地,因為沙多里斯知道燒馬棚的人正是自己的父親阿伯納,但是在家族道義和血統(tǒng)的影響下,他不知道該怎么抉擇,知識呆呆的站在那里?;蛘甙⒉{察覺到自己兒子沙多里斯的為難,擔心沙多里斯出賣自己,甚至在審判自己的場合下向兒子沙多里斯傳輸“血統(tǒng)高于一些”的思想。盡管沙多里斯在第一次審判阿伯納的場合下選擇袒護自己的父親,由于受到內心的譴責,加上來自于母親正義的血統(tǒng),使得在阿伯納最后一次放火燒馬棚時,指認了自己的父親。盡管這樣滿足了沙多里斯對內心正義的追求,但是也毀了自己對幸福家庭的美好期待,于是沙多里斯毫不猶豫的選擇離家出走。從《燒馬棚》小說結尾處的一句話“天馬上就要亮了,黑夜馬上就要過去了?!笨梢钥闯龉适伦詈蟮慕鉀Q時美好的,這也從側面烘托出沙多里斯后期生活和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南方人民在戰(zhàn)爭結束后平等安詳?shù)臓顟B(tài)。
3.2窮白人與富白人的對立
理論上來說,美國人中白人的地位格外崇高,與黑種人相比,美國白人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南方和北方發(fā)生戰(zhàn)爭,大量白人被迫離開原本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的白人在一個新的地方勢必會受到當?shù)匕兹说膲浩?。更不用說需要靠四處做工貼補家用的白人?!稛R棚》中斯諾普斯一家就是參與美國南北戰(zhàn)爭士兵的后代,在長時間奔波的過程中,斯諾普斯一家只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身價和其他外在條件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落實斯諾普斯一家窮白人的身份。與其他美國南方男人一樣,父親阿伯納殘暴、固執(zhí)的本性在自己土地被富白人搶占之后完全暴露出來,逐漸形成一種“仇富”的心理。當父親阿伯納看到雇主家大宅子和一群無所事事的富白人之后,徹底激發(fā)自己想要報復富白人的心理。雇主家的黑人管家所說的一句“白人,把你的腳擦一擦再進來”時,阿伯納覺得自己受到極大的屈辱,在無形中激發(fā)父親阿伯納對富白人的仇視和憎恨,在阿伯納內心仇恨和不滿越積越多的情況下,終于萌發(fā)出縱火的想法,這也為后期阿伯納縱火燒馬棚和沙多里斯告發(fā)父親等一系列事件埋下伏筆。
3.3社會價值方面的對立
與中國文學故事不同,西方大多數(shù)文學故事大肆宣揚父子之間沖突,很多西方作家認為男性從孩童成長為男人的標志在于敢于反叛長者的言論,敢于向家庭掌權者發(fā)出挑戰(zhàn),只有經歷這一過程,才能使得男人對自身價值有一個更清楚的認知。在閱讀《燒馬棚》小說之前,筆者還深入分析該篇小說創(chuàng)作者福克納的生平,了解到??思{生平經歷為創(chuàng)作《燒馬棚》小說提供一定參考價值。《燒馬棚》小說中,父親阿伯納用傳統(tǒng)體制和美國南方固有價值觀限制兒子沙多里斯自身思維,但是事與愿違,沙多里斯從自己母親那里所繼承的公平正義的信念,使得沙多里斯敢于反叛父親,摒棄父親阿伯納根深蒂固的封建價值觀。盡管這一思想在第一次審判阿伯納時,讓沙多里斯處于內心掙扎的階段,但是不可否認沙多里斯最終還是依靠這一思想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在對《燒馬棚》小說進行細致閱讀中,明確??思{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時的心理變化趨勢,并在這個過程中細致的描寫美國南方地區(qū)文藝復興時期社會體系弊端和各個階層人們的價值觀。除此之外,??思{在創(chuàng)作《燒馬棚》小說時,還寄托自身對美國南方的厚愛,作為??思{的故鄉(xiāng),??思{在小說最后,將自身與《燒馬棚》小說中沙多里斯這一人物進行有效結合,也就是說“沙多里斯最后選擇離家出走,探求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笔歉?思{自身真實的寫照。
3.4父子關系的愛與敬畏
