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二小 蔡月娟
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體現(xiàn),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表現(xiàn),語文的文學性特點決定了教學內容的文字性特點,也決定了教學形式的文學內涵性。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相應的預習,能對課文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及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跟上教學速度,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推進,降低學生們的學習難度。本研究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繼而提出了相應的學生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具體途徑。
課前預習習慣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之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將要講授的課文,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在預習過程中將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能解答疑惑,降低學習難度,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不再那么吃力。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屬于一項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在課堂上將學生們快速拉入教學情境中,提高學生們的主動性及學習興趣,通過課前預習過程中多角度及多方位的理解加快對知識的掌握速度,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及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及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們對預習產(chǎn)生興趣及積極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可以結合小學生年齡及心理的特殊性,開展相應的預習游戲、預習比賽,將學生們分成小組,引導組員之間進行相應的比賽,激發(fā)學生們的預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檢查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并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支持及表揚,肯定課前預習的做法,讓學生們從中獲得相應的信心及優(yōu)越感,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最后,在一周或一個月后,將學生們每天的預習情況進行統(tǒng)計及整理,并針對學生們的進步及總體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將其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及意義,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預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糾正自己的預習方式及習慣。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由于學生年齡及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在預習方面,學生以為的預習就是簡單默讀一遍文章即可,缺乏科學有效的預習方式及步驟,因此,教師應在課前預習階段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按照科學合理的程序完成前期的預習工作。如在進行《貓》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預習階段應引導學生標出自然段,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標記出來,并動手查閱字典進行注音,熟讀課文后的詞語,根據(jù)新的詞語進行相應資料及字典的查詢,理解詞語的意義,并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筆畫的訓練,提高預習的有效性,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還應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將課文中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描寫及敘述出來,引導學生慢慢體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將優(yōu)美語句及詞語積累起來,還能加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能力,引導學生們在寫作及語言表達過程中應用及借鑒,讓學生們獲得課前預習帶來的樂趣及效果。
定期組織全班學生開展相應的課前預習經(jīng)驗交流會,要求每一位學生說出自己在課前預習階段是如何開展預習的,并與同學們相互交流哪一種預習方式更好,引導學生們在交流后反思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課前預習過程中存在著什么樣的不足之處?使用這種預習方式是否達到了相應的預期效果?若使用其他同學使用的預習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能達到相應的預習效果?促進學生們與學生們之間互動交流的增多,促進學生們互相學習及共同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及生活閱歷的限制,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較大,因此,有效的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通過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高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們正確的課前預習方式,提高預習的效率,開展相應的課前預習經(jīng)驗交流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等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