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亮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東城學校),上海 201301)
三線體校一方面承擔了向上級體育單位輸送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承擔了提高這些優(yōu)秀后備人才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的重任,運動訓練與文化教育一直是三線體育學校兩大中心任務,但讓這兩個中心齊頭并進、共同發(fā)展卻不簡單。應該尋找什么契機和突破口是體育學校管理者一直探索和實踐的課題,本文希望通過大膽而有益的探索,實現運動訓練和文化教育雙豐收的雙贏局面。
體校所倡導的奧運精神,應該解讀為根植于體校的奧運精神,它一定是具有契合于體校精神的內涵,即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磨煉堅強、不氣餒的勇氣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運動訓練層面。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刻苦訓練,達成一個又一個運動目標,收獲希望,收獲獎牌。(2)文化教育層面。在學習上對難題不放棄,對學業(yè)壓力能堅強面對,日積月累,日復一年解決學業(yè)上的困難,達成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
體校的學生面臨兩大任務,一是學業(yè),二是運動訓練。若使學生的訓練和學業(yè)之間更協調,注意到學生的訓練進展情況、學業(yè)發(fā)展情況,找到兩者結合的契合點,就應進一步加強教練員與班主任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變化情況,采用最能使學生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訓練和教育教學不是各自孤立的單線式的運作,而是有交叉的復合線式的運作,以達到根本目標上的一致性——培養(yǎng)學生成人、成才。而且由于學校的特殊性,學生更崇拜自己的教練,有時學生碰到學習上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依靠教練的有效配合,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文化學習。
班子成員要求與班主任、教練員結對,形成強大的教育隊伍,每個班子成員承包一個班級,一是進行一月一次的主題班會,二是對班級中重點的那些學習后進、行為偏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三是對學生進行和運動隊有關的德育教育。同時要求教練員收集曾經帶教過的優(yōu)秀運動員的事跡,也可收集所帶項目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運動員的事跡。通過每次運動隊隊課對運動員進行鼓勵性教育。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采取了教練員每周下班聽課的舉措,要求教練員即時了解運動員在課堂上的表現。任課教師每周與教練員溝通一次,向教練員匯報學生的學習、思想變化情況等。
教師和班子成員到現場觀摩訓練課,了解班級中的學生在訓練中的表現情況,從而更多渠道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
對于三線體校學生來說,奧運精神應該是從一開始就進行熏陶,而在具體操作時絕不是簡單的意志品質的養(yǎng)成,更應該注重的是適合三線體校實際的、適合低年齡階段學生特點的熏陶。三線體??蓢L試在校內建立四線基礎隊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扎實基礎,為專業(yè)訓練打下基礎,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進行道德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和疏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適合“三集中”少體校四線后備隊員的培養(yǎng)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舉措針對性,把小隊員培養(yǎng)成為學習習慣良好、具有自理自律能力、道德素養(yǎng)、體育基本能力的后備隊員。即強基(文化基礎、訓練基礎)、寬能(學習能力、體育能力、自理自律能力)、勵志(德育素養(yǎng)、奮斗目標)。
(1)思想層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隊員為國爭光精神,堅持刻苦訓練,頑強意志。進行法制教育:增強隊員法制觀念,為今后的成長成才牢固做人理念。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隊員遵紀守規(guī)的意識,做符合體校的小小體育人。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從思想層面熏陶學生對學習的重視度,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厭學情緒,端正學習態(tài)度。
(2)學習層面。選取一些體校走出去的典范隊員的學習經驗與小隊員分享,選取目前尚在體校學習的優(yōu)秀隊員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小隊員。請基礎隊的學習好的隊員介紹經驗和方法并且安排學習結對形式共同進步。
(3)訓練層面。從四五年級年齡特點出發(fā),不宜直接進行專業(yè)化訓練,而應該強化一些體育專業(yè)訓練之前的鋪墊過程,進行基礎性訓練。在進行基礎性訓練過程中,每周適當安排時間讓隊員回歸原來招生的專業(yè)隊,進行相應的訓練。以適當地進行銜接性地訓練,為今后正常開展專業(yè)性訓練打下基礎。同時,基礎隊教練和專業(yè)隊教練要及時相互溝通,了解隊員的訓練和接受情況,使其回歸時較快地適應訓練,并且有助于教練制訂個性化訓練計劃。
(4)研發(fā)校本教材。三線體?;臼蔷拍曛屏x務教育階段學校,所學的教材也是市教委統一安排的教材。如上海的教材由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但沒有專門為三線體校編撰的教材。因此三線體育學校完全可以通過編撰一些校本教材來體現體校的特色,尤其是和奧運文化相關的校本教材,來實現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的平衡和相互滲透。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近兩年時間專門開發(fā)了適合體校的專題系列校本課程:《奧運悠悠》《體壇璀璨之星》《體校天之驕子》,相關校本課程已安排在下午時間進行學習和交流。