父親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都是一個英雄的形象,這一點對于《燒馬棚》小說中的父子也是一樣的。盡管兒子沙多里斯與父親阿伯納之間存在很多矛盾,但是不可否認,沙多里斯對父親的敬畏?!稛R棚》小說中,沙多里斯自然是不贊成父親阿伯納縱火燒富白人家庭的馬棚,這一思維在父親最后一次燒馬棚時一瞬間迸發(fā)出來。之后隨之一句“他是好樣兒的!”宣泄沙多里斯對父親阿伯納的敬畏[3]。這并不是說沙多里斯贊成父親的所作所為,但是父親在沙多里斯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也就是說沙多里斯對父親阿伯納的敬畏是發(fā)自內心的。從《燒馬棚》小說中,多個細節(jié)描寫都能夠表現(xiàn)出沙多里斯對父親阿伯納的愛,這種愛作為父子之間最直接的延續(xù),承載著《燒馬棚》小說中父親阿伯納與兒子沙多里斯之間的表達方式和其他外在條件,逐漸發(fā)展為離家出走后的沙多里斯最難割舍的感情。
3.5父子關系的抗爭與重生
與中國傳統(tǒng)家庭思想教育相對,西方人要求自己的兒子敢于反對自己意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男人自身價值,使得自己的兒子在社會上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這也從側面說面說明西方人的家庭教育理念表現(xiàn)在促使子女挑戰(zhàn)更高的權威,在抗爭中獲得重生。在對??思{短篇小說《燒馬棚》深入閱讀中,了解到小說中主人公沙多里斯內心變化主要圍繞著兩個方面,即“懼怕”和“絕望傷心”這兩個方面,這兩種內心感覺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沙多里斯的父親阿伯納,但是沙多里斯還有一個部分思維來源于自己的母親,這種思維模式引導沙多里斯行公平正義之事,與父親阿伯納固執(zhí)專橫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在公平正義的思維影響下,沙多里斯不止一次向父親阿伯納的思維提出質疑,勸阻父親縱火燒富白人家的馬棚。盡管受到父親的處罰,但是沙多里斯內心的公平正義思維不曾減少一分,以至于后期向少校告發(fā)自己的父親阿伯納。在這個時候沙多里斯似乎已經在與父親的抗爭過程中勝利了。但是出于對父親的敬畏,在告發(fā)父親阿伯納之后,沙多里斯用僅僅能夠讓自己聽到的聲音說了一句“他是好樣兒的!”之后,阿伯納的形象在沙多里斯的心中越發(fā)清晰,在這以過程中,沙多里斯獲得了重生[4]。從《燒馬棚》小說中體會到其中隱晦的地方,表明阿伯納在沙多里斯意識中的毀滅本身也是沙多里斯重生的希望,父親阿伯納的死,不僅僅標志著整個故事的終結,也為沙多里斯向著尋找真理方向前行提供一定契機。
四.結論
本文綜合分析??思{短篇小說《燒馬棚》,明確該篇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歷史環(huán)境和其他外在因素,并在這個過程中細致品味小說中父親阿伯納與兒子沙多里斯之間的矛盾、情感和其他心里變化趨勢。側面分析該篇小說創(chuàng)作歷史環(huán)境中血統(tǒng)與道德、窮富白人以及社會價值之間的對立關系,綜合分析小說中隱晦的部分,借以加深讀者對《燒馬棚》小說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徐睿.淺談《燒馬棚中的父子關系》[J].校園英語,2015,(01):243.
[2]張瓊云.從結構主義解讀《燒馬棚》中的父與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2(10):69-70.
[3]汪小霞.淺談??思{短篇小說《燒馬棚》中的父子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03):26+36.
[4]葛海燕.解讀??思{的短篇小說《燒馬棚》中的父與子[J].中國城市經濟,2011,(03):209.
(作者介紹:熊丹云,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