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 梅 麗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生們需要學習的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們在理解方面和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因此,如何更具有藝術性地提問,培養(yǎng)學生們的問題分析能力,是近些年來教師們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鍛煉學生們運用語言和文字的能力,還需要開發(fā)學生們在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突出重點問題,設計一些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問題,對學生們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們就需要著重突出司馬光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沉著、冷靜的特點,表現(xiàn)出他機敏過人的人物形象,從這些角度出發(fā)設計問題。在上課之初,教師們可以先對學生們進行提問,讓學生們在初次閱讀文章的時候帶著問題去思考: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他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學生們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們不用著急得到學生們的回答,而是可以隨機點幾位同學簡述一下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讓其他的同學進行補充。在補充的過程中,教師們就要將中心放在“砸缸”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突發(fā)情況?其他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司馬光是怎樣做的?讓學生們讀出文章中描繪相應場景的句子,可以著重加強幾個動詞的讀音,如“大喊”“哭了”“撲騰”等等,接下來,教師們還可以問一問學生們: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那么需要怎么做?將學生們的回答與司馬光的實際做法進行對比,突出司馬光身上值得學生們學習的精神,即冷靜、鎮(zhèn)定、急中生智等等,幫助學生們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因為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階段的心智還不夠成熟,認知能力也有一定的欠缺,部分課文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理解上的難度,因此,教師們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要遵循從簡單到困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有一定的難度梯度,逐漸深入,讓學生們能夠慢慢領悟。例如,在學習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教師們就可以讓學生們通讀整篇文章,慢慢體會“爸爸的花兒”代表了什么,而“落了”又代表了什么,作者在寫下這一篇文章時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學生們在第一次讀文章時很輕松就能夠讀出作者是在描繪爸爸在花園里種的花兒落了,教師們這時可以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們思考:“花兒”除了真正的花,還代表什么?學生們反復閱讀,能夠明白“花兒落了”代表爸爸的生命逝去,作者在寫這一篇文章時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不僅有對爸爸的愛和不舍之情,更重要的是還有對未來給自己的目標和生活的信心。文中有一些片段標記著這是作者生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薄鞍职值幕▋郝淞?。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教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們反復朗讀,不斷加深問題的難度層次,讓學生們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努力與學生們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在設計提問的問題時,也要講究靈活的技巧,并且要完善提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了解到提問不僅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就結束了,而是還需要教師們對學生們的回答進行評價或是糾正,鼓勵學生們學習。教師們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回答對或不對,回答的語言好或不好,還需要站在學生們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教授給學生們采取怎樣的角度怎樣思考問題。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和表情,不能因為學生們的回答不盡如人意就語氣惡劣,不控制表情,而是要耐心引導,幫助學生們從其他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采取“那如果從xx的方向思考呢?”“讓我們想一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出現(xiàn)在哪里。如果學生們的回答很好,那么教師們也要積極肯定、鼓勵他們,給其他同學回答問題的動力。這樣一來,既不會影響學生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很好地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們更加快速地分析問題、正確回答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必須要注重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技巧,有藝術性地設計一些問題,遵循從簡到難的原則,讓學生們能夠準確剖析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準確快速地回答問題,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