其中《奧運悠悠》課程從奧運會的歷史記述開始,解析了一些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開展的和奧運有關的項目、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一些有成就的運動員的一些經歷、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的校歌、校規(guī)等都在其中,目的是希望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能夠知曉學校發(fā)展的歷史,傳承學校的歷史,增強體校學生的自豪感并以此激發(fā)學習和訓練的動力?!扼w壇璀璨之星》則介紹了上海在奧運會上奪金的優(yōu)秀運動員的一些事跡,讓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學生有較為真切的認知和感受?!扼w校天之驕子》則介紹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輸送出去的優(yōu)秀運動員的事跡和經歷。三本校本教材相互依存,弘揚和傳承了奧運文化。
(5)邀請優(yōu)秀運動員回校作報告。要更好地提升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教練員和運動員這兩支隊伍的表現很重要,為了給在校運動員提供可以借鑒的榜樣學姐、學哥的經驗,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會邀請輸送出去的優(yōu)秀運動員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互動,分享成功的經驗,坦陳失落和勇氣,給在校的運動員鼓勵與打氣。2016年自行車項目冠軍獲得者鐘天使奧運奪冠前在母校做過精彩的報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體育科研的有效助力。體育訓練或者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其實也是體育科研探索的過程,每個教練員都會碰到瓶頸問題,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鼓勵教練員探索體育科研、突破瓶頸,學校近幾年申報并被批準的幾個區(qū)級課題或與德育教育有關,或與體育有關的課題,依次是《體育學校實施價值觀教育的實踐研究》《 “三集中”少體校四線后備隊員培養(yǎng)方法的實踐研究》《基于非顯性視角的自行車項目科學選材的實踐研究》。多名教練員撰寫的體育論文發(fā)表于《青少年體育》《運動》《體育科研》《體育教練員》等國家級刊物,與同行一起切磋探究,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科研有效助力體育、助力人才培養(yǎng)。
(7)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和渲染。環(huán)境可以改變人的操行,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環(huán)境更是如此。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有意識地在校園環(huán)境布置方面突顯奧運特色,走廊、內外圍墻、走道旁都張掛了介紹體育運動項目特點的宣傳畫,還在教學樓墻壁上介紹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輸送出去的優(yōu)秀運動員的一些經歷和事跡,食堂、宿舍樓、教學樓、體育館的空間等也都成了奧運文化熏陶的場所。
(8)其他方式的激勵。①組織教練觀摩體育比賽。組織教練觀摩體育競賽,感受運動員在場上的那種拼搏、意志精神,從而更深層次的從學生或隊員身上把握奧運精神。②提供展示平臺和機會。給運動員展示的機會和平臺,除參加基本的比賽外,如錦標賽十項系列賽等外,還鼓勵運動員參加市運會、全運會等高水平的比賽,爭奪獎牌。同時在學校獎勵中增加文化獎學金、體育獎勵金、道德風尚好少年、明日之星等獎項,多激發(fā)學生對于文化學習、對于體育奧運的認知和感受度、體驗度。③考核評比,“評壇論劍”。通過學校的各種考核評比的過程,強化考核內容,讓奧運精神滲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個領域。
(1)適度的考量和把握。文化教育和體育訓練之間借助奧運文化的連接和突破還應考慮適度的問題,奧運文化或者奧運精神既是一種有益的媒介,也是體校進行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的教育內容,因此在平時訓練和教育過程中不能為了奧運而奧運,而應結合實際,恰當而契合。
(2)多力聚一才能發(fā)揮作用。以上各種方式的探索需要多方配合、家長配合、學生配合、教師配合,是一種多力聚一的表現,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產生作用。
近幾年來,學校經過大膽探索和實踐,在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方面基本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輸送的運動員獲得了世界杯冠軍、2016年奧運冠軍。在校運動員在全國級比賽中收獲了獎牌。中考及格率首次達到100%,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贊揚。學校被評為區(qū)級文明單位、市級安全文明校園、區(qū)級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國家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市自行車項目精英培訓基地、國家曲棍球項目推廣校等。
通過滲透,學生的學風、訓風、隊風明顯向上。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可以互相遷移,學生在訓練場上所表現出的刻苦精神自然遷移到文化學習上,文化學習上即使體力不支也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yè)。學習上習到的思維方式可遷移到體育訓練上,自然快速地領會動作要領。各種活動中體現了奧運精神,如學生參與的軍訓活動不怕苦不怕累的表現得到了教官的高度認可。
三線體校一般都承擔了體育訓練和文化學習的兩大重要任務,讓兩者在同一所學校中平衡或者有個巧妙的連接點,也是體校管理者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是在逐步地探索和實踐中才有了一些經驗,采取與一般基層學校不同的方式切入,來適合體育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實現文化教學和體育訓練雙贏的局面。
這種探索和實踐的方式到底產生怎樣的成效或許無法從量上給予明確的定論,但至少可以從質上品評出成效。本文期待得到同仁們更多的切磋和指導,以求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