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美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教學學習平臺、網絡教學視頻、網絡實踐平臺以及移動學習平臺等學習方式涌入人們生活。本文簡要概括了“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的相關定義以及引入移動學習的必要性,主要研究分析了以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學為例的“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方式的應用,旨在為將要應用“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方式的高職院校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移動學習;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22-0197-02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移動學習進入人們視野,改變了人們的傳統學習方式?!盎ヂ摼W+”行動計劃于2015年由政府相關部門工作報告中提出。讓“互聯網+”與教育相結合,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工具,發(fā)展新型教育或學習方式,是教育者與科研者面臨的挑戰(zhàn),而網絡移動學習方式是接受挑戰(zhàn)的方式。由此,在整個社會都關注網絡學習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以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學為例的“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方式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
1 "互聯網+"時代與移動學習概述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學習方式,有專家認為移動學習是依靠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實現的學習方式[1]。而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會委員會對移動學習的定義為:移動學習是指基于當下較為成熟的國際互聯網、無線移動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學習者與教育者通過當下廣泛應用的筆記本電腦、PAD和手機等無線設備實現教學或者學習活動,或進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傳遞接受活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全日制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引入移動學習已經成為迫切之需。
2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引入移動學習的必要性
現今,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其也正在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在美國,已經擁有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平臺,例如Academic Earth、Voxy、Coursera以及Codecademy等教學平臺。國外知名的大型網絡學習平臺也有許多,例如Java Script-Garden、Node School、Learn to Code HTML & CSS、General Assembly、Go to and Learn、Replit以及Codewars等。與國外學習平臺相比,中國的學習平臺較為落后,國外學習平臺的資源更加豐富,相關技術更新快并且融入自身特色,能讓學習者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2]。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趕上時代步伐,中國急需引入移動學習方式。網絡移動學習方式能在教育事業(y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我國全日制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教學引入移動學習方式后,一方面,能給學生學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并且使得教學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學生可隨時隨地的學習。另一方面,可將專業(yè)課程知識碎片化、微型化,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累積學習,還能提供個性化教學,形成長尾效應。除此之外,移動學習應用于娛樂與社交中,能拉近師生關系。
3 “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方式應用——以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學為例
我國全日制高職院校引進移動學習方式,能應用于高職院校專屬的移動平臺、電子圖書館、網絡學習社區(qū)、學術搜索和APP、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等學習方式中。
3.1高職院校中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
高職院??山㈦娮咏逃脚_,例如暨南大學建立了Blackboard,為全校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我們還需將電子教育平臺的移動客戶端研發(fā)出來,這樣高職院校專屬的學習移動平臺就能得以應用。通過移動學習客戶端,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查閱教學信息、學習任務,還可下載教學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課件以及作業(yè)習題等。教師可創(chuàng)建教學內容、管理課程、發(fā)布和批改作業(yè)等。高職院校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不僅讓教師與學生擁有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空間,而且還能使教學資源共享。
3.2 在高職院校電子圖書館中的應用
移動學習除了應用于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教學之外,還能應用于圖書館。在相關移動設備中,訪問者就可以閱讀圖書館的電子書籍、圖片等;還可以檢索圖書館內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等文獻,不僅能在線閱讀還能下載電子版文獻。師生注冊自己的賬號之后,移動設備就會根據個人查詢信息、借閱信息等進行推送,形成師生個人的“專屬”圖書館。此外,師生還能夠下載或收藏感興趣的文獻,預定或預約暫時沒有的文獻書籍。移動學習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使學校師生通過移動設備,就能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查閱觀看電子書籍和文獻,有利于高職院校師生的學習和研究。
3.3.在高職院校網絡學習社區(qū)的應用
移動學習在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習效果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目標,因為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因此,高職院校還需將移動學習應用于學習社區(qū)中。高職院校專業(yè)任課教師可基于移動學習建立課程學習社區(qū),并要求學生都進入學習社區(qū)中,從而實現社區(qū)內的學生教師進行通信、交流學習的功能。通信交流既可以是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甚至是師生與移動設備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建立課程QQ群或微信群,讓學生在學習社交軟件中相互交流,發(fā)現問題及時提問,及時與教師交流,及時解決問題。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移動社交平臺發(fā)放作業(yè)、傳輸文件、分享網頁等,形成良好的社交學習平臺。最后,教師可借助微信群或QQ群發(fā)表討論,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進而滿足師生之間的交流需求。
3.4 在高職院校學術搜索以及APP中的應用
自主探究學習是教師或學生為了滿足學習的好奇心,主動搜尋知識探究知識,并且在探究過程中,加深對所探究知識的理解與應用[3]。當高職院校專業(yè)教師布置應用性較強的學習任務,例如案例分析討論、項目設計以及實踐訓練等。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使用移動學習設備,在互聯網相關搜索網站搜索需要的信息、整理數據以及收集資料;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QQ群、微信群等學習社區(qū)分享資料信息,進行協作交流等。若部分學生不適合任課教師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在精品課程網站、慕課學習網站等移動學習平臺自主學習。
3.5 在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已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其也是移動學習的應用之地。高職院校相關部門可將微信公眾號訂閱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校內活動通知板塊,在此板塊中可及時推送校內相關講座信息、相關專業(yè)比賽活動等。第二,專業(yè)課程相關文獻書籍推送板塊,在此板塊中,可向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推送學院老師教學、科研情況,還可推送國內外與專業(yè)相關的著名書籍文獻,分享經典好書及讀書筆記等。第三,學習交流板塊,板塊可每周推送一個與專業(yè)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第四,就業(yè)信息指導板塊,結合專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以及當下時代需求,推送與專業(yè)就業(yè)相關的政策、招聘信息、就業(yè)管理等相關信息。
4 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愈來愈關注網絡移動學習方式。作為具有多種發(fā)展優(yōu)勢的網絡學習方式,移動學習是未來新型學習方式的發(fā)展趨勢。因此,為緊跟時代發(fā)展,高職院校引入“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具有必要性。對于目前網絡移動學習的發(fā)展而言,其正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高職院校在引入“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方式過程中,需要考慮高職院校實際情況與移動學習方式的發(fā)展進度,并要求相關科研工作者以及教育者持續(xù)探索更新移動學習方式,才能充分挖掘出移動學習應用于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學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亞平.“互聯網+”背景下移動學習在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以暨南大學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8(359):27.
[2] 王新忠.“互聯網+”移動學習在網絡工程專業(yè)中的應用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7,4(22):76.
[3] 劉豐,李智,萬英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遠程教育學習資源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8,3(279):16-18.
【通聯編輯:張薇】